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玫瑰的杀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8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玫瑰的杀菌方法,该方法是采摘玫瑰花朵后在0.5h内放入12~18℃下预冷,预冷的同时进行花瓣分选,获得玫瑰花瓣;将玫瑰花瓣单层平铺,在25~35cm的照射距离内采用波长240~280nm、辐射强度0.96~2.0mW/cm2的紫外灯照射45~65s;将紫外线照射后的玫瑰花瓣放入灭菌的密闭箱中,通入臭氧至臭氧浓度为15~50mg/m3时,停止通臭氧,玫瑰花瓣在臭氧环境中放置5~10min后,分装密封冷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有效灭菌的同时,能有效延长玫瑰花的贮藏时间,并保持玫瑰花原有的维生素C、花色苷等特征风味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高效、环保、成本低、易操作,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适用于工业化生产。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玫瑰的杀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灭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和臭氧联合的食用玫瑰杀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玫瑰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植物,其花朵具有浓郁香味,花瓣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排毒养颜、行气活血等功效。食用玫瑰花瓣因难以贮藏,主要以玫瑰酱和冻花的形式保存,随着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新鲜的食用玫瑰花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食用玫瑰多为露天种植,易感染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由于食用玫瑰的食用部位为花朵,为确保食用安全,花蕾出现后的田间管理不能使用农药,而花瓣表面因为空气流动难免会携带一些有害细菌或真菌。玫瑰花采摘后为保持花瓣的新鲜状态并留住香味,通常不可用水清洗,由此如何对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玫瑰花进行杀菌和消毒是玫瑰花加工业前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食用玫瑰花朵大规模采收时,鲜花瓣的杀菌处理不仅可以减缓花瓣的腐败速度,延长花瓣贮藏时间,还可提高其食品安全级别,提升玫瑰花产品的商品价值。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安全的食用玫瑰的杀菌方法以满足市场对新鲜食用玫瑰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0003]紫外杀菌是利用240nm~280nm 波段紫外线,破坏细菌病毒中的DNA或RNA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杀菌虽不产生溴酸盐等致癌物质,但紫外线照射处理会损害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对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品会出现脂肪加速氧化、蛋白质失活变性等反应;紫外线照射会造成植物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叶绿素等的分解。紫外线杀菌只能杀灭暴露在表面菌群,对于中间部位或是被遮挡的部分很难起到杀菌作用。
[0004]臭氧通过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膜的结构,增加了细胞膜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流,实现杀菌作用。臭氧对细菌的灭活反应具有迅速、彻底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叶菜和鲜切水果、蔬菜的杀菌。与其他杀菌方法相比,臭氧杀菌处理能够保持物料原有的品质,特征风味物质也能得以完好保存。但是臭氧使用浓度过大,则会加速蔬菜、水果的腐败,还可能产生溴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005]现阶段可供食用玫瑰花瓣杀菌的方式选择不多,传统的热杀菌和化学试剂杀菌法都有降低玫瑰花瓣品质、破坏营养成分和化学物质残留等不足,而为了兼顾玫瑰花瓣品质的杀菌方法存在杀菌不完全,贮藏过程中有害生物继续生长,缩短了保鲜期,因而急需一种绿色环保,并且灭菌高效的食用玫瑰花杀菌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外和臭氧联合的食用玫瑰杀菌方法,该方法具有杀菌效率高,对环境友好,最大程度保持食用玫瑰品质的特点。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1、在晴天露水已干的时候采摘玫瑰花朵,选择开放度为6~8成花心未露出的花朵
