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98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该分束合束混合器包括基板、合束组合单元、分束组合单元和转向单元,通过将合束组合单元和分束组合单元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个表面上,且分束组合单元的出射端和合束组合单元的入射端位于基板的同一侧,采用单边结构,使分束合束混合器的体积显著减小;通过在基板的边缘设置转向单元,使合束组合单元合束后的合束光能够入射到分束组合单元内进行分束,在使分束合束混合器体积较小的同时,保证了分束合束混合器的正常使用。正常使用。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集起偏分束、偏振合束的功能于一身,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器、生物医疗仪器、计量仪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基于熔融拉锥的偏振光分束合束器,在多路的情况下需要把光纤熔接进行串联,达到1分2、2分4、4分8、2分2、2分4、2分8的效果,在这样的串联中,损耗较高,消光比衰减较大,并且不能同时4路进,且由于有光纤和熔接点,需要用一个盒子封装,体积会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熔融拉锥的偏振光分束合束器损耗较高、消光比衰减较大、且体积较大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包括基板、合束组合单元、分束组合单元和转向单元,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合束组合单元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分束组合单元设置在第二表面上,转向单元设置在基板的一侧,分束组合单元的出射端和合束组合单元的入射端均位于基板的另一侧,合束组合单元合束后的合束光经转向单元入射到分束组合单元内进行分束。
[0005]较佳地,合束组合单元包括N进输入模块和合束模块,分束组合单元包括M进输出模块和分束模块,M和N均大于等于2,从N进输入模块进入的N束输入光入射到合束模块,合束模块合束后的合束光经转向单元入射到分束模块,分束模块分束后的M束分束光经M进输出模块输出。
[0006]进一步地,N进输出模块包括第一准直器、第二准直器、第三准直器和第四准直器,合束模块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第一准直器、第二准直器、第三准直器和第四准直器依次设置在第一表面上远离转向单元的一端,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均设置在第一表面上,第一反射镜与第一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合束件与第二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合束件与转向单元对应设置,第三合束件与第三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反射镜与第四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一合束件包括第一透射面和第一合束面,第二合束件包括第二透射面和第二合束面,第三合束件包括第三透射面和第三合束面,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一合束面相对设置,第一合束面和第二透射面相对设置,第二反射面和第三透射面相对设置,第三合束面和第二合束面相对设置,第二合束面和转向单元相对设置;其中,经第一准直器进入的第一准直光入射到第一反射面,在第一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入射到第一合束面,并在第一合束面上发生反射;经第二准直器进入的第二准直光入射到第一透射面后,进入第一合束件内部,再从第一合束面出射,与在第一合束面上发生反射的第一准直光合成第一合束光;第一合束光入射到第二透射面后,进入第二合束件内部,再
从第二合束面出射;经第四准直器进入的第四准直光入射到第二反射面,在第二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入射到第三透射面,进入第三合束件内部后,从第三合束面出射;经第三准直器进入的第三准直光入射到第三合束面,在第三合束面上发生反射后与出射的第四准直光合成第二合束光;第二合束光入射到第二合束面,在第二合束面上发生反射后与出射的第一合束光合成第三合束光入射到转向单元。
[0007]进一步地,M进输出模块包括第五准直器、第六准直器、第七准直器和第八准直器,分数模块包括第三反射镜、第一分束件、第二分束件、第三分束件和第四反射镜,第五准直器、第六准直器、第七准直器、第八准直器依次设置在第二表面上远离转向单元的一端,第三反射镜、第一分束件、第二分束件、第三分束件和第四反射镜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第三反射镜与第五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一分束件与第六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二分束件与转向单元对应设置,第三分束件与第七准直器对应设置,第四反射镜与第八准直器对应设置,第三反射镜包括第三反射面,第一分束件包括第一分光面和第一出射面,第二分束件包括第二分光面和第二出射面,第三分束件包括第三分光面和第三出射面,第四反射镜包括第四反射面,第三反射面和第一分光面相对设置,第一分光面和第二出射面相对设置,第二分光面与转向单元相对设置,第三分光面和第二分光面相对设置,第四反射面和第三出射面相对设置;其中,第三合束光经转向单元入射到第二分光面后,在第二分光面被分为第一透射光和第一反射光;第一透射光入射到第二分束件内部,从第二出射面出射后入射到第一分光面,在第一分光面被分为第二反射光和第二透射光,第二反射光入射到第三反射面,在第三反射面反射后,经由第五准直器射出,第二透射光入射到第一分束件内部,从第一出射面出射后,经由第六准直器射出;第一反射光入射到第三分光面,在第三分光面被分为第三反射光和第三透射光,第三反射光经由第七准直器射出,第三透射光入射到第三分束件内部,从第三出射面出射后入射到第四反射面,在第四反射面反射后,经由第八准直器射出。
[0008]再进一步地,转向单元包括转向棱镜,第三合束光在转向棱镜内经过两次90度反射后入射到第二分光面。
[0009]再进一步地,分束模块还包括第二偏振光合分束器,第二偏振光合分束器设置在第二表面上位于第二分束件和转向单元之间的位置,第三合束光依次经过转向单元、第二偏振光合分束器后入射到第二分光面。
[0010]再进一步地,合束组合单元和分束组合单元关于基板的对称面对称设置,第五准直器与第一准直器对应,第六准直器与第二准直器对应,第七准直器与第三准直器对应,第八准直器与第四准直器对应,第三反射镜与第一反射镜对应,第一分束件与第一合束件对应,第二分束件与第二合束件对应,第三分束件与第三合束件对应,第四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对应。
