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可编程的傅里叶变换存内计算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54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突破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实现方式,探索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傅里叶变换实现新方法,创新性地从模拟电路角度提出高能效的傅里叶变换计算电路,属于信号分析与信号处理领域。首先,研究如何利用忆阻阵列设计复数矩阵乘法运算电路;其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一维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的研究。考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二维信号,因此,在一维傅里叶变换计算电路研究基础上,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研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实时傅里叶变换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中的信号处理,有助于在该领域形成核心知识产权。该领域形成核心知识产权。该领域形成核心知识产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编程的傅里叶变换存内计算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编程的傅里叶变换存内计算电路,属于信号分析与信号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的实现方式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基于软件的实现方案,依托于计算机的软件编程实现,难以部署在实际应用中;现存的硬件实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性能,但仍有在计算大点数傅里叶变换时内存受限、实时性低以及硬件功耗大等问题:(1)基于软件算法的实现方法:1968年,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分裂基”的DFT(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比之前提出的经典“基

2”算法运算速度提高了20%。此后,与“分裂基”相关的一系列算法陆续被提出,包括一种分而治之技术的DFT算法,该算法是通过减少加法数量来提升运算速度。又提出了一种递归循环组分解算法(RCFA),该算法可以通过使用有限数量的不同计算单元来实现。一种名为“共轭对DFT”的变体可以减少操作数量,不过后来文献证实了该方法的操作数与正常的“分裂基”相同。美国的技术人员对“分裂基”进行了递归修改,该算法的操作数比之前的少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编程的傅里叶变换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傅里叶变换,从模拟电路角度提出高能效的傅里叶变换计算电路,分析复数矩阵乘法的计算规则,建立对应的电路模型;根据电路模型,设计和搭建复数矩阵乘法的忆阻阵列电路;包括利用忆阻阵列设计复数矩阵乘法运算电路,展开一维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在复数矩阵乘法电路的基础上,研究傅里叶变换计算的具体流程,根据其计算规则,设计相应的计算模块,并将各个模块建立电路模型;根据所建立的电路模型,研究傅里叶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设计,研究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的关系,进而设计实现逆傅里叶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在一维傅里叶变换计算电路基础上,研究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可分离性,并构建电路模型;根据电路模型,研究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可编程存内计算电路设计;接着研究二维傅里叶逆变换的可分离性,进而设计可以实现二维傅里叶逆变换的计算电路,并用来处理图像信号、视频信号等二维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的傅里叶变换存内计算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复数矩阵乘法的存内计算电路设计:S1.1,基于忆阻阵列的复数乘法电路设计:假设E,v和w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复数,其中E代表v和w相乘的结果,它们的关系如式(1)和式(2)所示,E=v
·
w=(v
Re
+w
Im
·
j)
·
(w
Re
+w
Im
·
j)=(v
Re
·
w
Re

v
Im
·
w
Im
)+(v
Re
·
w
Im
+v
Im
·
w
Re
)
·
j
ꢀꢀꢀ
(1)其中v=v
Re
+v
Im
·
j,w=w
Re
+w
Im
·
j(2)其中复数E的实部为:v
Re
·
w
Re

v
Im
·
w
Im
,虚部为:v
Re
·
w
Im
+v
Im
·
w
Re
,j为虚数单位,v
Re
为复数v的实部,v
Im
为复数v的虚部,w
Re
为复数w的实部,w
Im
为复数w的虚部;在式(2)中,将v
Re
与v
Im
的等量数值视为电路的输入电压v
Re
与v
Im
,w
Re
与w
Im
的等量数值分别视为第一行的电导w
Re
′‑
G
f


(w
Im
′‑
G
f
),或第二行的w
Re
′‑
G
f
与w Im
′‑
G
f
的值,其中w
Re

,w
Im

,G
f
均为电阻值;直观的表示为如式(3)所示:w
Re
=w
Re
′‑
G
f
w
Im =

(w
Im
ꢀ′‑
G
f ) 或= w
Im
ꢀ′‑
G
f
ꢀꢀꢀ
(3)根据运算放大器A1的虚短与虚断的性质,得出式(4):其中v
f
为反馈电压的值;此时n=1,则v
f


(v
Re
+v
Im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到式(5):i
Re
=v
Re
·
w
Re

+v
Im
·
w Im
′‑
(v
Re
+v
Im
)
·
G
f
=v
Re
·
(w
Re
′‑
G
f
)+v
Im
·
(w
Im
′‑
G
f
)i
Im
=v
Re
·
w
Im

+v
Im
·
w
Re
′‑
(v
Re
+v
I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庆辉黄日承张吉良刘祎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