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98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药物原料:滇黄精、杜仲叶、桑葚子、黑芝麻、枸杞子、怀山药、葛根、山茱萸,在该药食同源组合物中,以滇黄精、杜仲叶、桑葚子、黑芝麻为君药,枸杞子、怀山药共为臣药,山茱萸、葛根共为佐使药,上述诸药协同作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来修复肠屏障,降低炎症进水平进而提高有效提高骨密度,因而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因而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因而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进行性的、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骨疾病,其特征是全身骨量减少,伴随着骨组织的微结构变性,进而导致骨矿物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降低和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形式,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导致了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和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引起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骨代谢紊乱,从而使骨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以及骨矿物质减少进而引发脆性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现代医学研究提示,骨骼的完整性由不断重复、时空偶联的骨吸收及骨形成过程维持,当骨形成与骨吸收呈负平衡,则骨重建失衡造成骨丢失,导致OP 的发生。雌激素是成骨细胞分化和活性的关键调节剂,具有抗炎和骨保护作用,雌激素会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增强基质细胞中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 factor,OPG)的产生,减少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stimulatingfactor,M

CSF)和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κ B Ligand,RANKL)的产生,并降低抗合成代谢因子硬化蛋白,干扰核因子

κ B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nuclear factor

κ B,RANK)下游的破骨细胞信号传导,从而通过增加成骨细胞产生的TGF

β来阻止破骨细胞分化并促进破骨细胞凋亡。但是在急性雌激素缺乏(女性绝经后)的情况下,由于Th17 细胞的过度表达导致不同促炎细胞因子(IL

1、IL

6、IL

17 和 TNF

α)和 RANKL 的表达增加,提高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而Th1、Th2 和 Tregs 的分化和表达在雌激素缺乏期间受到抑制(导致抗炎细胞因子如 IFN

γ、IL

4、IL

10 和 CTLA

4 的产生减少),最终导致破骨细胞生成和骨质流失增强。与此同时雌激素的骤减也会导致产生OPG的B细胞减少,无法抑制RANKL的表达进而出现骨丢失。所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形成了一种慢性的炎症状态,进而导致了骨稳态的失衡和骨质的不断流失。
[0004]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受到了持续关注,尤其是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研究的热点方向,而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最早可追溯至Ohlsson 等人提出的“骨微生物学
”ꢀ
(osteomicrobiology)概念,指的是关于微生物群在骨骼健康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群调节骨骼发育、骨骼老化和病理性骨质流失机制的研究。他们认为肠道微生物群体的稳态和骨质疏松二者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肠道微生物群体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全身及骨髓的免疫状态调节破骨细胞生成进而影响骨代谢。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肠道微生物

骨轴”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肠道微生物或它们产生合成的
分子对骨骼健康的影响,肠道微生物调控骨代谢的机制比较复杂,一方面,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控体内激素水平以及宿主的免疫系统直接参与骨代谢的控制。另一方面,肠道菌群可以介导多种内源性代谢物质参与骨代谢的调控,如短链脂肪酸、肠源性五

羟色胺(Serotonin,5

HT)、植酸酶、生物活性肽等。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i等人在无菌(Germ

free,GF)小鼠中通过药物诱导小鼠的性类固醇缺失,模拟绝经后的骨质丢失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在性激素缺乏的情况下,无菌小鼠的破骨细胞生产因子也不会增加,无法引起骨质流失,而对普通小鼠进行药物诱导产生性类固醇缺失后,不仅出现了明显的骨质丢失,还增加了肠道的通透性加剧了肠道炎症,在通过给予鼠李糖乳杆菌GG(LGG)干预后,以上情况均出现明显的缓解,这说明益生菌可以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来缓解PMO。
[0005]在“肠

骨轴”众多机制研究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的作用研究一直备受青睐,SCFAs是一种由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经肠道微生物发酵的最终产物,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三者比例固定,占人体肠道内SCFAs的86%,共同发挥着保护肠黏膜屏障、缓解炎症、调节肠上皮细胞和肠黏膜组织中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Lucas等人通过给小鼠喂养SCFAs和高纤维饮食,发现SCFA以及高纤维饮食可显著增加小鼠骨量并缓解绝经后和炎症引起的骨质流失。膳食纤维会被肠道微生物群发酵成SCFAs,SCFAs 通过降低肠道pH值,使肠道内钙离子的磷酸化减低,提高钙离子的吸收率,减少肠道内钙离子复合物的形成,使更多的钙被吸收以支持骨骼的生长及骨密度和强度的提高。SCFAs也可以直接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与形成,研究表明丁酸盐可以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活性来调控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此外,SCFAs还可以通过结合游离脂肪酸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41和GPR43;也称为FFAR3和FFAR2)介导破骨细胞的发育抑制。另一方面,SCFAs还可以通过调节骨保护素(OPG)和Wnt信号通路在骨形成和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在骨重建中,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6]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雌激素替代疗法,但是长期使用雌激素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高发,而双磷酸盐类药物则作为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替代药,虽然可以减少骨痛和降低骨折的风险,但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肌痛、关节痛和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安全和有效的药物成为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安全性更高,且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助力提高骨密度、缓解肠道炎症。
[0008]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所述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药物原料:滇黄精、杜仲叶、桑葚子、黑芝麻、枸杞子、怀山药、葛根以及山茱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药物原料:滇黄精20~25份、杜仲叶20~25份、桑葚子20~25份、黑芝麻20~25份、枸杞子15~20份、怀山药15~20份、葛根15~20份以及山茱萸15~20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药物原料:滇黄精25份、杜仲叶25份、桑葚子25份、黑芝麻25份、枸杞子20份、怀山药20份、葛根15份以及山茱萸15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被制备为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或半固体剂型中的任意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调节肠菌代谢提高骨密度的药食同源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食同源组合物中还包括药学或食品生产上可接受的载体或添加剂。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嘉丽李宁羊忠山李庆生卞瑶吴月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