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尊景专利>正文

育苗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育苗瓶,由瓶体、瓶盖所构成,瓶体由一两端开口的喇叭状上座和一底部封闭上端开口的盆状底座所构成,上座的下口与底座的上口相吻合并连成一体;在其连接接合处设有橡胶圈使之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育苗过程中当移苗或其他操作时,可将上座取下,从而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并使瓶苗不易损伤,成活率高,相应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育苗瓶。既有的育苗瓶,为便于接受阳光照射以及耐高温杀菌,均以玻璃制成,为便于密封,瓶体均为上窄下宽的整体结构,在瓶内幼苗培养过程中,举凡装填培养基、杀菌、移苗,均需通过狭窄之瓶口,而瓶口与瓶内芽点或瓶内幼苗的距离较长,操作时,必须由熟练的人员进行,以免折损幼苗,并且费工费时,而移出之幼苗,稍有损伤,则会造成幼苗存活率下降;为此,有人为避免损伤幼苗,而将瓶体打破取苗,这又提高成本,所以十分不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育苗瓶,它在进行移苗或将瓶内幼苗取出时,不必通过狭窄之瓶口,从而损伤时,省时、省力、减少瓶内幼苗折损,降低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育苗瓶由瓶体、瓶盖所构成,瓶体由一两端开口的喇叭状上座和一底部封闭上端开口的的盆状底座所构成,上座的下口与底座的上口相吻合并连成一体;在其连接合处设有橡胶圈使之密封。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因瓶体可以分开,当将上座取下后,空间广阔,移苗,植苗均极方便。既使不是熟练的人员,也可操作,从而提高工效。2.幼苗不易损伤,成活率高,降低成本因既往自瓶内移苗,瓶口小,瓶体高,往往用钳夹移植,由于瓶内幼苗均极茂密而脆弱,极易碰伤,故成活率低,而本育苗瓶则克服了上述缺点,成活率高。此外,也完全不必将瓶体打破取苗,从而既不会因随手扔掉玻璃屑而污染环境,又可反复多用瓶体而降低成本。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既有的育苗瓶以及培养后之茂密瓶苗示意图。图2是从既有的育苗瓶取出瓶苗时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上座取下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从图1、2,可以看出,使用既有之育苗瓶,因其整体结构,无论向瓶体1内装培养基4,或取出瓶内幼苗,简称瓶苗6,均需将瓶盖7打开通过狭窄之瓶口进行,所以十分不便。尤其当移瓶苗时,瓶苗必须逐一分株取出,极易损伤。参照图3、4、5为本技术实施例1,该育苗瓶由瓶体,瓶盖所构成,瓶体由一两端开口的喇叭状上座2和一底部封闭上端开口的的盆状底座3所构成,上座2的下口与底座3的上口相吻合,并连成一体;在上座2与底座3相接合处设有橡胶圈5,使瓶体密封。其中上座2下口与底座3上口采用螺旋槽相结合,并将橡胶圈5顶在底座3的上口上,而在上座的下口有一向外突出可盖住底座上口的突缘20,从而达到密封并避免外界物质附着于下座开口的外缘上。当移瓶内幼苗时,将上座2底座3分开,瓶苗6即整丛露出,可将瓶苗整丛取出,再分株定植。参照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该装置是将上座2下口套于底座3的上口上,在两者相互连接处的外侧套有带状橡胶圈9,使其密封,不被杂菌感染,这样在上座与底座连接处,则无需形成螺纹也不需另设密封垫;此外,在上座2的外壁上,设有粗糙的环纹8,以便上座的把持,装上和取下。本技术使用时,瓶内培养基4所占高度应使低于上座2与底座3接缝处的高度,而制作瓶体所用材料,可用玻璃或塑料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育苗瓶,由瓶体、瓶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1)瓶体由一两端开口的喇叭状上座2和一底部封闭上端开口的的盆状底座3所构成,上座2的下口与底座3的上口相吻合,并连成一体;2)在上座2与底座3相接合处设有橡胶圈5,使瓶体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瓶,由瓶体、瓶盖所构成,其特征在于1)瓶体由一两端开口的喇叭状上座2和一底部封闭上端开口的的盆状底座3所构成,上座2的下口与底座3的上口相吻合,并连成一体;2)在上座2与底座3相接合处设有橡胶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尊景
申请(专利权)人:黄尊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