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19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包括外吸附柱、内吸附柱、多个隔板,所述外吸附柱、所述内吸附柱的内部均填充吸附剂,所述内吸附柱的内部连接加热模块,所述内吸附柱连接所述外吸附柱的内部,所述内吸附柱与所述外吸附柱之间由多个轴线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多个圆周阵列的气隔室,所述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与第一个气隔室相通,多个气隔室均通过气体渗透孔依次连通,最后一个气隔室与外吸附柱的出气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带加热功能的内吸附柱,同时实现内外吸附剂的加热;内外层结构设计,减小使用面积,将气体路径环绕整个内外吸附柱,延长吸附路径,增加吸附塔处理效率。塔处理效率。塔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SF6气体回收净化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吸附塔。

技术介绍

[0002]吸附塔是SF6气体回收净化装置内对部分杂质气体吸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传统吸附塔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其流动方式基本都是直进直出,直线的运动方式进入底部填料层,没有充分扩散,使得填料层的边缘部分与气流接触不充分,浪费了大量的有效吸附空间,并且吸附塔中部气流流速过快,导致这部分气流与吸附剂未接触。由于SF6气体净化需要处理的杂质气体不同,通常需要串联或混合多种不同类型吸附剂/分子筛。并且在部分杂质气体的吸附剂需要加热来提升吸附效率,还有部分吸附剂材料在失去吸附性能后可通过加热活化处理,恢复吸附性能。吸附塔内温度均匀,有利于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率。故可加热性能在吸附塔中也越发重要。
[0003]如何在实现多种吸附剂串联,提高吸附效率、兼顾加热性能的同时,减少吸附塔的体积、焊接难度,是研究重点。
[0004]公告号:CN114917716A,公开一种生物质衍生气气体净化螺旋式吸附塔结构及工艺方法,包括外部吸附塔体及内部吸附塔体,所述内部吸附塔体固接在外部吸附塔体内部,所述外部吸附塔体内侧壁与内部吸附塔体外侧壁之间均匀垂直固接多个螺旋导流板,所述内部吸附塔体内部下部位置固接倒塔型填料槽,所述倒塔型填料槽为多个槽体垂直固接,所述倒塔型填料槽底部直径小于顶部;所述外部吸附塔体底部侧壁固接梯形气流入口,所述梯形气流入口连通外部吸附塔体与内部吸附塔体之间位置,所述外部吸附塔体底面对应内部吸附塔体位置固定嵌接内塔填料出料口,所述内塔填料出料口顶面固接内部吸附塔体底面,所述内塔填料出料口侧壁固接气流出口,所述气流出口及内塔填料出料口均连通内部吸附塔体。该专利通过实际使用,相比传统的吸附塔,该专利技术吸附塔气流在内部停留时间提升了71.54.%,随停留时间的增加,吸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进而也减少了吸附填料的使用量,且内部压力分布在适合的范围内,不易损坏设备,对其他辅助设备要求不高。
[0005]但是,该专利没有关于吸附剂加热或换热方面的结构特征,吸附剂的吸附效率较低;螺旋式吸附塔结构焊接困难,对焊接工人技术要求高。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吸附塔没有热交换的结构,导致吸附效率低的问题。
[0008]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9]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包括外吸附柱、内吸附柱、多个隔板,所述内吸附柱
的内部连接加热模块,所述内吸附柱连接所述外吸附柱的内部,所述内吸附柱与所述外吸附柱之间由多个轴线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多个圆周阵列的气隔室,所述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与第一个气隔室相通,多个气隔室均通过气体渗透孔依次连通,最后一个气隔室与外吸附柱的出气口相通。
[0010]本技术工作时,气体通过外部增压进入内吸附柱内,后气体由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进入第一个气隔室,后依次通过多个气隔室,最后由外吸附柱的出气口流出,当内部吸附剂使用时间较长时,打开内吸附柱内的加热模块,对内吸附柱和外吸附柱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结合外部抽真空装置,实现对吸附塔内部填充吸附剂的自活化处理。本技术通过带加热功能的内吸附柱,同时实现内外吸附剂的加热;内外层结构设计,减小使用面积,将气体路径环绕整个内外吸附柱,延长吸附路径,增加吸附塔处理效率。