[0011]再进一步地,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第一分束件、第二分束件、第三分束件均为分光片或者波分复用片。
[0012]再进一步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第三反射面、第四反射面均为45度反射面。
[0013]进一步地,合束模块还包括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设置在第一表面上位于第二合束件和转向单元之间的位置,第三合束光经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入射到转向单元。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通过将合束组合单元和分
束组合单元分别设置在基板的两个表面上,且分束组合单元的出射端和合束组合单元的入射端位于基板的同一侧,采用单边结构,使分束合束混合器的体积显著减小;通过在基板的边缘设置转向单元,使合束组合单元合束后的合束光能够入射到分束组合单元内进行分束,在使分束合束混合器体积较小的同时,保证了分束合束混合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偏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合束组合单元、分束组合单元和转向单元,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合束组合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分束组合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分束组合单元的出射端和所述合束组合单元的入射端均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所述合束组合单元合束后的合束光经所述转向单元入射到所述分束组合单元内进行分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组合单元包括N进输入模块和合束模块,所述分束组合单元包括M进输出模块和分束模块,M和N均大于等于2,从所述N进输入模块进入的N束输入光入射到所述合束模块,所述合束模块合束后的合束光经所述转向单元入射到所述分束模块,所述分束模块分束后的M束分束光经所述M进输出模块输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进输入模块包括第一准直器、第二准直器、第三准直器和第四准直器,所述合束模块包括第一反射镜、第一合束件、第二合束件、第三合束件和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一准直器、所述第二准直器、所述第三准直器和所述第四准直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远离所述转向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合束件、所述第二合束件、所述第三合束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镜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一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合束件与所述第二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合束件与所述转向单元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合束件与所述第三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四准直器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合束件包括第一透射面和第一合束面,所述第二合束件包括第二透射面和第二合束面,所述第三合束件包括第三透射面和第三合束面,所述第二反射镜包括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和所述第一合束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合束面和所述第二透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三透射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合束面和所述第二合束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合束面和所述转向单元相对设置;其中,经所述第一准直器进入的第一准直光入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面,在所述第一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第一合束面,并在所述第一合束面上发生反射;经所述第二准直器进入的第二准直光入射到所述第一透射面后,进入所述第一合束件内部,再从所述第一合束面出射,与在所述第一合束面上发生反射的第一准直光合成第一合束光;所述第一合束光入射到所述第二透射面后,进入所述第二合束件内部,再从所述第二合束面出射;经所述第四准直器进入的第四准直光入射到所述第二反射面,在所述第二反射面上发生反射后入射到所述第三透射面,进入所述第三合束件内部后,从所述第三合束面出射;经所述第三准直器进入的第三准直光入射到所述第三合束面,在所述第三合束面上发生反射后与出射的第四准直光合成第二合束光;所述第二合束光入射到所述第二合束面,在所述第二合束面上发生反射后与出射的第一合束光合成第三合束光入射到所述转向单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模块还包括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所述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二合束件和所述转向单元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三合束光经所述第一偏振光合分束器入射到所述转向单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振分束合束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军张磊潘伟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频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