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49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其枝节微带线分为第一、二枝节,第一枝节连接其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输入端微和输出端微带线的阻抗均为50Ω;其参考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二地层;第一枝节的阻抗为75Ω,与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均参考第一地层;第二枝节的线宽大于第一枝节的线宽,参考第二地层,阻抗为75Ω;第一枝节容性接地于表层地,第二枝节直接连接表层地;第一枝节长度为两工作频段中高频段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总长度为两工作频段中低频段频率对应波长的1/4。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两个工作频段的射频性能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在保证性能优良的情况下,减小了PCB布局空间。减小了PCB布局空间。减小了PCB布局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宏基站,皮基站,微基站,直放站等设备靠近天线侧的远端模块的防雷措施,提供一种针对sub6G的两个工作频段的防雷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通信产品领域的不继发展与创新,通信设备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为了增强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许多通信设备安装在空旷的野外或建筑物的顶端,很容易受到雷电的破坏,造成通讯中断,给信息化时代里的人类生活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为了防止通信设备遭受雷电的破坏,大多通信设备都会在天线与设备之间的传输线上接上避雷器,将雷电脉动电流导入大地,不影响通讯中射频信号的正常传输。
[0003]四分之一波长微带避雷器是一种新兴的避雷器,它广泛应用于频率比较高,且频段相对固定的无线电设备上,如 800MHz、900MHz、1.8GHz、2.4GHz 等等的设备上。其主要优点是防雷效果明显,冲击耐流较高。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射频防雷器多年来以结构简单、牢靠,防雷效果好,承受功率高,免维护等特点,一直在通信射频收发系统中受到广泛的使用。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缺点,尺寸小的防雷器频段不够宽;宽带的防雷器尺寸比较大,并且对于应用于两个工作频段的设备,其覆盖效果普遍不理想,特别是在两个工作频段相隔较远时,很难保证两个工作频段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都能达到最优。以900MHz和5.8GHz的双频应用为例,传统的单枝节微带防雷电路,会以两个频点的中心点3.35GHz为中心做枝节,3.35GHz对应的1/4波长为488mil;得到数据仿真曲线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工作频段插入损耗达到2dB,回波损耗恶化到

4.2dB,显然3.35GHz的中心频点覆盖不到两个相隔较远的工作频点,导致工作频段指标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其能够缓解上述问题。
[0005]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微带线层和参考地层;所述微带线层包括表层地和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所述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包括共线的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枝节微带线;所述微带线层和参考地层之间填充介质层;所述枝节微带线分为两段,即衔接在一起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阻抗均为50Ω;所述参考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地层和第二地层;所述第一枝节的阻抗为75Ω,其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均参考所述第一地层;所述第二枝节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枝节的线宽,参考所述第二地层,阻抗为75Ω;
所述第一枝节容性接地于表层地,所述第二枝节的末端直接连接表层地;所述第一枝节长度为Sub6G的两工作频段中高频段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所述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总长度为Sub6G的两工作频段中低频段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按照共面波导计算线宽和表层地的避让距离,使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阻抗均为50Ω。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枝节按照共面波导计算线宽和表层地的避让距离,所述第一枝节的线宽小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线宽。
[000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该电路除了第二枝节的长度设计方法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不同外,其它结构特征与第一方面所述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完全相同;第二方面所述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中,第二枝节的长度设计方法是:在Sub6G的两个工作频点之间存在多个谐振点时,则以减小第二枝节长度的方式将谐振点右移,使插入损耗曲线在两个工作频点之间只保留一个谐振点,在该条件下得到所述第二枝节的长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不再以两个频段之间的中心频率去做设计,而是分别以两个工作频段为中心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得两个工作频段都能达到最佳状态,不会因为工作频段间隔较远带来性能下降问题,并且通过对第二枝节长度的调整,能使尺寸更小,在保证性能优良的情况下,减小了PCB布局空间。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2]图1是传统的单枝节微带防雷电路插入损耗仿真曲线图;图2是传统的单枝节微带防雷电路回波损耗仿真曲线图;图3是实施例1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的第一视角层叠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的微带线层俯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的第二视角层叠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插入损耗仿真曲线图;图7是实施例1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回波损耗仿真曲线图;图8是实施例2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优化尺寸后的插入损耗仿真曲线图;图9是实施例2所述微带双频防雷电路优化尺寸后的回波损耗仿真曲线图;图中:1

微带线层,2

输入端微带线,3

输出端微带线,4

第一枝节,5

第二枝节,6

表层地,7

介质层,8

第一地层,9

第二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实施例1请参照图3~图5,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微带线层1和参考地层;微带线层1包括表层地6和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包括共线的输入端微带线2和输出端微带线3,以及连接于输入端微带线2和输出端微带线3的枝节微带线;微带线层1和参考地层之间填充介质层7。
[0015]在本实施例中,Sub6G的两工作频段中高频段中心频率为5.8GHz,低频段中心频率为900MHz。
[0016]在本实施例中,选用介质层7类型为FR4, IT

180A,介电常数DK为4.3,损耗角正切DF为0.02。微带线层1和第一地层8之间的介质层7厚度为10mil,第一地层8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Sub6G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微带线层和参考地层;所述微带线层包括表层地和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所述T字型结构的微带线包括共线的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以及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枝节微带线;所述微带线层和参考地层之间填充介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枝节微带线分为两段,即衔接在一起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阻抗均为50Ω;所述参考地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地层和第二地层;所述第一枝节的阻抗为75Ω,其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均参考所述第一地层;所述第二枝节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一枝节的线宽,参考所述第二地层,阻抗为75Ω;所述第一枝节容性接地于表层地,所述第二枝节的末端直接连接表层地;所述第一枝节长度为Sub6G的两工作频段中高频段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所述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总长度为Sub6G的两工作频段中低频段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按照共面波导计算线宽和表层地的避让距离,使所述输入端微带线和输出端微带线的阻抗均为50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带双频防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杰龙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