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100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包括立体框架和液体输送机构;所述立体框架的外侧的斜面上安装有种植板;所述液体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设于立体框架内的输出头,各个所述输出头朝向种植板内壁布置,输出头连接有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上设有控制泵;所述种植板下端内壁设有回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立体框架采用可展开和折叠结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位于立体框架内的各个输出头通过管路输送液体,作物根部可直接吸收输出头输送的水分与养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可避免对作物根部溶氧产生影响;气雾灌溉后的液体还能够沿种植板内壁导流至回流槽内,避免产生灌溉浪费。避免产生灌溉浪费。避免产生灌溉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土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无土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小型室内植物栽培设备及方式,都是以水耕栽培或基质栽培为主,使用开放式的环境栽培系统。而水耕系统仅能针对适合水耕栽培的蔬菜品种进行种植,针对大多数的根茎类或蔬菜瓜果类都无法达到良好的栽种效果。对环境的控制也是开放状态,无法针对各种植物进行适合的温湿度,通风环境,二氧化碳提供良好的栽培环境,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运行。特别是水耕栽培系统对植物的根部溶氧的环境控制需求,更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植物成长的需求也无法取得良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土栽培装置,采用立体式栽培结构促进作物正常生长。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包括立体框架和液体输送机构,所述立体框架能够绕其上端展开或收折;所述立体框架外侧的斜面上安装有种植板,所述种植板上布置有若干用于容纳作物根部的种植槽孔,所述立体框架内形成气雾培养室;所述液体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设于立体框架内的输出头,各个所述输出头朝向种植板内壁布置,所述输出头连接有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上设有控制泵;所述种植板下端内壁设有回流槽,所述回流槽连接有回流管路。
[0005]本技术方案采用立体式结构进行无土栽培,立体框架采用可展开和折叠结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立体框架展开后通过外侧的斜面下端与地面接触,位于斜面外侧的种植板能够用于栽种无土栽培的作物,作物可置入种植槽孔内,立体式框架结构能够提高栽培密度,减少占地面积;并且在栽培过程中利用液体输出结构对作物进行灌溉培养,位于立体框架内的各个输出头通过管路输送液体,作物根部可直接吸收输出头输送的水分与养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可避免对作物根部溶氧产生影响;气雾灌溉后的液体还能够沿种植板内壁导流至回流槽内,通过回流管路实现回收,避免产生灌溉浪费,同时提高无土栽培效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框架内顶部设有沿立体框架长向布置的若干安装座,所述输出头转动安装在相应一个安装座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输出头为气雾输出喷头或滴灌输出喷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板内壁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向回流槽延伸布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框架下端设有固定于地面的固定柱。
[0010]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孔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与开口同轴布置的防脱环,所述防脱环外周与开口内壁之间通过连接肋相连。
[0011]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孔纵向截面呈锥形布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框架其中一侧的斜面下端铰接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与立体框架另一侧斜面下端可拆卸相连。
[0013]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框架截面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立体框架的上端设有转动轴,所述立体框架的外侧的斜面与转动轴铰接,使得立体框架的斜面以及位于该斜面外侧的种植板能够相对展开和收折。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立体框架截面呈梯形布置,所述立体框架上端设有一对转动轴,立体框架的斜面与转动轴铰接相连,使得立体框架的斜面以及该斜面外侧的种植板能够相对展开和收折。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立体框架采用可展开和折叠结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立体式框架结构能够提高栽培密度,减少占地面积;位于立体框架内的各个输出头通过管路输送液体,作物根部可直接吸收输出头输送的水分与养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可避免对作物根部溶氧产生影响;气雾灌溉后的液体还能够沿种植板内壁导流至回流槽内,通过回流管路实现回收,避免产生灌溉浪费,同时提高无土栽培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土栽培装置的立体图1。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土栽培装置的立体图2。
[0019]附图标记:立体框架100、转动轴110、种植板200、种植槽孔210、输出头300、输送管路400、回流槽500、回流管路600、固定底板700、安装座8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包括立体框架100和液体输送机构,所述立体框架100能够绕其上端展开或收折;所述立体框架100外侧的斜面上安装有种植板200,所述种植板200上布置有若干用于容纳作物根部的种植槽孔210,所述立体框架100内形成气雾培养室;所述液体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设于立体框架100内的输出头300,各个所述输出头300朝向种植板200内壁布置,所述输出头300连接有输送管路400,所述输送管路400上设有控制泵;所述种植板200下端内壁设有回流槽500,所述回流槽500连接有回流管路600。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上述设置,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土栽培装置采用立体式结
构进行无土栽培养殖,由于立体框架100采用可展开和折叠结构,可提高技术人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在使用时,立体框架100能够展开后并通过外侧的斜面下端与地面接触,位于斜面外侧的种植板200能够用于栽种无土栽培的作物,栽培的作物可置入种植槽孔210内,立体式框架结构能够提高栽培密度,减少占地面积;并且在栽培过程中利用输出结构对作物进行灌溉培养,位于立体框架100内的各个输出头300通过管路输送液体,作物根部可直接吸收输出头300输送的水分与养分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同时可避免对作物根部溶氧产生影响;气雾灌溉后的液体还能够沿种植板200内壁导流至回流槽500内,通过回流管路600实现回收,避免产生灌溉浪费,同时提高无土栽培效率。在实际应用中,立体框架100可相互串接或叠加的方式增加作物种植的培养数量以增加收成。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泵采用现有技术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选用相应型号和规格即可,这里不再赘述。
[0024]如前所述,各个输出头300安装在立体框架100构成的气雾培养室内,为了实现输出头300的安装,本实施例在立体框架100内顶部设有沿立体框架100 长向布置的若干安装座,所述输出头300转动安装在相应一个安装座上。这样,各个输出头300能够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输出头300能够旋转以增加输送范围,从而促进作物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框架(100)和液体输送机构,所述立体框架(100)能够绕其上端展开或收折;所述立体框架(100)外侧的斜面上安装有种植板(200),所述种植板(200)上布置有若干用于容纳作物根部的种植槽孔(210),所述立体框架(100)内形成气雾培养空间;所述液体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设于立体框架(100)内的输出头(300),各个所述输出头(300)朝向种植板(200)内壁布置,所述输出头(300)连接有输送管路(400),所述输送管路(400)上设有控制泵;所述种植板(200)下端内壁设有回流槽(500),所述回流槽(500)连接有回流管路(6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框架(100)内顶部设有沿立体框架(100)长向布置的若干安装座(800),所述输出头(300)转动安装在相应一个安装座(80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头(300)为气雾输出喷头或滴灌输出喷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板(200)内壁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向回流槽(500)延伸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框架(100)下端设有固定于地面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述文
申请(专利权)人:泰顺县随心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