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YB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带变速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84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29
在带变速器马达(100)中,在变速器(30)的驱动轴(31)的端部形成花键部(32),在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的端面(21a)形成与花键部(32)卡合的花键孔(22),在供花键部(32)形成的驱动轴(31)的外周设置有卡环(33),卡环(33)与供花键孔(22)形成的马达轴(21)的端面(21a)抵接,并对马达轴(21)和驱动轴(31)进行定位。并对马达轴(21)和驱动轴(31)进行定位。并对马达轴(21)和驱动轴(31)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变速器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变速器马达。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专利特开JP1995

28440Y中,公开了一种在油压马达的输出侧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的带减速器马达。在该带减速器马达中,具备行星减速机构的减速器组装体的输入侧部件、即输入轴与油压马达的马达轴连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日本专利特开JP1995

28440Y所记载的带减速器马达中,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入轴被插入至在油压马达的马达轴的端面所形成的凹部中,并与油压马达的马达轴连结。通过减速机构的输入轴的顶端面与油压马达的马达轴的凹部的底面抵接,从而使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和油压马达的马达轴在轴向上被定位。
[0004]在上述结构中,为了确保减速机构的输入轴与油压马达的马达轴的定位精度,需要通过机械加工而将彼此抵接的减速机构的输入轴的顶端面和被形成于油压马达的马达轴的凹部的底面高精度地加工成平坦面。然而,一般,凹部的底面的加工需要向凹部内插入工具而实施等,是烦杂的,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降低带变速器马达的制造成本。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某一方式,一种带变速器马达,在马达的马达轴以及变速器的驱动轴中的一方的端部形成卡合部,在另一方的端面形成有与卡合部卡合的卡合凹部,在供卡合部形成的马达轴以及驱动轴中的一方的外周设置有抵接部,抵接部与供卡合凹部形成的马达轴以及驱动轴中的另一方的端面抵接,并对马达轴和驱动轴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变速器液压马达的剖视图。
[0008]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马达轴与变速器的驱动轴的连结结构的剖视图。
[0009]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马达轴与变速器的驱动轴的连结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变速器马达100进行说明。
[0011]带变速器马达100在例如被设置于油压挖掘机等履带式作业机的车轴部并驱动履带的行驶马达中被使用。
[0012]如图1所示,带变速器马达100具备外壳1、作为驱动源的油压马达20(马达)、和对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的变速器30。
[0013]外壳1具备固定外壳10、和相对于固定外壳10而进行旋转工作的圆筒状的旋转外壳15。在旋转外壳15的外周面连结有链轮(未图示)。通过旋转外壳15和链轮一起旋转,从而以与链轮啮合的履带(未图示)循环的方式而使车辆行驶。
[0014]固定外壳10以及旋转外壳15被配置于履带循环的路径的内侧。旋转外壳15通过轴承3而相对于与作为外部部件的车体101连结的固定外壳10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以该中心轴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工作。
[0015]固定外壳10具有以从本体部11的外周面突出的方式而被形成、并被安装于车体101的固定凸缘部12。
[0016]在旋转外壳15的开口端15a的内周,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而安装有对开口端15a进行闭塞的圆盘状的开口端盖17。
[0017]由旋转外壳15的内表面、固定外壳10的本体部11的外表面、和开口端盖17划分出对后述的变速机构40进行收容的齿轮室4。在齿轮室4中,填充有对变速机构40进行润滑的润滑油。
[0018]在旋转外壳15上,形成有从外周面呈环状地突出的旋转凸缘部16。上述链轮通过多个螺栓(未图示)而与旋转凸缘部16连结,并且与旋转外壳15一起进行旋转工作。
[0019]在固定外壳10与旋转外壳15之间设置有浮动密封件(floating seal)5。浮动密封件5在旋转外壳15的旋转工作时以变速器30内的工作油不向外部漏出的方式而进行密封,并且,防止异物从外部侵入至变速器30内的情况。
[0020]另外,在固定外壳10与旋转外壳15之间形成有迷宫密封件6,该迷宫密封件6防止来自外部的泥等异物侵入至浮动密封件5的外侧的情况。迷宫密封件6由固定外壳10和旋转外壳15的彼此对置的端面彼此的间隙形成。
[0021]油压马达20被设置于固定外壳10的本体部11的内部。油压马达20为例如通过工作油(工作液)的供排而使马达轴21被旋转驱动的斜板式活塞马达。另外,马达也可以为油压马达20(液压马达)以外的马达,例如,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由于油压马达20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因此,在图1中,以去除了马达轴21的方式简化地进行图示,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详细的说明。
[0022]变速器30具有:驱动轴31,其与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同轴地连结,并被传递马达轴21的旋转;变速机构40,其被收容于旋转外壳15的内部,并对驱动轴31进行变速。
[0023]本变速器40为行星齿轮机构。变速机构40具备:太阳齿轮41,其被设置于驱动轴31;内齿轮42,其被设置于旋转外壳15的内壁;多个行星齿轮(planetary gear)43,其与太阳齿轮41和内齿轮42这两方啮合;行星架(planetary carrier)44,其对各行星齿轮43进行支承;第二级的太阳齿轮45,其与行星架44啮合;多个行星齿轮46,其与太阳齿轮45和内齿轮42这双方啮合。变速机构40对经由驱动轴31而被传递来的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的输出旋转进行变速,并传递至旋转外壳15。
[0024]接着,参照图2,关于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与变速器30的驱动轴31的连结结构进行说明。
[0025]马达轴21和驱动轴31通过花键结合而彼此被同轴地连结。借此,当油压马达20的马达轴21被旋转驱动时,驱动轴31也伴随着马达轴21的旋转而旋转。另外,马达轴21和驱动轴31的结合并未被限定于花键结合,只要以驱动轴31伴随着马达轴21的旋转而旋转的方式
被构成,那就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
[0026]如图2所示,在驱动轴31中的油压马达20侧的端部,设置有在外周形成有花键齿32a的作为卡合部的花键部32。另外,油压马达20侧的驱动轴31的端部的端面(以下,也称为“顶端面31a”)被形成为与驱动轴31的中心轴垂直的平坦面。驱动轴31的顶端面31a为与马达轴21对置的面(对置面)。
[0027]在驱动轴31侧的马达轴21的端面(以下,也称为“顶端面21a”)形成有供驱动轴31的端部插入、且在内周形成有花键槽22a的作为卡合凹部的花键孔22。花键孔22为具有底面22b的圆形孔。马达轴21的顶端面21a以及花键孔22的底面22b为与马达轴21垂直的平坦面。另外,顶端面21a为与驱动轴31对置的面(对置面)。
[0028]通过驱动轴31的花键部32与马达轴21的花键孔22卡合(花键结合),从而连结驱动轴31和马达轴21。
[0029]在驱动轴31的外周、具体而言、花键部32中的不完全部32b的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安装槽31b。在安装槽31b上,设置有向驱动轴3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作为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带变速器马达,具备:马达,其使马达轴旋转驱动;变速器,其具有与所述马达轴连结的驱动轴,并将经由所述驱动轴而被传递的所述马达轴的旋转变速且输出,在所述马达的所述马达轴以及所述变速器的所述驱动轴中的一方的端部形成卡合部,在另一方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凹部,在供所述卡合部形成的所述马达轴以及所述驱动轴中的一方的外周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供所述卡合凹部形成的所述马达轴以及所述驱动轴中的另一方的所述端面抵接,并进行所述马达轴与所述驱动轴的定位。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司松阪庆太铃木淳
申请(专利权)人:KYB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