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13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下两端沿外筒轴向均设置有多个滑口,且外筒内腔中设有可调节的内筒组件,所述外筒径向外周围合设置有多片纱筒外瓣,所述纱筒外瓣与所述内筒组件、外筒之间活动连接有铰链结构;所述内筒组件底部的外筒内壁上安装有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底部,所述螺杆组件转动,以使铰链结构伸缩移动所述纱筒外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控制纱筒外瓣的收拢,继而控制纺织纱筒整体直径的调节,操作简便,可加快纺织生产的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日常使用的纺织面料则是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纺织过程中纱筒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纺织纱筒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纺织纱筒的直径恒定,无法调整直径大小,纱线绕在纱筒后由于张力较大而绷的很紧,如果直接染色,不利于染料渗透,大大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小直径镂空纱筒替换大直径纱筒,以减少纱线的张力使之蓬松。这样不仅工序复杂,耗时较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调节的纺织纱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纱筒直径不能变化,纺织生产中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直径纱筒的弊端。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包括外筒;
[0005]所述外筒上下两端沿外筒轴向均设置有多个滑口,且外筒内腔中设有可调节的内筒组件,所述外筒径向外周围合设置有多片纱筒外瓣,所述纱筒外瓣与所述内筒组件、外筒之间活动连接有铰链结构;
[0006]所述内筒组件底部的外筒内壁上安装有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底部,所述螺杆组件转动,以使铰链结构伸缩移动所述纱筒外瓣。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铰链杆和第二铰链杆,所述第一铰链杆和第二铰链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0008]所述第一铰链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另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所述第二铰链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筒,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纱筒外瓣面向所述外筒上下壁板上均竖向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长通槽,所述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长通槽,第一铰链杆、第二铰链杆另一端可沿长通槽滑动。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内筒组件包括上内筒和下内筒,所述上内筒和下内筒内壁设有螺纹,且上内筒和下内筒相邻端通过短螺杆连接,相对转动上内筒和下内筒控制内筒组件长度,所述第一铰链杆对应转动连接上内筒或下内筒。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筒下端内腔的定位螺母和与定位螺母配合连接的长螺杆,所述长螺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下内筒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长螺杆另一端还安装带有六边形凹槽的凹块。
[00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0014]1.本技术中设置铰链结构和螺杆组件,转动螺杆组件中的长螺杆移动内筒组
件,并迫使铰链结构座剪切运动,最终控制纱筒外瓣的开合,使纺织纱筒的直径自由调节,免去了传统纺织生产中频繁更换不同直径的纱筒,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纱筒外瓣调节的精度较高,企业无需大批量购买不同规格的纱筒,节约了成本。
[0015]2.此外装置中内筒组件长度也可调控,相对拧动上内筒和下内筒,配合两者之间的短螺杆即可控制内筒组件整体长度,选择匹配的纱筒外瓣即可完成不同长度纱线卷收卷工作,装置具有高度、直径调节功能,进一步的增强装置实用性,为企业增贴收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收拢时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展开时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3A处大放大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去除纱筒外瓣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去除纱筒外瓣后轴线剖视图。
[0023]其中: 1外筒、2纱筒外瓣、3铰链结构、31第一铰链杆、32第二铰链杆、4上内筒、5下内筒、6短螺杆、7轴承、8定位螺母、9长螺杆、10滑口、11安装板、12长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为了解决传统纱筒直径固定不能变化,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商家储备多种直径的纱筒成本较高的弊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其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上下两端沿外筒1轴向均设置有多个滑口10,且外筒1内腔中设有可调节的内筒组件,所述外筒1径向外周围合设置有多片纱筒外瓣2,所述纱筒外瓣2与所述内筒组件、外筒1之间活动连接有铰链结构;所述内筒组件底部的外筒1内壁上安装有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底部,所述螺杆组件转动,以使铰链结构伸缩移动所述纱筒外瓣2。
[0027]使用时,转动调节螺杆组件带动内筒组件上下移动,迫使铰链结构运动带动各个纱筒外瓣2收拢或展开,以达到改变纱筒直径的效果,且直径调节精准度较高。
[0028]其中铰链结构观察附图6,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铰链杆31和第二铰链杆32,所述第一铰链杆31和第二铰链杆32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杆3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另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2,所述第二铰链杆3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筒1,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2,内筒组件上下移动时,第一铰链杆31和第二铰
链杆32的两端做剪切运动,控制纱筒外瓣2的收缩。
[0029]具体的,所述纱筒外瓣2面向所述外筒1上下壁板上均竖向固定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上设有长通槽12,所述第一铰链杆31、第二铰链杆32另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长通槽12,第一铰链杆31、第二铰链杆32另一端可沿长通槽12滑动,生产中在第一铰链杆31、第二铰链杆32两端各间隔安装一对耳板,第一铰链杆31、第二铰链杆32的一端转轴对应连接内筒组件、外筒1,另一端将两个耳板置于安装板11两侧壁,使用转轴穿过两耳板通孔和长通槽12,第一铰链杆31、第二铰链杆32与安装板11的连接端可转动并可上下移动。
[0030]参考附图7,内筒组件由上内筒4和下内筒5两部分组成,所述上内筒4和下内筒5内壁设有螺纹,且上内筒4和下内筒)相邻端通过短螺杆6连接,相对转动上内筒4和下内筒5控制内筒组件长度,所述第一铰链杆31对应转动连接上内筒4或下内筒5,相对转动上内筒4和下内筒5即可调节两者之间的间距。
[0031]与内筒组件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上下两端沿外筒(1)轴向均设置有多个滑口(10),且外筒(1)内腔中设有可调节的内筒组件,所述外筒(1)径向外周围合设置有多片纱筒外瓣(2),所述纱筒外瓣(2)与所述内筒组件、外筒(1)之间活动连接有铰链结构;所述内筒组件底部的外筒(1)内壁上安装有螺杆组件,所述螺杆组件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底部,所述螺杆组件转动,以使铰链结构伸缩移动所述纱筒外瓣(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包括第一铰链杆(31)和第二铰链杆(32),所述第一铰链杆(31)和第二铰链杆(32)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铰链杆(31)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另一端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2),所述第二铰链杆(3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外筒(1),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对应的所述纱筒外瓣(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纺织纱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筒外瓣(2)面向所述外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李良玉蒋宇锋罗震潘万顺方楚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