进行采摘;2、玫瑰花朵采摘后在0.5h内放入12 ~18℃下预冷,预冷的同时开始进行花瓣分选,剔除花托、花蕊,去除带有病斑、虫斑的花瓣以及受到机械损伤的花瓣,该步骤在2~3h内完成,以获得纯净的花瓣;3、将纯净的玫瑰花瓣单层平铺,采用波长240~280nm、辐射强度0.96 ~2.0mW/cm2的紫外灯照射45~65s,照射距离为25~35cm;4、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玫瑰花瓣收集到密闭箱中,密闭箱提前进行表面杀菌处理,用臭氧发生仪向密闭箱中通入臭氧气体,用臭氧检测仪检测密闭箱中臭氧的浓度,臭氧的浓度为15~50mg/m3时停止通臭氧,使花瓣在一定的臭氧环境下保持5~10min;5、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花瓣分装到OPP保鲜袋中,保鲜袋的厚度为80μm,每袋装30~50g,装好后将袋口密封,放入2.0
±
0.5℃冷库贮藏;6、食用玫瑰杀菌效果测定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2

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进行测定;7、食用玫瑰杀菌后品质测定:维生素C测定按照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维生素C检测试剂盒(磷钼酸微板法)》进行测定,花色苷的测定按照北京盒子生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植物花色苷含量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紫外和臭氧联合杀菌技术既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又能高效杀菌,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将玫瑰花表面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杀灭,紫外的照射强度控制在不伤害玫瑰花瓣组织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利用臭氧气体进一步将紫外没有照射到的部分和没有杀灭的有害微生物杀灭,弥补了紫外杀菌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方法处理后的花瓣不带菌,与不经过灭菌处理的花瓣相比,贮藏天数最高增加30多天,并且仍为安全可食用,同时有效保持玫瑰花原有的维生素C、花色苷等特征风味物质,因此这种联合杀菌方法不仅高效、环保,而且成本低、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不同方法杀菌后的食用玫瑰在贮藏期间感官品质评价得分结果;图2为不同方法杀菌后的食用玫瑰在贮藏期间的水份损失率;图3为不同方法杀菌后的食用玫瑰的维生素C的检测结果;图4为不同杀菌方法对食用玫瑰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实施例11、在晴天露水已干的时候采摘花朵,选择开放度为6~8成,花蕊尚未露出的花朵采摘;2、玫瑰花朵采后0.5h内放入15℃下预冷,预冷的同时开始进行花瓣分选,采后3h内完成剔除花托、花蕊,去除带有病斑、虫斑的花瓣以及受到机械损伤的花瓣,获得纯净的花瓣;
3、将纯净的花瓣210g单层平铺,以波长为253.7nm、辐射强度为1.92mW/cm2的紫外灯照射60s,照射距离为30cm;4、将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花瓣收集到密闭箱中,密闭箱提前进行内表面杀菌处理,用臭氧发生仪向密闭箱中通入臭氧气体,用臭氧检测仪检测密闭箱中臭氧的浓度,当箱内臭氧浓度为5mg/m3时停止通臭氧,花瓣在该臭氧浓度下密封保持10min;5、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花瓣分装到OPP保鲜袋中,每袋30g,装好后将袋口密封,放入可稳定控温的2.0
ꢀ±ꢀ
0.5℃冷库贮藏。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向密闭箱中通入臭氧气体的浓度为15mg/m3时停止通臭氧,花瓣在臭氧环境下密封保持10min。
[0011]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向密闭箱中通入臭氧气体的浓度为25mg/m3时停止通臭氧,花瓣在臭氧环境下密封保持10min。
[0012]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操作与实施例1的步骤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向密闭箱中通入臭氧气体的浓度为45mg/m3时停止通臭氧,花瓣在臭氧环境下密封保持5min。对比例11、在晴天露水已干的时候采摘花朵,选择开放度为6~8成,花蕊尚未露出的花朵采摘;2、花朵采后0.5h内放入15℃温度下预冷,预冷的同时开始进行花瓣分选,采后2.5h内完成剔除花托、花蕊,去除带有病斑、虫斑的花瓣以及受到机械损伤的花瓣,获得纯净的花瓣;3、将纯净的花瓣210g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玫瑰的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摘玫瑰花朵后在0.5h内放入12~18℃下预冷,预冷的同时进行花瓣分选,获得玫瑰花瓣;将玫瑰花瓣单层平铺,在25~35cm的照射距离内采用波长240~280nm、辐射强度0.96~2.0mW/cm2的紫外灯照射45~65s;将紫外线照射后的玫瑰花瓣放入灭菌的密闭箱中,通入臭氧至臭氧浓度为15~50mg/m3时,停止通臭氧,玫瑰花瓣在臭氧环境中放置5~10min后,分装密封冷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坚金鹏程崔光芬李宏普红梅王海丹于丽娟石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