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86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陶瓷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石英5~15%、苏州土3~10%、长石40~55%、钟乳石12~25%、滑石3~10%、氧化钡4~8%、复合结晶剂11~21%、复合着色剂1.2~5.5%,乳浊剂为以上原料总质量的0.2~1%,乳浊剂为氧化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解决了传统茶叶末釉在还原气氛烧成过程中,因气氛控制不当而造成的有色偏差、烟熏和釉色不均的问题,其制备方法简单,无污染、能耗低。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及其制备
,具体涉及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茶叶末釉以铁元素为着色剂和结晶剂,经12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烧成过程中,釉层中的三价铁根据还原气氛的强弱被部分还原成二价铁,因二价、三价铁离子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黄、绿色调。因此根据呈色的不同,古人又将茶叶末釉称为“鳝鱼黄”、“蟹甲青”等。
[0003]在传统茶叶末釉的烧成过程中,还原阶段的气氛较难控制,易导致同一窑的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釉色偏差、烟熏和积碳等问题,成品率较低,不利于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
[0004]CN105693207A公开了一种茶叶末艺术瓷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坯体和釉料,坯体原料配方为:高岭土28~42份、钾长石12~25份、石英8~18份、瓷土尾矿12~25份、滑石1~3份、牛肝石12~25份、方解石1~3份;釉料配方为:高岭土2~15份、钾长石28~45份、石英10~25份、方解石12~25份、滑石8~20份、磷酸三钙1~3份、氧化铁2~15份,包括坯体制备和釉料制备,采用喷釉法多次喷釉或淋釉法或浸釉法进行施釉,施釉厚度为1.2~2mm;采用还原气氛或氧化气氛烧成,坯体入窑时含水率为2~4%;烧成温度为1250~1290℃。此茶叶末艺术瓷以铁为结晶剂和着色剂,需要在特定的还原气氛或氧化气氛下烧成才能得到所需的暗绿色或土黄色产品,操作工艺复杂。尤其是在还原气氛烧制时,由于铁的还原过程无法准确控制,容易造成同一窑的产品因铁的还原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差等问题,不具备稳定的批量生产特定颜色产品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解决了传统茶叶末釉在还原气氛烧成过程中,因气氛控制不当而造成的有色偏差、烟熏和釉色不均的问题,其制备方法简单,无污染、能耗低。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石英5~15%、苏州土3~10%、长石40~55%、钟乳石12~25%、滑石3~10%、氧化钡4~8%、复合结晶剂11~21%、着色剂1.2~5.5%,乳浊剂为以上原料总质量的0.2~1%。乳浊剂为氧化锆。
[0007]复合结晶剂为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的复合物,其质量比为(3~10):(1~2):(7~14)。
[0008]着色剂为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9]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料,采用一次入磨,湿法球磨工艺,球磨至釉浆粒度小于10μm的颗粒占70~80wt.%;第二步、施釉,通过喷釉或浸釉的方式将釉浆均匀的覆盖在坯体表面,喷釉釉浆密
度为1.4~1.55g/cm3,釉层厚度为1.5~2mm;浸釉釉浆密度为1.6~1.75g/cm3,釉层厚度为1.2~1.8mm;第三步、采用氧化气氛烧成。
[0010]第一步湿法球磨工艺中,料、球、水的质量比为1:(1.5~1.8):(0.5~0.8)。
[0011]第三步烧成的升温曲线为:室温~1050℃,升温速度为3.5~4℃/min;1050~1200℃,升温速度为0.5~1℃/min;1200℃~最终烧成温度,升温速度为1~2℃/min。
[0012]最终烧成温度为1230~1280℃。
[0013]第三步烧成后的降温曲线为:最终烧成温度~1100℃,30~40min;1100~1150℃,1h;1150℃,保温30min;1150℃~室温,自然冷却。
