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66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能够有效防止外置床内受热面腐蚀和磨损,提高炉膛因给料量波动造成的压力波动抵抗能力,循环稳定,保证锅炉效率,包括上部密封返料箱和下部外置床,下部外置床内设置有受热面,上部密封返料箱通过返料箱出口管和输灰管路连接下部外置床,部密封返料箱内设置有U形腔体,U形腔体底部安装有带第一风帽的第一布风板,U形腔体的一端开口为循环灰进口、另一端开口连接返料箱出口管,下部外置床包括外置床本体和放灰管路,外置床本体内设置有流化区、返料区、松动区,流化区分别与返料区、松动区连通,返料区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返料区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返料区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为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燃料相比常规燃煤含有较多的氯元素,高温条件下在烟气中生成强腐蚀性的酸性气体,因此在受热面介质温度高于400℃时,易于产生高温腐蚀。
[0003]在尾部烟道竖井中,烟气含有的腐蚀性物质浓度较高;分离器下部主要为高温循环灰,循环灰含有的烟气量很小,不具有腐蚀性。因此为缓解受热面的高温腐蚀,在设计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常在分离器下部设置外置床,把介质温度高于400℃的受热面布置在外置床中,通过高温循环灰加热受热面,避免烟气对受热面的腐蚀。
[0004]常规外置床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以下问题:循环灰中含有部分未燃尽的燃料,容易在外置床中二次燃烧对受热面造成腐蚀;外置床内受热面因其固定结构复杂,固定结构与受热面管子间存在膨胀差或震动易产生磨损,并且受热面的几何尺寸一般设计的较大,对于因给料量波动造成的炉膛压力波动的抵抗能力较差,易于造成循环不稳定,最终影响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外置床内受热面易腐蚀和磨损,抵抗炉膛因给料量波动造成的压力波动能力差,循环不稳定,影响锅炉效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能够有效防止外置床内受热面腐蚀和磨损,提高炉膛因给料量波动造成的压力波动抵抗能力,循环稳定,保证锅炉效率。
[0006]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包括上部密封返料箱和下部外置床,所述下部外置床内设置有受热面,所述上部密封返料箱通过返料箱出口管和输灰管路连接所述下部外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密封返料箱内设置有U形腔体,所述U形腔体底部安装有带第一风帽的第一布风板,所述U形腔体的一端开口为循环灰进口、另一端开口连接所述返料箱出口管,所述下部外置床包括外置床本体和放灰管路,所述外置床本体内设置有流化区、返料区、松动区,所述流化区分别与所述返料区、松动区连通,所述返料区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所述流化区内设置有所述受热面,所述松动区与所述流化区的底部的第二布风板上安装有第二风帽,所述放灰管路连接所述松动区的第二布风板。
[0007]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由蛇形管构成,所述蛇形管为光管且不带管夹,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口汇总集箱和出口汇总集箱,所述进口汇总集箱和出口汇总集箱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下部外置床的外壁;
[0008]所述返料区内设置有斜坡,所述斜坡的最低处开设有与所述外置床出口管连通的
外置床出口;
[0009]一个所述下部外置床对应连接两个所述上部密封返料箱;
[0010]所述返料箱出口管连接所述外置床本体的进口,所述外置床本体的进口正对所述松动区;
[0011]所述外置床本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隔断所述流化区的第二布风板和所述返料区的第三布风板,所述隔板上部中间开设有缺口使所述流化区和所述返料区连通;
[0012]所述输灰管路和放灰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输灰管路包括上竖直段、中倾斜段和下竖直段,所述放灰管路为竖直管。
