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76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包括:集成线圈的极板垂直固定在上基座上,集成磁体的极板垂直固定在底座上;可调支架分别与上基座和底座垂直连接;上基座和底座沿可调支架平行方向相对运动;集成磁体的极板包括第一组极板和第二组极板;集成线圈的极板设置在第一组极板与第二组极板之间;极板之间设置有巨电流变液;电压输出电路与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线圈切割磁场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转换为直流高压为所述集成磁体的极板和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基于巨电流变液的阻尼器在工作时无需外部电源供电,并且减小了基于巨电流变液阻尼器的体积。流变液阻尼器的体积。流变液阻尼器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电压控制的智能材料,该材料表现出特殊的流变效应,即当没有电场施加在电流变液中时,电流变液内部颗粒呈现无序分布,宏观上表现为牛顿流体;当在液体中施加电场时,在数毫秒内,液体内部的颗粒被极化并有序分布排列,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的刚度、阻尼特性随电压可调控,因此可以广泛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用于构建减振器,减少机械和建筑物振动。目前基于电流变液智能材料构建的阻尼器充分利用了电流变液自身的物理特性如阻尼力调控灵活,驱动电压较低、结构简单的特性,但是材料特性决定了阻尼特性相对较弱,影响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随着材料特性的改进,巨电流变液应运而生,其具有更大调控电压耐受性能,可以在高驱动电压下工作,基于此材料构建的阻尼器,相同体积下能够提供数倍于传统液气阻尼器的阻尼力,在很多传统阻尼器无法应用的场合获得了广泛应用。
[0003]目前,基于阻尼器有三种方案:(1)采用多层环形极板构型,该阻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磁体的极板、集成线圈的极板、上基座、底座、可调支架以及电压输出电路;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垂直固定在所述上基座上,所述集成磁体的极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可调支架分别与所述上基座和所述底座垂直连接;所述上基座和所述底座沿所述可调支架平行方向相对运动;所述集成磁体的极板包括第一组极板和第二组极板;所述第一组极板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二组极板包括第三极板和第四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组永磁体;所述第三极板和第四极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组永磁体;所述第一组永磁体与所述第二组永磁体设置位置相同,且极性相反;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包括第五极板和第六极板;所述第五极板与所述第六极板之间设置有线圈;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极板与所述第二组极板之间;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与所述第一组极板之间、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与所述第二组极板之间和所述第一组极板与所述第二组极板之间的空隙内设置有巨电流变液;所述电压输出电路与所述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线圈切割所述第一组永磁体与所述第二组永磁体之间的磁场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转换为直流高压,所述直流高压用于为所述集成磁体的极板和所述集成线圈的极板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出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路、DC

DC电路以及升压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环能量再生的巨电流变液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初级线圈、反馈线圈、次级线圈、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限流电阻;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DC

DC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源极、所述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分别与所述DC

DC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反馈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漏极与所述反馈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门极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基恒徐伟松蒲华燕王敏孙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