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450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及工作方法,冷却塔包括外部支撑框架、沿着外部支撑框架的中部依次排列设置的若干个湿冷装置以及依次排列设置在湿冷装置的两侧的若干个干冷装置;干冷装置位于湿冷装置的上方,且干冷装置与湿冷装置具有重叠区域;两侧的干冷装置之间形成混合消雾区域;干冷装置的输出端与湿冷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湿冷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喷淋水池,且湿冷装置与喷淋水池相连通;湿冷装置内设置有喷淋结构,且喷淋结构通过喷淋水泵与喷淋水池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方便对整台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进行运行调试和控制,且具有很好的消雾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及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
,特别涉及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及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冷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静和动态结构力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其一般呈桶状结构。
[0003]干湿联合冷却塔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冷却塔,其为湿式塔和干式塔的结合,干部在上、湿部在下;采用干湿联合冷却塔除了能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还有利于达到消雾(即消白)的效果。如申请号为CN202220983566.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干湿联合冷却塔,该干湿联合冷却塔包括冷却塔本体;引风机;能够与待冷却液体导通的空冷散热器,空冷散热器铺设于冷却塔本体的外侧,以形成干冷段;与空冷散热器的出水口连通的蒸发冷却盘管,蒸发冷却盘管铺设于冷却塔本体的内部;设置于冷却塔本体的内部且位于蒸发冷却盘管的上方的喷淋装置,喷淋装置用于向蒸发冷却盘管喷淋冷却液,以形成湿冷段;喷淋液回收池;以及喷淋水泵;该干湿联合冷却塔能够对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耗水量,缓解内陆缺水的压力。又如,申请号为CN202220319978.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干湿联合节水消雾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下方设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内部设有填料,所述填料的上方、所述塔体内设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的上方设有收水器,所述收水器的上方、所述塔体的内部设有预混区,所述预混区的两侧、所述塔体上设有换热模块,两个所述换热模块的一侧均设有散热模块,两个所述散热模块的一端均设于所述集水池内,所述预混区的上方设有风机;通过对原冷却塔进行改造,实现冷却塔排除湿热空气时降低温度湿度,从而达到冬季节水消雾,夏季节能的最终目标。但是,现有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消雾效果不佳,且采用在塔顶设置一个大风机共用,工作时会相互影响,运行调节不方便。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解决现有干湿联合冷却塔的消雾效果不佳,且采用在塔顶设置一个大风机共用,工作时会相互影响,运行调节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包括外部支撑框架、沿着所述外部支撑框架的中部依次排列设置的若干个湿冷装置以及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湿冷装置的两侧的若干个干冷装置;所述干冷装置位于所述湿冷装置的上方,且所述干冷装置与湿冷装置具有重叠区域;两侧的所述干冷装置之间形成混合消雾区域;所述干冷装置的输出端与所
述湿冷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湿冷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喷淋水池,且所述湿冷装置与喷淋水池相连通;所述湿冷装置内设置有喷淋结构,且所述喷淋结构通过喷淋水泵与所述喷淋水池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干冷装置均包括干冷换热模块以及固设于所述干冷换热模块顶部的干冷风机;
[0008]所述干冷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外壳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的若干个干冷散热器;各个所述干冷散热器均倾斜布置在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且相邻两个所述干冷散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9]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干冷散热器均具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各个所述干冷散热器以两两为一组,且同一组中的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出口与另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进口相连接,另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湿冷装置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水池的下部位于地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支撑框架在对应所述干冷装置的下方位置围设有手动进风百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湿冷装置包括湿冷塔体、固设于所述湿冷塔体内的湿冷换热单元以及固设于所述湿冷塔体内的湿冷风机;所述湿冷换热单元位于所述湿冷风机的下方,所述喷淋结构位于湿冷换热单元与湿冷风机之间;所述湿冷塔体的侧壁设置有固定式进风百叶,且所述固定式进风百叶位于所述湿冷换热单元的下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湿冷塔体内在所述湿冷风机的上方形成有口径逐渐缩小的湿冷空气出口,所述干冷装置布置在湿冷空气出口的两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支撑框架采用混凝土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部支撑框架的两侧设置有爬梯,且所述外部支撑框架上除了需要通风的位置之外均设置有围护面板。
[0016]第二方面,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当空气温度低于等于喷淋结构设定的临界喷水温度时,控制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进入空冷运行模式,具体包括:控制喷淋水泵停止运行,同时优先调高干冷装置中干冷风机的运行频率,再根据湿冷装置输出的循环水的出水温度,调节湿冷装置中湿冷风机的运行频率,使出水温度满足工艺降温要求;
[0018]当空气温度高于喷淋结构设定的临界喷水温度时,控制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进入串联运行模式,具体包括:优先调高干冷装置中干冷风机和湿冷装置中湿冷风机的运行频率,再根据湿冷装置输出的循环水的出水温度,控制喷淋水泵将喷淋水池内的喷淋水抽至喷淋结构,喷淋结构对湿冷装置的表面进行喷淋,使出水温度满足工艺降温要求。
[0019]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将湿冷装置和干冷装置分开设置,并且每个湿冷装置都独立配设有湿冷风机,每个干冷装置都独立配设有干冷风机,使得在工作时湿冷装置与干冷装置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湿冷装置与湿冷装置之间以及干冷装置与干冷装置之间也彼此不会相互影响,使得对整台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的运行调试和控制都十分方便。
[0021]2、干冷装置排列设置在湿冷装置的两侧,干冷装置位于湿冷装置的上方,干冷装置与湿冷装置具有重叠区域,且在两侧的干冷装置之间形成有混合消雾区域,使得在工作的过程中,干冷装置输出的干燥热空气与湿冷装置输出的饱和湿热空气能够在混合消雾区域内充分混合,使饱和湿热空气变成非饱和热空气,具有很好的消雾效果。
[0022]3、将干冷风机直接固定在干冷换热模块的顶部,这样干冷装置可以采用模块的方式进行出厂,现场安装工作量小,安装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23]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的正视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的侧视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干冷装置的结构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干冷装置内干冷散热器的分布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冷却塔100;
[0031]外部支撑框架1,爬梯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支撑框架、沿着所述外部支撑框架的中部依次排列设置的若干个湿冷装置以及依次排列设置在所述湿冷装置的两侧的若干个干冷装置;所述干冷装置位于所述湿冷装置的上方,且所述干冷装置与湿冷装置具有重叠区域;两侧的所述干冷装置之间形成混合消雾区域;所述干冷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湿冷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湿冷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喷淋水池,且所述湿冷装置与喷淋水池相连通;所述湿冷装置内设置有喷淋结构,且所述喷淋结构通过喷淋水泵与所述喷淋水池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干冷装置均包括干冷换热模块以及固设于所述干冷换热模块顶部的干冷风机;所述干冷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器外壳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外壳内的若干个干冷散热器;各个所述干冷散热器均倾斜布置在所述换热器外壳内,且相邻两个所述干冷散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干冷散热器均具有第一循环水进口和第一循环水出口;各个所述干冷散热器以两两为一组,且同一组中的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出口与另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进口相连接,另一个干冷散热器的第一循环水出口与所述湿冷装置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水池的下部位于地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撑框架在对应所述干冷装置的下方位置围设有手动进风百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装置包括湿冷塔体、固设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峰灿游建源林东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立信换热设备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