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81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危岩体下方施工承托梁,承托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下方的母岩体固定,承托梁与危岩体底部接触,对危岩体进行支撑;在危岩体上方施工拉梁,拉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上部部分和危岩体上方的母岩体固定;在危岩体外周的母岩体内施工锚栓,在多个锚栓之间绑扎连接绳,在连接绳形成的空间内绑扎支撑网,支撑网覆盖危岩体,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固方法加固效果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环境影响小。环境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破损山体已经进入城市规划区和建成区范围,另外有些山地城市,由于公路和市政建设,也产生了一些破损山体,破损山体已经对环境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对城市破损山体进行加固修复处理。破损山体地形复杂,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边坡暴露的非稳定母岩以外的大块岩体轻微松动或者有松动迹象,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应根据破损山体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彻底消除山体滑坡、碎石崩塌、块石滑落等地质灾害隐患。
[0003]为了防止危岩岩体崩塌及破碎岩块滑落对场区构筑物及人员造成伤害,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对于半稳定的大块危岩体如果不进行加固处理,则会存在一定崩塌、掉落等安全隐患。常规的加固方式常采用预应力锚杆、主动防护网、爆破等方式以达到加固的目的。现有的加固技术的主要缺点为:
[0004]1.常规的预应力锚杆施工往往需要大面积进行脚手架的搭设,且需要大型锚杆施工设备,预应力锚杆施工时需穿透大块的危岩体,施工振动造成危岩体二次破坏;
[0005]专利CN210766455U公开了一种坠落式危岩体联合防护结构,危岩体下方设置支撑件,危岩体上部利用穿透危岩体的预应力锚索与母岩体固定,采用该方案时预应力锚索仍然需要穿透危岩体,对危岩体的破坏程度较大,而且预应力锚索的施工步骤繁琐,需要大型施工设备,延长了施工周期。
[0006]2.单纯的主动防护加固网很难承受大块岩体的自身重量,仍存在塌落的危险;
[0007]3.爆破破除则会影响大块危岩岩体周边母岩岩体边坡的稳定性,对整体边坡及稳定的母岩产生扰动,造成其他岩体的坍塌、掉落等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解决了现有危岩体加固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在危岩体下方施工承托梁,承托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下方的母岩体固定,承托梁与危岩体底部接触,对危岩体进行支撑;
[0012]在危岩体上方施工拉梁,拉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上部部分和危岩体上方的母岩体固定;
[0013]在危岩体外周的母岩体内施工锚栓,在多个锚栓之间绑扎连接绳,在连接绳形成的空间内绑扎支撑网,支撑网覆盖危岩体。
[0014]可选的,所述承托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首先在施工承托梁的位置处对母岩体进行植筋,然后搭设承托梁的钢筋笼及模板,浇筑混凝土并使钢筋笼和植入母岩体的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托梁。
[0015]可选的,在承托梁施工位置的植筋之间固定箍筋,形成承托梁的钢筋笼。
[0016]可选的,承托梁施工完成后,对承托梁顶面与危岩体底面之间的缝隙利用灌浆料填充。
[0017]可选的,拉梁底部与危岩体的顶面贴合。
[0018]可选的,所述拉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首先在施工拉梁的位置处对危岩体和母岩体进行植筋,然后搭设拉梁的钢筋笼及模板,浇筑混凝土并使钢筋笼和植入危岩体、母岩体的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拉梁。
[0019]可选的,在拉梁位置处的植筋之间固定箍筋,形成拉梁的钢筋笼。
[0020]可选的,所述连接绳采用钢丝绳。
[0021]可选的,所述支撑网采用格栅网。
[0022]可选的,沿危岩体外围在相邻锚栓之间绑扎连接绳后,在相对设置的连接绳之间绑扎越过危岩体的钢丝绳。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方法,通过在危岩体下方设置承托梁,在危岩体上方设置拉梁,配合相应的植筋,既能够对危岩体底部施加支撑力,对危岩体顶部施加支撑力,相比设置预应力锚杆,承载力较大,加固效果好,对于重量大的岩体可起到可靠有效的加固作用,而且仅需要对危岩体顶部进行植筋,通过植筋和拉梁对危岩体施加力,植筋无需穿透危岩体,尺寸小,对危岩体的破坏程度小,而且无需大型施工设备,施工方便,避免了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带来的缺陷。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方法,仅需要施工拉梁、承托梁、危岩体外周的锚栓、连接绳和支撑网,无需爆破施工,减少了对边坡其他位置的影响,最小程度的利用了周边环境。
[0026]3.本专利技术的加固方法,通过设置锚栓、连接绳和支撑网,支撑网能够覆盖危岩体,减小了小块岩体掉落对人员及构筑物的安全影响。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加固方法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承托梁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承托梁与危岩体之间缝隙充填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拉梁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钢丝绳与格栅网布置示意图;
[0033]其中,1.母岩体,2.危岩体,3.承托梁,4.拉梁,5.锚栓,6.钢丝绳,7.格栅网,8.第一钢筋,9.第一箍筋,10.第二钢筋,11.第二箍筋,12.灌浆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实施方式中,危岩体是指边坡上有轻微松动或有松动迹象的岩体,母岩体是指稳定的岩体。
[0035]实施例1: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危岩体2处于边坡上,其他岩体为母岩体1,如图1所示,在危岩体2下方设置承托梁3,用于对危岩体2的底部提供支撑力,托梁3通过植筋与母岩体1固定,在危岩体2上方设置拉梁4,拉梁4通过植筋分别与危岩体2上方的母岩体1和危岩体2的顶部固定,用于对危岩体2顶部提供支撑力,在危岩体2的外围的母岩体1中施工多个锚栓5,多个锚栓5之间绑扎连接绳,连接绳采用钢丝绳6,在钢丝绳6内部空间内设置支撑网,支撑网采用格栅网7,支撑网覆盖整个危岩体2。
[003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8]步骤1:根据有轻微松动或者有松动迹象的危岩体2的位置,合理确定加固点的位置。
[0039]步骤2:根据测量的危岩体2的尺寸,计算危岩体的重量荷载,计算下部承托梁及上部拉梁的承载力,合理确定其截面尺寸及配筋。
[0040]步骤1和步骤2采用现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即可,其具体步骤在此不进行详细叙述。
[0041]步骤3:根据步骤1确定的危岩体2的加固点位置和承托量的截面尺寸及配筋进行承托量的施工。
[0042]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梁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43]步骤a:根据确定的加固位置,在危岩体2下方的母岩体1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危岩体下方施工承托梁,承托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下方的母岩体固定,承托梁与危岩体底部接触,对危岩体进行支撑;在危岩体上方施工拉梁,拉梁通过植筋与危岩体上部部分和危岩体上方的母岩体固定;在危岩体外周的母岩体内施工锚栓,在多个锚栓之间绑扎连接绳,在连接绳形成的空间内绑扎支撑网,支撑网覆盖危岩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首先在施工承托梁的位置处对母岩体进行植筋,然后搭设承托梁的钢筋笼及模板,浇筑混凝土并使钢筋笼和植入母岩体的钢筋埋入混凝土中,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托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承托梁施工位置的植筋之间固定箍筋,形成承托梁的钢筋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岩体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承托梁施工完成后,对承托梁顶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孙剑平徐以政江宗宝陈琳琳刘建民弭卓函许瑞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