[0011]优选的,所述外吸附柱与所述内吸附柱均呈圆柱体,所述外吸附柱的两端壳体与所述内吸附柱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吸附柱的底端伸出所述外吸附柱。
[0012]优选的,所述外吸附柱的顶端包括多个气隔室进料口,每个所述气隔室对应一个气隔室进料口。
[0013]每个气隔室配备一个气隔室进料口,便于每个气隔室吸附剂的填充。
[0014]优选的,相邻所述气隔室的气体渗透孔呈上下交替布置。
[0015]相邻气隔室的气体渗透孔呈上下交替布置,充分利用吸附塔内空间,延长气体的路径,提高吸附效率。
[0016]优选的,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气隔室内,所述导热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内吸附柱的表面。
[0017]导热板能够将内吸附柱的热量导入到气隔室内,提高导热效率。
[0018]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水平截面呈T型结构。
[0019]优选的,所述内吸附柱包括第一内吸附柱体、第二内吸附柱体,所述第一内吸附柱体连接所述第二内吸附柱体,所述加热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内吸附柱体内部,所述第一内吸附柱体的侧面设有气体渗透孔。
[0020]优选的,所述内吸附柱体的底部包括内吸附柱进气口,所述内吸附柱的顶端包括内吸附柱进料口。
[0021]优选的,所述气体渗透孔均由多个小孔组成。
[0022]气体渗透孔设置呈多孔结构,可以兼顾气体均匀性以及减缓流速,提高气体与吸附剂接触均匀性和时长,提高吸附效果。
[0023]优选的,所述气隔室为六个,六个所述气隔室沿圆周均匀布置,依次为第一气隔室、第二气隔室、第三气隔室、第四气隔室、第五气隔室、第六气隔室,所述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与第一气隔室连通,所述第六气隔室与所述外吸附柱的出气口连通。
[0024]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5](1)本技术工作时,气体通过外部增压进入内吸附柱内,后气体由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进入第一个气隔室,后依次通过多个气隔室,最后由外吸附柱的出气口流出,当内部吸附剂使用时间较长时,打开内吸附柱内的加热模块,对内吸附柱和外吸附柱中的吸附剂进行加热,再结合外部抽真空装置,实现对吸附塔内部填充吸附剂的自活化处理。本技术通过带加热功能的内吸附柱,同时实现内外吸附剂的加热;内外层结构设计,减小使
用面积,将气体路径环绕整个内外吸附柱,延长吸附路径,增加吸附塔处理效率;
[0026](2)每个气隔室配备一个气隔室进料口,便于每个气隔室吸附剂的填充;
[0027](3)相邻气隔室的气体渗透孔呈上下交替布置,充分利用吸附塔内空间,延长气体的路径,提高吸附效率;
[0028](4)导热板能够将内吸附柱的热量导入到气隔室内,提高导热效率;
[0029](5)气体渗透孔设置呈多孔结构,可以兼顾气体均匀性以及减缓流速,提高气体与吸附剂接触均匀性和时长,提高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时本技术实施例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的俯视图;
[0032]图3是本实施例技术气体路径分解图;
[0033]图中标号:
[0034]1、外吸附柱;11、外吸附柱出气口;12、气隔室进料口;
[0035]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吸附柱、内吸附柱、多个隔板,所述内吸附柱的内部连接加热模块,所述内吸附柱连接所述外吸附柱的内部,所述内吸附柱与所述外吸附柱之间由多个轴线布置的隔板分隔成多个圆周阵列的气隔室,所述内吸附柱的气体渗透孔与第一个气隔室相通,多个气隔室均通过气体渗透孔依次连通,最后一个气隔室与外吸附柱的出气口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附柱与所述内吸附柱均呈圆柱体,所述外吸附柱的两端壳体与所述内吸附柱的外表面连接,所述内吸附柱的底端伸出所述外吸附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吸附柱的顶端包括多个气隔室进料口,每个所述气隔室对应一个气隔室进料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气隔室的气体渗透孔呈上下交替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净化装置的加热式吸附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气隔室内,所述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杭忱朱峰程伟陈英徐霄筱朱姗马璁辉汪子丰丁五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