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70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包括手持杆,喷头,进气管,进液管,所述手持杆和喷头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喷头左上角开一组细密气孔,进气管密闭连接于喷头细密气孔位置,喷头左下角开一组细密液孔;喷头内部设置风扇,风扇转动方向平行于手持杆进液方向;手持杆前段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提升结构,所述进液管一端嵌入手持杆后段,进液管另一端置于消毒液罐,压缩空气同时从手持杆和进气管并联输入。该装置可以减轻使用者手臂负担,提高雾化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雾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例如医院,商场,电影院等,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常规消毒作业,消毒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手持消毒杆进行,长时间工作手臂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率。
[0003]普通的喷雾喷嘴靠压力把气液混合物,或高压液体喷出,雾化效果有限,增加了消毒液的用量,存在一定弊端。
[0004]中国专利CN201610531081.7,公开了一种雾化喷嘴及使用该雾化喷嘴的雾化喷头,其上设有气流通道和液体通道,气流通道与液体通道呈夹角布置,能促进气液混合,但单纯的一次混合雾化效果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减轻手臂负担的喷洒装置,方便长时间使用,同时改善雾化方式,提高雾化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包括手持杆,喷头,进气管,进液管,其中,所述手持杆和喷头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喷头左上角开一组细密气孔,进气管密闭连接于喷头细密气孔位置,喷头左下角开一组细密液孔;喷头内部设置风扇,风扇转动方向平行于手持杆进液方向;手持杆前段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提升结构,所述提升结构为流线形,其上表面长度大于下表面长度,所述进液管一端嵌入手持杆后段,进液管另一端置于消毒液罐,压缩空气同时从手持杆和进气管并联输入。
[0007]进一步的,风扇转轴中心位置在喷头中心的右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细密液孔的开孔量,多于细密气孔开孔量。
[0009]进一步的进液管嵌入手持杆后段的嵌入面为斜面,靠近进气端方向斜面高,靠近喷头端方向斜面低。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结构位于手持杆前段内部侧壁中央,上下孔隙相同。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细密气孔喷出的高速空气一方面促进喷头内气液混合物的进一步混合,增强混合效果,并给喷嘴加压,提高雾化水平;另一方面细密气孔喷出的高速空气推动风扇转动。从手持杆喷入的气液混合物一部分被细密气孔的高压气体打散从下方细密液孔喷出,另一部分打在旋转的风扇上,风扇带动其旋转把下方的气液混合物搅拌后重新带到可以喷出的位置,再经上方细密气孔喷出的高速空气混合加压,提升雾化效果。同时风扇的转动在风扇中心位置能形成一定的负压,可以增加喷头喷出压力。
[0012]手持杆前段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流线形提升结构,其上表面长度大于下表面长度,高速气体经过此位置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提升结构将受到向上的升力,由于提升
结构和手持杆固定,升力可抵消掉手持杆自身一部分重力,使得本喷洒装置变轻,减轻使用者手臂负担。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位置内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B位置内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喷头1,细密气孔2,风扇3,进气管4,消毒液罐5,进液管6,手持杆7,提升结构8,细密液孔9。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限制。
[0015]如图1

图3所示: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包括手持杆7,喷头1,进气管4,进液管6,所述手持杆7和喷头1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喷头左上角开一组细密气孔2,进气管4密闭连接于喷头细密气孔2位置,喷头左下角开一组细密液孔9;所述细密液孔的开孔量,多于细密气孔开孔量。喷头内部设置风扇3,风扇转轴10中心位置在喷头中心的右下方,风扇3转动方向平行于手持杆7进液方向;手持杆7前段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提升结构8,所述提升结构8为流线形,其上表面长度大于下表面长度,提升结构8位于手持杆7前段内部侧壁中央,提升结构8距离手持杆7上下内壁的孔隙相同。所述进液管6一端嵌入手持杆7后段,进液管6另一端置于消毒液罐5。
[0016]使用时压缩空气同时从手持杆和进气管并联输入,在手持杆中进气管6嵌入到手持杆,嵌入面为斜面,靠近进气端方向斜面高,靠近喷头端方向斜面低,嵌入尺寸为手持杆直径的2/3。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管径变细,流速变快,在斜面位置将形成负压,消毒液被大气压压入,和压缩空气一起形成气液混合物。气液混合物通过提升结构8的时候,由于提升结构8上表面周长大于下表面周长,由空气动力学原理,对提升结构产生向上的升力,而提升结构是固定在手持杆侧壁的,当高速流体源源不断的流过提升结构时,提升结构所受到的升力,可以抵消掉本装置的部分重力,进而缓解使用者疲劳。
[0017]气液混合物喷入到喷头时,上方细密气孔的压缩空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混合,多个细密气孔形成多道细小气柱,进一步打散喷头内的气液混合物,提升混合效果,同时增加了细密液孔出口的压力改善雾化效果,并且推动风扇转动。
[0018]另一部分没有直接喷出的气液混合物,撞击在风扇上,由风扇旋转带动其从右下方到达左上方,进一步重新循环喷出,旋转的过程增加了气液的混合,一定程度提高了混合效果,风扇无需电源,节约能源,同时风扇的转动在风扇中心位置能形成一定的负压,可以增加喷头喷出压力。
[0019]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旋转方向和气液混合物喷入方向相同,起到的作用是把没及时喷出的气液混合物提升位置,同时进行混合,进一步循环,改善效果。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雾化喷洒装置,包括手持杆(7),喷头(1),进气管(4),进液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7)和喷头(1)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喷头(1)左上角开一组细密气孔(2),进气管(4)密闭连接于喷头细密气孔(2)位置,喷头左下角开一组细密液孔(9);喷头内部设置风扇(3),风扇(3)转动方向平行于手持杆(7)进液方向;手持杆(7)前段内部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提升结构(8),所述提升结构(8)为流线形,其上表面长度大于下表面长度,所述进液管(6)一端嵌入手持杆(7)后段,进液管(6)另一端置于消毒液罐(5),压缩空气同时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玉冯晓洁李佳王永恒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