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组培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6757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姜组培育苗方法,包括:将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姜组培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育苗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姜苗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生姜育苗方法,是将姜块埋入土中出芽,而软腐病、根腐病等病菌通常会隐生在姜皮或姜肉里,很难通过熏蒸土壤达到杀菌的目的。带菌植株日积月累地感染姜田土壤,加上本身又大量带菌,使得生姜姜瘟病(软腐病、根腐病的合称)感染率高、约为10

50%,姜苗成活率低、约为50

70%。且姜瘟病复发率高,土地不能连续耕种,姜农谈瘟色变。
[0003]近年来,已经开始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生姜育苗,以克服传统生姜种植方法的上述缺陷,但是在产量和脱毒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4]硒是强免疫调节剂,人体中几乎每一种免疫细胞中都含有硒,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我国有70%的地区缺硒,是缺硒比较严重的国家,我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
[0005]缺硒可以通过食补、药补两种途径来完成补充。对大多数家庭来说以食物补充硒元素是更高效优质的选择。然而硒元素大多数都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对大量食用的谷物和蔬菜,市场上只有少量的富硒产品,如局限于产地的富硒大米,土豆等,产量少价格高,难以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然而,生姜作为一种日常配料是家庭日常的常规食材,即使价格略高一般家庭也会常规食用,因此富硒生姜是将硒元素引入千家万户的日常餐桌的很好切入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姜苗组织培养方法,将生物组培技术应用到生姜育苗上,获得不带病毒且能生长出富硒生姜的生姜苗。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生姜组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4

28℃,湿度50

6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

3cm;(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消毒水中硒的含量为10

30μg/L;(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外植体催芽初期,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4

28℃、每天光照6

8小时、光照强度为650

85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5

7天,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和10

30μg/L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上进行
培养,放置于温度24

28℃、每天光照8

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7

10天;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0.1mg/L的萘乙酸和10

30μg/L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6

29℃、每天光照10

12小时、光照强度为600

8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30

45天;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0.1mg/L的萘乙酸、200mg/L的氯化胆碱和10

30μg/L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4)组培苗驯化。
[0008]进一步地:将经过步骤(3)第二阶段的生姜苗接种至新的第二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
[0009]所述步骤(4)包括:
➀ꢀ
瓶内驯化将步骤3得到的根系发达的生姜苗置于无菌的炼苗室中,光照强度为2

2.8万勒克斯,第一天将瓶盖拧松,第二天揭开瓶盖一半,第三天瓶盖全揭开,5

10天后将生姜苗从瓶内取出并洗净去除培养基;
➁ꢀ
苗盘内驯化把洗净的生姜苗种植到浇透水的苗盘基质中,然后将苗盘放置于盖有遮荫网的大棚中,用竹子拱好,盖好膜,保持膜内温度20

28℃,湿度60

80%,待苗长出新叶,逐渐揭膜,大棚内光照强度保持为2

3万勒克斯。
[0010]揭膜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第二天再揭开一半通风,第三天全部揭开。
[0011]全揭膜后一周施用水溶性生根菌肥,然后每周用硫酸铵加钙镁锌肥喷施。
[0012]所述基质由重量比为60%的泥炭土6,20%的珍珠岩以及20%的腐熟干鸡粪配制而成。
[0013]所述生姜苗种植到苗盘基质中之前进行灭菌,用70%敌克松药粉0.5公斤拌20公斤细土,或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

10克与适量土混匀撒施,或25%瑞毒霉50克兑水50公斤喷在1000公斤基质上,边喷边搅拌。
[0014]所述遮荫网的遮光率为60%。
[0015]计划苗盘内驯化30天以内的选50孔育秧盘,计划苗盘内驯化一个月以上的选32孔的育秧盘。
[001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硒微量水分子元素,提高了生姜幼苗期的抗病毒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姜瘟病的危害,而且所培育的生姜苗有助于将来生产出富硒姜。
[0017]本专利技术方法使用特定浓度种类的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时结合特定的培养环境,所培育生姜苗分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大。在一个700

800平方米的培养工厂,一年可生产组织生姜苗数亿株,可取得很高的生产效益。
[0018]每亩地种植5000株本专利技术方法培育的生姜苗,在适宜的种植气候下,单株根茎重保底1公斤左右,亩产可以达到15000斤以上,亩产效益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0]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4

28℃,湿度50

6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

3cm;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0

30μg/L;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外植体催芽初期,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姜组培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选取无腐无病害、健壮生姜块茎置于无光照室内,维持温度24

28℃,湿度50

60%,待生姜芽外植体长至2

3cm;(2)脱毒,将步骤(1)得到的生姜外植体用水洗净,利用富硒小分子水对该生姜外植体进行脱毒处理,所述富硒小分子中硒的含量为10

30μg/L;(3)组培苗培养,第一阶段,外植体催芽初期,将经过步骤(2)的生姜外植体剥离茎尖,将剥离好的茎尖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上,放置于温度24

28℃、每天光照6

8小时、光照强度为650

85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5

7天,所述第一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和10

30μg/L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二阶段,叶茎初代生长期,将第一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到第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放置于温度24

28℃、每天光照8

10小时、光照强度为10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7

10天;第二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0.1mg/L的萘乙酸和10

30μg/L的硒微量水分子元素;第三阶段,根须生长期,将第二阶段得到的生姜苗接种至第三培养基中,放置于温度26

29℃、每天光照10

12小时、光照强度为600

800μmol/m2/s的培养环境中,培养30

45天;第三培养基为N6培养基中至少添加2.5mg/L的6

苄基氨基嘌呤、0.1mg/L的萘乙酸、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冠淇庄恭旋
申请(专利权)人:一禾亿株生物种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