[0014]具体的,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料,采用一次入磨,湿法球磨工艺,料、球、水的质量比为1:(1.5~1.8):(0.5~0.8),球磨至釉浆粒度小于10μm的颗粒占70~80wt.%;第二步、施釉,通过喷釉或浸釉的方式将釉浆均匀的覆盖在坯体表面,喷釉釉浆密度为1.4~1.55g/cm3,釉层厚度为1.5~2mm;浸釉釉浆密度为1.6~1.75g/cm3,釉层厚度为1.2~1.8mm;第三步、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升温曲线为:室温~1050℃,升温速度为3.5~4℃/min;1050~1200℃,升温速度为0.5~1℃/min;1200℃~最终烧成温度,升温速度为1~2℃/min;降温曲线为:最终烧成温度~1100℃,30~40min;1100~1150℃,1h;1150℃,保温30min;1150℃~室温,自然冷却。最终烧成温度为1230~1280℃。
[0015]本专利技术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以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为复合结晶剂,以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铬为复合着色剂,以氧化锆为乳浊剂,通过氧化焰烧制而成。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无污染、能耗低,生产的茶叶末釉釉色稳定、成品率高、具备现代化工业生产能力,方法简单易行,且可根据需求稳定制备不同色调(绿、黄、红茶)的茶叶末釉。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与传统还原焰烧制相比,操作简单、能耗低、釉色稳定、成品率高,克服了还原焰烧成过程中的烟熏、积碳及呈色不均等缺陷,同时避免了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0017](2)本专利技术采用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铬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下烧成,呈色稳定,且可根据需求稳定制备不同色调(绿、黄、红茶)的茶叶末釉。
[0018](3)本专利技术采用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为复合结晶剂,氧化锌和氧化锡共同使用作为主结晶相,氧化钛与釉中的碱土金属氧化物(由钟乳石引入的氧化钙)在烧成过程中复合形成钛榍石结构,钛榍石的晶粒细小、折射率仅为1.95,使结晶相更佳均匀,呈色更佳质朴、稳定。
[0019](4)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克服了因原料来源不同造成的产品差异,使茶叶末釉这一经典釉色具备工业化稳定生产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中采用的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市售原料,所述的百分比均以重量为基
准。
[0022]实施例中采用的方法除特殊说明外,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23]实施例1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石英5%、苏州土3%、长石40%、钟乳石18%、滑石3.8%、氧化锌9%、氧化钛10%、氧化钡8%、氧化铬1.2%、氧化锡2%,乳浊剂为氧化锆,为以上原料总质量的0.2%。
[0024]制备步骤为:1)配料:采用一次入磨,湿法球磨工艺,料:球:水=1:1.5:0.5,球磨至釉浆粒度小于10μm的颗粒占75wt.%;2)喷釉:通过喷釉的方式将釉浆均匀的覆盖在坯体表面,喷釉釉浆密度为1.4g/cm3,釉层厚度1.5mm;3)采用氧化气氛烧成,升温曲线:室温~1050℃,升温速度为3.5℃/min;1050~1200℃,升温速度为0.5℃/min;1200~1250℃,升温速度为1℃/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原料:石英5~15%、苏州土3~10%、长石40~55%、钟乳石12~25%、滑石3~10%、氧化钡4~8%、复合结晶剂11~21%、着色剂1.2~5.5%,乳浊剂为以上原料总质量的0.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其特征在于:复合结晶剂为氧化钛、氧化锡和氧化锌的复合物,其质量比为(3~10):(1~2):(7~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其特征在于:着色剂为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铬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其特征在于:乳浊剂为氧化锆。5.一种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氧化焰烧制的茶叶末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料,采用一次入磨,湿法球磨工艺,球磨至釉浆粒度小于10μm的颗粒占70~80wt.%;第二步、施釉,通过喷釉或浸釉的方式将釉浆均匀的覆盖在坯体表面,喷釉釉浆密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钊李赫孙宁张健毛晓东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