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86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包括炉体框架,所述炉体框架为钢结构焊接组成的长方体网格状框架结构,炉体框架与楼板的地面之间布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为固定在地面的第一钢板和固定于第一钢板上的支撑角钢,所述支撑角钢的两侧边焊接在第一钢板上,直角边与矩形管接触,所述炉体框架侧面与楼板的侧墙面有空隙,炉体框架宽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面与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炉体通过二层楼板布置于车间高处,优化了生产车间布局,提高生产车间的利用率,通过采用支撑组件和连接支撑组件将炉体框架与地面隔开,使得炉体框架能够相对于地面根据热胀冷缩进行位置的自调节,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作业安全性。生产作业安全性。生产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炉体框架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情况下加热炉烘干炉等炉体由于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炉内的加热会导致炉体框架受热膨胀而产生变形,但是炉体框架底面一般又与地面之间固定,炉体框架受热变形产生的拉力与地面固定的拉力相互作用容易使得炉体框架受损或者地面破坏容易引起生产安全事故,而且炉体布置在地面上占用空间大,浪费生产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将炉体通过搭建楼板布置在较高的高度空间上,优化生产车间的布局,解决了现有技术炉体框架变形造成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占地空间大浪费生产资源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包括炉体框架,所述炉体框架为钢结构焊接组成的长方体网格状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炉体框架的底面外轮廓框架采用矩形管焊接构成,顶面外轮廓框架在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顶点处采用槽钢,在长度方向上同一直线两顶点的槽钢之间通过第一角钢焊接连接,炉体框架的侧面通过若干根方管与顶面和底面外轮廓垂直焊接,在炉体框架的六个面上间隔焊接有多根第二角钢,炉体框架与楼板的地面之间布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为固定在地面的第一钢板和固定于第一钢板上的支撑角钢,所述支撑角钢的两侧边焊接在第一钢板上,直角边与矩形管接触,所述炉体框架侧面与楼板的侧墙面有空隙,炉体框架宽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面与支撑组件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组件沿矩形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个,所述支撑角钢的长度方向与矩形管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支撑角钢的长度等于矩形管的宽度。支撑角钢与矩形管线接触,为炉体框架提供足够的支撑。
[0006]进一步优化,所述炉体框架在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分成两个框架结构,两个框架结构之间有不超过400mm的间距,在间距处通过连接支撑组件连接支撑,所述连接支撑组件为固定在地面的第二钢板和固定于第二钢板上的连接支撑角钢,所述第二钢板位于间距处宽度方向的两根矩形管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支撑角钢两端的两侧边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钢板上,连接支撑角钢两端的直角边分别与间距处宽度方向的两根矩形管接触。避免炉体框架长度过长造成变形过大且不易控制变形方向。
[0007]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组件在外侧端面上竖直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炉体框架底面外轮廓的外侧,限位板对炉体框架变形后位移进行限制,防止朝向某一侧位移过大使得支撑组件与炉体框架脱位。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炉体通过二层楼板布置于车间高处,优
化了生产车间布局,提高生产车间的利用率,通过采用支撑组件和连接支撑组件将炉体框架与地面隔开,使得炉体框架能够相对于地面根据热胀冷缩进行位置的自调节,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1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

炉体框架,2

楼板,3

支撑组件,4

连接支撑组件,5

限位板,101

矩形管,102

方管,103

槽钢,104

第一角钢,105

第二角钢,201

地面,202

侧墙面,301

第一钢板,302

支撑角钢,401

第二钢板,402

连接支撑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包括炉体框架1,炉体框架1为钢结构焊接组成的长方体网格状框架结构,其中,炉体框架1的底面外轮廓框架采用矩形管101焊接构成,顶面外轮廓框架在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顶点连接处采用槽钢103,在长度方向上同一直线两顶点的槽钢103之间通过第一角钢104焊接连接,炉体框架1的侧面通过若干根方管102与顶面和底面外轮廓垂直焊接,在炉体框架的六个面上间隔焊接有多根第二角钢105,其中炉体框架1长度方向的侧面上在不高于二分之一高度处水平焊接一行第二角钢105,宽度方向的侧面上焊接一组垂直交叉的第二角钢105,底面上沿长度方向两端焊接2至三行第二角钢105,中部在中线处焊接一行第二角钢105,顶面在中线处沿长度方向焊接一行第二角钢105,组成一个在长度方向上两端部强度强于中部的网格状框架结构的炉体框架1。
[0016]如图2和图3所示,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炉体框架1与楼板2的地面201之间布置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为固定在地面201的第一钢板301和固定于第一钢板301上的支撑角钢302,支撑角钢302的两侧边焊接在第一钢板301上,直角边与矩形管101接触,支撑组件3沿矩形管1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若干个间距小于等于1米,支撑角钢302的长度方向与矩形管101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支撑角钢302的长度等于矩形管101的宽度,支撑角钢302与矩形管101线接触,为炉体框架1提供足够的支撑且不影响炉体框架1变形后的移动。炉体框架1侧面与楼板2的侧墙面202有空隙,防止侧向移动后损坏侧墙面202。炉体框架1宽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面(如图1所示的左侧端面)与支撑组件3固定连接,对炉体框架1的一端自由度进行限制,提高安全性。支撑组件3在支撑角钢302的外侧端面上竖直焊接有限位板5,限位板5位于炉体框架1底面外轮廓的外侧,限位板5对炉体框架1变形后位移进行限制,防止朝向某一侧位移过大使得支撑组件3与炉体框架1脱位。限位板5有选择的间隔布置于支撑组件3上,不需要每一个支撑组件3都布置有一个限位板5,至少保证每一个方向上间隔2至3米
布置一个限位板5。
[0017]如图1和图4所示,另外一个实施例,对于炉体长度较长的结构,炉体框架1在长度方向的中心处分成两个框架结构,两个框架的中心线重合,框架的底面外轮廓采用矩形管101焊接,两个框架结构长度方向上有不超过400mm的间距,两个框架的内侧端面相对,在间距处通过连接支撑组件4连接支撑,连接支撑组件4为固定在地面201的第二钢板401和固定于第二钢板401上的连接支撑角钢402,第二钢板401位于间距处宽度方向的两根矩形管101的正下方,连接支撑角钢402两端的两侧边分别焊接在两个第二钢板401上,连接支撑角钢402两端的直角边分别与间距处宽度方向的两根矩形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框架(1),所述炉体框架(1)为钢结构焊接组成的长方体网格状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炉体框架(1)的底面外轮廓框架采用矩形管(101)焊接构成,顶面外轮廓框架在宽度方向以及长度方向的顶点处采用槽钢(103),在长度方向上同一直线两顶点的槽钢(103)之间通过第一角钢(104)焊接连接,炉体框架(1)的侧面通过若干根方管(102)与顶面和底面外轮廓垂直焊接,在炉体框架(1)的六个面上间隔焊接有多根第二角钢(105),炉体框架(1)与楼板(2)的地面(201)之间布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为固定在地面(201)的第一钢板(301)和固定于第一钢板(301)上的支撑角钢(302),所述支撑角钢(302)的两侧边焊接在第一钢板(301)上,直角边与矩形管(101)接触,所述炉体框架(1)侧面与楼板(2)的侧墙面(202)有空隙,炉体框架(1)宽度方向的其中一端面与支撑组件(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热胀自调节炉体框架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华张彬傅世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裕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