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24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四个支撑杆和中部为矩形通槽的支撑架,四个支撑杆的顶部同时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竖直挡板,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杆;所述矩形通槽的中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矩形通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槽内还设有两个转轴、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固定套接在转轴上;两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矩形通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该护理床能够使患者以坐便的形态在护理床上进行大小便,不仅降低了护理床被污染的概率,还使患者能够更加通畅地排便。更加通畅地排便。更加通畅地排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床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

技术介绍

[0002]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心外科护理床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特别对术后需要进行卧床修养心外科病人。由于心外科的病人在术后卧床修养期间不便起身,其自理能力受限,除了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术后医疗护理外,病人的自理方面也需陪护人员或护工进行护理,如病人的大小便。
[0003]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956804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床,该护理床通过在护理板上开设一个护理孔,然后在护理孔的下方放置一个护理装置,该护理装置用于收集大小便,这样可以使患者躺在护理床上直接进行大小便,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但是,患者躺在床上直接大小便很难完全收集,以至于实际使用时很容易对护理床造成污染。此外,患者直接躺着大小便一是不习惯这种排便方式,二是因为平躺的时候肠道蠕动减缓,躺着排便一般都会不通畅。因此,基于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该护理床能够使患者以坐便的形式在护理床上进行大小便,不仅降低了护理床被污染的概率,还使患者能够更加通畅地排便。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包括四个支架和中部为矩形通槽的支撑架,四个所述支架的顶部同时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竖直挡板,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杆;所述矩形通槽的中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矩形通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槽内还设有两个转轴、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固定套接在转轴上;两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矩形通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内设有上下贯通的便孔;所述便孔内插接有集便装置;
[0006]靠近支撑架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套设有至多两个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和两个拉伸机构;所述转动杆固定套接于旋转机构上,两个所述拉伸机构的端部分别与转动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拉伸机构远离转动杆的端部分别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杆和连接杆;所述拉杆的端部与转动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拉杆远离转动杆的端部与连接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拉杆的端部与支撑板一或支撑板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
接杆与支撑板一或支撑板二的连接处均位于转轴与固定板之间;
[0007]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传动轴和轴承二;所述伺服电机二和轴承二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架的侧壁上,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与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远离伺服电机二的端部与轴承二的内环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固定套接在可以转动的转轴上,同时通过拉伸机构将转动杆与两个支撑板连接上,这样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二旋转来同时带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以各自转轴为圆心转动,使得支撑板一变为靠背,支撑板二变为腿部支撑板,这样便可以使患者从卧姿变为坐姿,从而让患者坐在护理床上排便,不仅降低了护理床被污染的概率,还能使患者能够更通畅地排便。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便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便池、集便器、两个竖直支撑板、升降板、两个升降机构、底板和多个支架;所述便池的底部与集便器的顶部连接,所述集便器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顶部同时与两个竖直支撑板以及多个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直支撑板分别位于集便器两侧;所述竖直支撑板为倒L形,所述升降机构位于竖直支撑板顶部与底板之间;所述升降板同时套接于两个升降机构上;所述集便器放置于升降板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便池的开口形状与便孔的形状大小匹配设计,同时升降板可以沿着升降机构的高度方向移动,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将便池插入便孔内,使得患者排出的大小便均能完全收集于便池内,降低污染护理床的概率;此外,在不使用便池时,可以随时取下便池和集便器,便于护理人员清洗。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螺纹杆二和轴承一;所述伺服电机一与竖直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一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的顶部与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的底部与轴承一的内环固定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升降板套接在螺纹杆二上,这样在伺服电机一转动时可以使升降板上下平移,从而实现将便池插入便孔内的操作。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有与集便器匹配的限位环。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与集便器匹配的限位环,这样便于护理人员对便池进行定位,使得便池在向上平移时可以顺利插入到便孔内。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板内设有与便孔连通的水平滑槽;所述水平滑槽内设有两个遮挡板和两个驱动机构;两个所述遮挡板对称设置于便孔两侧,且两个所述遮挡板同时套接于两个驱动机构上;所述遮挡板和驱动机构均位于水平滑槽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滑槽内安装两个遮挡板,同时遮挡板套接在驱动机构上,这样可以将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对便孔的打开和关闭。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三、轴承三和螺纹杆一;所述伺服电机三和轴承三分别与水平滑槽的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一的两端分别与伺服电机三的输出端以及轴承三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一包括两个反向螺纹段和光滑段;两个反向螺纹段分别位于光滑段的两侧,两个所述遮挡板分别套接于螺纹杆一的两个反向螺纹段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螺纹杆一设置为由光滑段和两个反向螺纹段组成,同时将遮挡板套接在两段反向螺纹段上,这样的布局相比于在便孔单侧设置遮挡板减小了水
平滑槽的开槽空间。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四个所述支架的底部均设有万向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支架的底部均安装万向轮,这样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转运。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将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固定套接在可以转动的转轴上,同时通过拉伸机构将转动杆与两个支撑板连接上,这样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二旋转来同时带动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以各自转轴为圆心转动,使得支撑板一变为靠背,支撑板二变为腿部支撑板,这样便可以使患者从卧姿变为坐姿,从而让患者坐在护理床上排便,不仅降低了护理床被污染的概率,还能使患者能够更通畅地排便;
[0023]2、将便池的开口形状与便孔的形状大小匹配设计,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包括四个支撑杆(2)和中部为矩形通槽(26)的支撑架(1),四个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同时与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竖直挡板(22),且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杆(20);其特征是:所述矩形通槽(26)的中部设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与矩形通槽(2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槽(26)内还设有两个转轴(19)、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所述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分别位于固定板(18)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分别固定套接在转轴(19)上;两个所述转轴(19)的两端分别与矩形通槽(26)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8)内设有上下贯通的便孔(30);所述便孔(30)内插接有集便装置;靠近支撑架(1)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套设有至多两个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3)和两个拉伸机构;所述转动杆(3)固定套接于旋转机构上,两个所述拉伸机构的端部分别与转动杆(3)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拉伸机构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分别与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杆(5)和连接杆(32);所述拉杆(5)的端部与转动杆(3)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拉杆(5)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与连接杆(32)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2)远离拉杆(5)的端部与支撑板一(21)或支撑板二(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与支撑板一(21)或支撑板二(15)的连接处均位于转轴(19)与固定板(18)之间;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23)、传动轴(25)和轴承二(24);所述伺服电机二(23)和轴承二(24)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杆(2)的侧壁上,所述传动轴(25)的端部与伺服电机二(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25)远离伺服电机二(23)的端部与轴承二(24)的内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其特征是:所述集便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便池(17)、集便器(12)、两个竖直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惠王禹涵陆蓓瑶叶燕琳张凤梅彭家颖杨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