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668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能源工程领域,提供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包括:蓄冷槽,与蓄冷槽连接的制冰机组;冷却塔,与冷却塔连接的双工况主机,与双工况主机连接的控制组件;与空调用户末端连接的换热器,控制组件和换热器与之间设置有泵组,制冰机组还分别与控制组件和换热器连接;预热器,分别与制冰机组和换热器连接;设置在冷却塔下方的预热泵,预热泵在冷却塔下方的塔水管路取水、回水,预热泵还分别与双工况主机中的冷凝器、预热器连接,并且预热泵接收冷凝器的冷却水,并传输至预热器;以及自动调节制冰机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因此,提高蓄冰率和蓄冰密度、降低蓄冰能耗、提高系统利用率,直接或间接的减少碳排放。直接或间接的减少碳排放。直接或间接的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普及率逐年增长,电力消耗增长迅速,高峰电力紧张,离峰电力又得不到充分应用。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解决的问题。采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某些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使用离峰电力的积极性。这就使离峰蓄冷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
[0003]但是由于冷源、用电负荷等与用户端需求的不匹配,蓄冷系统在实际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传统的水蓄冷技术为显热储能,存在蓄冷量小,占地面积大的缺点;传统的静态冰蓄冷技术由于制冰过程换热热阻高,制冰能耗高,融冰过程比表面小,释能慢,难以独立承担峰电时段的供冷需求等缺点。
[0004]针对传统蓄冷技术的缺点,迫切需求新的蓄冷技术、新的蓄能系统来弥补现有系统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蓄能系统存在的释能慢、易冰堵中至少一种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旨在提高蓄冰率和蓄冰密度、提高系统利用率,直接或间接的减少碳排放。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蓄冷槽,与所述蓄冷槽连接的制冰机组;
[0008]冷却塔,与所述冷却塔连接的双工况主机,与所述双工况主机连接的控制组件;
[0009]与空调用户末端连接的换热器,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换热器与之间设置有泵组,所述制冰机组还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换热器连接;
[0010]预热器,分别与所述制冰机组和所述换热器连接;
[0011]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下方的预热泵,所述预热泵在冷却塔下方的塔水管路取水、回水,所述预热泵还分别与所述双工况主机中的冷凝器、所述预热器连接,并且所述预热泵接收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并传输至所述预热器;以及
[0012]自动调节所述制冰机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0013]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蓄冷槽连接的热源,所述热源和所述蓄冷槽之间设置有蓄热泵;所述蓄冷槽选择性地从所述热源接收热量或者选择性地从所述制冰机组接收制冷源。
[0014]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源为电锅炉,所述电锅炉用
于生成峰谷价差的能源。
[0015]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冷槽和所述空调用户末端之间的释能泵、换热器。
[0016]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冷槽和所述制冰机组之间的制冷泵、冰晶过滤器,所述制冷泵、所述冰晶过滤器还分别与所述预热器连接;其中,所述冰晶过滤器用于防止过冷水结晶堵塞管道。
[0017]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蓄冷槽和所述制冰机组之间的超声波促冰器,所述超声波促冰器通过超声波诱导冷水结冰。
[0018]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冰机组与所述冰制冷槽之间设置有光滑的、憎水化处理后的管道。
[0019]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工况主机包括蒸发器、冷凝器。
[0020]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阀门、流量计、温度计和管道。
[0021]本技术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冰机组的数量大于等于2,所述泵组为并联的两台或者多台水泵。
[002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中,控制组件和换热器与之间设置有泵组,制冰机组还分别与控制组件和换热器连接;这也通过换热器供给至空调用户末端连接的换热器的供冷可以由双工况主机、蓄冷槽来更好地动态制冰。而且还在设置在冷却塔下方的预热泵,预热泵在冷却塔下方的塔水管路取水、回水,预热泵还分别与双工况主机中的冷凝器、预热器连接,并且预热泵接收冷凝器的冷却水,并传输至预热器;这样借助冷凝器侧冷却水预热融冰,且保证冷凝侧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进一步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中还设置有自动调节制冰机组流量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可以通过该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与泵组、控制组件联合调节,实现了部分制冰机组停机检修后,其余制冰机组仍能稳定制冰。
[0023]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和/或流程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具体的说明只是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晰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性解释;并且只要不构成冲突,本技术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
内。
[0027]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28]实施例
[002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制冰系统的改进,实现了大容量动态稳定制冰,为新型动态制冰技术推广提供了借鉴。可以实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在区域集中供冷项目、商业综合体,写字楼,机场,高铁项目,工业厂房、数据中心项目中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地,动态冰蓄冷槽冬季还能用于蓄热,一槽两用,为项目冬季蓄热创造了额外经济和社会效益。
[0030]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1000,该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1000包括:
[0031]蓄冷槽210,与蓄冷槽210连接的制冰机组220;
[0032]冷却塔110,与冷却塔110连接的双工况主机120,与双工况主机120连接的控制组件130;
[0033]与空调用户末端300连接的换热器420,控制组件130和换热器420与之间设置有泵组410,制冰机组220还分别与控制组件130和换热器420连接;
[0034]预热器240,分别与制冰机组220和换热器420连接;
[0035]设置在冷却塔110下方的预热泵140,预热泵140在冷却塔110下方的塔水管路取水、回水,预热泵140还分别与双工况主机120中的冷凝器、预热器240连接,并且预热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冷槽,与所述蓄冷槽连接的制冰机组;冷却塔,与所述冷却塔连接的双工况主机,与所述双工况主机连接的控制组件;与空调用户末端连接的换热器,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换热器与之间设置有泵组,所述制冰机组还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换热器连接;预热器,分别与所述制冰机组和所述换热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下方的预热泵,所述预热泵在冷却塔下方的塔水管路取水、回水,所述预热泵还分别与所述双工况主机中的冷凝器、所述预热器连接,并且所述预热泵接收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并传输至所述预热器;以及自动调节所述制冰机组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蓄冷槽连接的热源,所述热源和所述蓄冷槽之间设置有蓄热泵;所述蓄冷槽选择性地从所述热源接收热量或者选择性地从所述制冰机组接收制冷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电锅炉,所述电锅炉用于生成峰谷价差的能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容量动态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硕刘璐刘京城戴章艳邵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