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24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四个支撑杆和中部为矩形通槽的支撑架,四个支撑杆的顶部同时与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竖直挡板,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杆;所述矩形通槽的中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与矩形通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槽内还设有两个转轴、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位于固定板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分别固定套接在转轴上;两个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矩形通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该护理床能够使患者以坐便的形态在护理床上进行大小便,不仅降低了护理床被污染的概率,还使患者能够更加通畅地排便。更加通畅地排便。更加通畅地排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理床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

技术介绍

[0002]心外科研究心脏大血管创伤、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疗技术、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疗、心脏起搏和植入式除颤复律器、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心脏、肺和心肺移植等方面。心外科护理床主要用于医疗领域,特别对术后需要进行卧床修养心外科病人。由于心外科的病人在术后卧床修养期间不便起身,其自理能力受限,除了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常规的术后医疗护理外,病人的自理方面也需陪护人员或护工进行护理,如病人的大小便。
[0003]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956804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护理床,该护理床通过在护理板上开设一个护理孔,然后在护理孔的下方放置一个护理装置,该护理装置用于收集大小便,这样可以使患者躺在护理床上直接进行大小便,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但是,患者躺在床上直接大小便很难完全收集,以至于实际使用时很容易对护理床造成污染。此外,患者直接躺着大小便一是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包括四个支撑杆(2)和中部为矩形通槽(26)的支撑架(1),四个所述支撑杆(2)的顶部同时与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竖直挡板(22),且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的一侧设有竖直挡杆(20);其特征是:所述矩形通槽(26)的中部设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与矩形通槽(26)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通槽(26)内还设有两个转轴(19)、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所述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分别位于固定板(18)的两侧,且所述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分别固定套接在转轴(19)上;两个所述转轴(19)的两端分别与矩形通槽(26)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8)内设有上下贯通的便孔(30);所述便孔(30)内插接有集便装置;靠近支撑架(1)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套设有至多两个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3)和两个拉伸机构;所述转动杆(3)固定套接于旋转机构上,两个所述拉伸机构的端部分别与转动杆(3)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拉伸机构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分别与支撑板一(21)和支撑板二(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拉伸机构包括拉杆(5)和连接杆(32);所述拉杆(5)的端部与转动杆(3)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拉杆(5)远离转动杆(3)的端部与连接杆(32)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32)远离拉杆(5)的端部与支撑板一(21)或支撑板二(1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与支撑板一(21)或支撑板二(15)的连接处均位于转轴(19)与固定板(18)之间;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二(23)、传动轴(25)和轴承二(24);所述伺服电机二(23)和轴承二(24)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个支撑杆(2)的侧壁上,所述传动轴(25)的端部与伺服电机二(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25)远离伺服电机二(23)的端部与轴承二(24)的内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外护理智能床,其特征是:所述集便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便池(17)、集便器(12)、两个竖直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雅惠王禹涵陆蓓瑶叶燕琳张凤梅彭家颖杨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