[0013]采用本技术后,上部密封返料箱内的U形腔体具有密封功能,可将循环灰中未燃尽燃料的二次燃烧隔离在上部密封返料箱中,防止造成下部外置床内受热面腐蚀,蛇形管为光管且不带管夹,蛇形管在下部外置床内可以自由膨胀,不会造成管夹与管子间磨损,蛇形管还可以有效减小受热面占用空间,下部外置床内的流化区分别与返料区、松动区连通,结构布置合理,利用放灰管路排出部分灰,使锅炉循环灰量减少,能够有效抵抗炉膛因给料量波动造成的压力波动,循环稳定,保证了锅炉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16]图3为上部密封返料箱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下部外置床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受热面与流化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见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包括上部密封返料箱1和下部外置床2,下部外置床2内设置有受热面3,上部密封返料箱1通过返料箱出口管113和输灰管路连12接下部外置床2,上部密封返料箱1内设置有U形腔体112,U形腔体底112部安装有带第一风帽的第一布风板,U形腔体112的一端开口为循环灰进口111、另一端开口连接返料箱出口管113,下部外置床2包括外置床本体21和放灰管路22,外置床本体21内设置有流化区213、返料区214、松动区212,流化区213分别与返料区214、松动区212连通,返料区214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215,流化区213内设置有受热面3,松动区212与流化区212的底部的第二布风板上安装有第二风帽,放灰管路22连接松动区212的第二布风板。一个下部外置床2对应连接两个上部密封返料箱1,因此松动区212设置两个且分别在流化区213两侧。
[0020]受热面3由蛇形管31构成,蛇形管31为光管且不带管夹,蛇形管31的两端分别连接进口汇总集箱32和出口汇总集箱34,进口汇总集箱32和出口汇总集箱34通过支架33固定于下部外置床2的外壁。
[0021]返料区214内设置有斜坡,斜坡的最低处开设有与外置床出口管215连通的外置床出口216,能够顺利让返料区从外置床出口216排出。
[0022]返料箱出口管113连接外置床本体21的进口211,外置床本体21的进口211正对松
动区212;
[0023]外置床本体21内设置有隔板23,隔板23隔断流化区213的第二布风板和返料区214的第三布风板,隔板23上部中间开设有缺口使流化区213和返料区214连通。
[0024]输灰管路12和放灰管路22上分别设置有阀门122和阀门222,输灰管路12包括上竖直段、中倾斜段和下竖直段,放灰管路22为竖直管。
[0025]当开启输灰管路12上的阀门122时,上部密封返料箱1内的部分循环灰可直接通过输灰管路12进入外置床本体21的返料区214,并从外置床出口管215出去,在不减少整体循环灰量的前提下减少下部外置床2内循环灰量,降低下部外置床2内温度,减少受热面3吸热,达到通过控制灰量实现控制蒸汽温度的目的,减少减温水的使用。
[0026]未开启输灰管路12上的阀门122时,所有循环灰都要经过下部外置床2再返回炉膛,因受热面3吸热,循环灰温度降低;开启输灰管路12后部分循环灰直接返回炉膛,未被降温,可提升循环灰整体的温度,达到提升床温的设计目的。
[0027]放灰管路22位于松动区212,放灰管路22接冷灰机冷却后排出锅炉。
[0028]灰可通过放灰管路22排出,使锅炉循环灰量减少,此调整一般在因给料波动导致的炉内压力提升时,可最迅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包括上部密封返料箱和下部外置床,所述下部外置床内设置有受热面,所述上部密封返料箱通过返料箱出口管和输灰管路连接所述下部外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密封返料箱内设置有U形腔体,所述U形腔体底部安装有带第一风帽的第一布风板,所述U形腔体的一端开口为循环灰进口、另一端开口连接所述返料箱出口管,所述下部外置床包括外置床本体和放灰管路,所述外置床本体内设置有流化区、返料区、松动区,所述流化区分别与所述返料区、松动区连通,所述返料区底部连接外置床出口管,所述流化区内设置有所述受热面,所述松动区与所述流化区的底部的第二布风板上安装有第二风帽,所述放灰管路连接所述松动区的第二布风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用固废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置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面由蛇形管构成,所述蛇形管为光管且不带管夹,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进口汇总集箱和出口汇总集箱,所述进口汇总集箱和出口汇总集箱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下部外置床的外壁。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照丹秦卫东陆晓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