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99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具有展开为平面基材的第一形态、成型为带状结构体的第二形态;平面基材上设置有构造线和撕裂线;构造线将平面基材分隔为对应于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内周面和底面的多个部分,构造线包括:第一构造线、第二构造线和第三构造线;第一构造线将平面基材分隔为长条状的本体部;在本体部的上、下两侧分布多个对应设置的翼部;第二构造线沿平面基材的纵向设置;第三构造线分布于翼部;第二构造线将本体部的一侧面分隔为多个面域,面域对应形成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翼部形成内周面;缓冲带还包括折扇部,在撕裂线的两侧与本体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操作步骤少,快速便利,包装体积小,物流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缓冲件多为塑料聚乙烯发泡棉(EPE)材料,这种材料既不环保,也不符合减塑和去塑趋势。并且,由于不同寸别的电子产品需要使用不同尺寸的缓冲件进行保护,物料号多,不易管控库存及供应,产线使用时占用空间且容易拿错,影响线速。例如,使用的缓冲件为可调节的纸质的缓冲垫(cushion)、可拉伸聚乙烯发泡棉的缓冲垫,这些都存在物料号多,成型步骤多,操作不便,组装次数多,影响线速,体积大;导致物流成本高;未去塑,不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折叠、操作步骤少、能够快速成型的可供多尺寸电子产品共用的缓冲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具有展开为平面基材的第一形态、成型为带状结构体的第二形态;所述平面基材上设置有构造线和撕裂线;所述构造线将所述平面基材分隔为对应于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内周面和底面的多个部分,所述构造线包括:两条第一构造线、多条第二构造线和多条第三构造线;其中,所述第一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横向设置,并将所述平面基材分隔为长条状的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的上、下两侧顺序分布多个对应设置的翼部;所述第二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纵向设置,位于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翼部的侧缘在同一条直线;所述第三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横向设置,分布于所述翼部;所述撕裂线沿平面基材的纵向设置,并穿过本体部和所述翼部;所述第二构造线将所述本体部的一侧面分隔为多个面域,所述面域对应形成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所述面域两侧的所述翼部对应形成与所述外周面相对应的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内周面;所述第一构造线与所述第三构造线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带状结构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缓冲带还包括折扇部;所述折扇部设置于所述撕裂线上,在所述撕裂线的两侧与所述本体部固定连接;在撕下所述撕裂线的状态下,所述折扇部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外周面。
[000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上侧的翼部的端部设有插舌部;在所述本体部下侧的翼部的根部设有与所述插舌部对应的插孔;在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插舌部插入对应的所述插孔。
[000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构造线的延伸线相对应一侧的所述翼部的侧缘上设有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凸起部用于封堵在所述外周面和所述内周面之间形成的空隙。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两侧设有凸牙;所述凸牙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端朝远离所述凸起部的方向延伸。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部的两端侧开设扣手部;所述扣手部构造为半圆环结构。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位于全部所述面域中的中间位置的所述面域上设置一中心线,在所述中心线的两侧顺序分布数量相同的所述面域。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面域的数量为5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面域设置为第一面域;所述第一面域两侧向外顺次为第二面域和第三面域;所述第三面域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一面域的长度匹配;两所述第二面域的长度相同。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带状结构体的横截面构造为方形。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扇部由顺序叠置的扇叶构成;所述扇叶之间形成有折线;所述扇叶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构造线与所述第三构造线之间的宽度。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扇部通过粘贴的方式与所述本体部形成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的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通过构造线和撕裂线,将平面基材方便快速折叠为具有外周面、内周面和底面的带状结构体;并通过折扇部,在撕下所述撕裂线的状态下,在相邻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效连接,特别是,通过折扇部拉伸改变其长度,进而改变缓冲带的周长,由此满足用于包装不同尺寸的电子产品的需求。
[0017]另外,本技术的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还具有使用时操作步骤少,快速便利;缓冲垫体积小,运输费用低;附件盒内置,整体包装体积小,码排数量提升,物流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形态下的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包括第一形态下和第二形态下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形态下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形态下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第一构造线;2

第二构造线;3

第三构造线;4

本体部;
[0025]5‑
翼部;6

外周面;7

内周面;8

上端面/下端面;9

折扇部;
[0026]10

插舌部;11

插孔;12

凸起部;13

凸牙;
[0027]14

第一面域;15

第二面域;16

第三面域;19

扣手部;20

撕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定。
[0029]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00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具有展开为平面基材的第一形态、成型为带状结构体的第二形态;所述平面基材上设置有构造线和撕裂线;所述构造线将所述平面基材分隔为对应于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内周面和底面的多个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线包括:两条第一构造线、多条第二构造线和多条第三构造线;其中,所述第一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横向设置,并将所述平面基材分隔为长条状的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的上、下两侧顺序分布多个对应设置的翼部;所述第二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纵向设置,位于所述本体部,并与所述翼部的侧缘在同一条直线;所述第三构造线沿所述平面基材的横向设置,分布于所述翼部;所述撕裂线沿平面基材的纵向设置,并穿过本体部和所述翼部;所述第二构造线将所述本体部的一侧面分隔为多个面域,所述面域对应形成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外周面;所述面域两侧的所述翼部对应形成与所述外周面相对应的所述带状结构体的内周面;所述第一构造线与所述第三构造线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带状结构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缓冲带还包括折扇部;所述折扇部设置于所述撕裂线上,在所述撕裂线的两侧与所述本体部固定连接;在撕下所述撕裂线的状态下,所述折扇部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外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寸共用的缓冲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部上侧的翼部的端部设有插舌部;在所述本体部下侧的翼部的根部设有与所述插舌部对应的插孔;在所述第二形态下,所述插舌部插入对应的所述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湘钰夏叶丽杜聪张秀梅吴芬柯超郭晋婷崔喆翟纪强
申请(专利权)人: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