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24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50
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导光体,其用于将医用软管容易地插入患者体内。解决方案:导光体在将用于鼻饲的医用软管插入体内时使用,且具备长尺寸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对入射到基端部的来自光源装置的光进行导光并从前端部射出,所述主体部具有:从所述前端部起具有规定长度的直线部、以及与所述直线部连续并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线部,所述直线部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100mm以下,所述曲线部的曲率半径为105mm以上且225mm以下。且225mm以下。且225m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导光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体。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经口摄食困难的患者通过被称为鼻饲的实施直接对胃供给食物。具体而言,是从患者的鼻孔插入医用软管并使其前端部通过食道到达胃。之后,从位于体外的医用软管的基端部注入食物。
[0003]其中公知有用于确认医用软管的前端部通过食道到达胃的技术。
[0004]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检测线,其具有成对的绝缘电线和在该绝缘电线的前端部形成的传感器部。当检测线插入医用软管且传感器部与胃液接触时,成对的绝缘电线之间的电阻值会发生变化。由此,通过检测成对的绝缘电线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从而能够判定传感器部与胃液接触,因此能够判定医用软管准确地到达胃。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774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用软管未考虑向患者体内插入的操作便利性。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体,其用于将医用软管容易地插入患者体内。(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体,其在将用于鼻饲的医用软管插入体内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尺寸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对入射到基端部的来自光源装置的光进行导光并从前端部射出,所述主体部具有:直线部,其从所述前端部起具有规定长度;以及曲线部,其与所述直线部连续并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所述直线部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100mm以下,所述曲线部的曲率半径为105mm以上且225mm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可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和附图内容来了解。(三)有益效果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导光体,其用于将医用软管容易地插入患者体内。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对实施方式的医用软管位置确认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的概要图。图2是对实施方式的导光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对插入体内的实施方式的医用软管及导光体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对插入体内的实施方式的医用软管及导光体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插入体内的实施方式的医用软管及导光体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插入人体模型的导光体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插入人体模型的导光体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各种条件及评价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方式>(医用软管位置确认系统)图1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用软管位置确认系统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的图。医用软管位置确认系统1具备:光源装置2、医用软管3、导光体4。
[0012][光源装置]光源装置2向导光体4供给光。光源装置2具有:壳体2a、发光部2b。在壳体2a的内部具有光源21。光源21生成如下的光,即,该光包含透射生物体的波长。发光部2b具有用于对由光源21生成的光进行聚光的透镜组(未图示),并向外部发出进行了聚光的光。通过使导光体4的基端部4b连接于发光部2b,从而光源装置2能够向导光体4供给来自光源21的光。来自光源21的光用于确认医用软管3的前端部3a的位置(详情后述)。
[0013][医用软管]医用软管3是具有挠性的长尺寸的管体。医用软管3具有前端部3a和基端部3b。医用软管3用于鼻饲的实施。具体而言,施术者将医用软管3从患者的鼻腔插入,并使医用软管3的前端部3a通过食道到达胃。之后,从位于患者体外的医用软管3的基端部3b注入食物。由此能够直接向患者的胃供给食物。
[0014][导光体]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4进行说明。导光体4是对来自光源装置2的光进行导光的长尺寸的部件。导光体4具有前端部4a和基端部4b。导光体4例如是光纤并具有纤芯和包层。纤芯对来自光源装置2的光进行传输。纤芯的材质例如为石英、玻璃、塑料等。包层填充于纤芯的外侧。包层的材质例如为石英、玻璃、塑料等,且为折射率比纤芯小的材质。入射导光体4的光在纤芯与包层的界面重复进行全反射并在纤芯中传播。
[0015]导光体4具有弹性。当导光体4受到外力且形状从自然状态起发生改变时,则会在导光体4的内部产生使其恢复自然状态的复原力。这里所说的自然状态是指: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力的状态。以下对导光体4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使用图2说明的导光体4的形状是自然状态下的形状。
[0016]另外,导光体4能够插入医用软管3。当导光体4插入医用软管3时,医用软管3的形状会追随导光体4的形状而改变。也就是说,导光体4单独的自然状态的形状与导光体4插入医用软管3的状态下的自然状态的形状基本一致。
[0017]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4的直径为0.7mm以上且2.5mm以下。若导光体4的直径在该范围,则当导光体4插入医用软管3时,导光体4能够维持自然状态的形状。另外,由于导光体4易于追随体内的形状而变形,因此容易插入。
[0018]在导光体4的直径比0.7mm小的情况下,复原力相对于外力而言过小,因此当导光体4插入医用软管3时,导光体4不能维持自然状态的形状。也就是说,导光体4的形状会追随医用软管3的形状而改变。因此,导光体4单独的自然状态的形状与导光体4插入医用软管3
的状态下的导光体4的自然状态的形状不一致。
[0019]在导光体4的直径比2.5mm大的情况下,复原力相对于外力而言过大,因此导光体4难以追随体内的形状而变形。因此,难以将导光体4插入体内。
[0020]导光体4具有主体部40。主体部40是长尺寸的部件。主体部40的直径与导光体4的直径对应。主体部40对从导光体4的基端部4b入射的来自光源装置2的光进行导光并从导光体4的前端部4a射出。主体部40具有:直线部401、曲线部402、延长部403。
[0021]直线部401是从导光体4的前端部4a起相当于规定长度L的部分。直线部401的轴心是直线。
[0022]直线部401的长度L为40mm以上且100mm以下。若直线部401的长度L在该范围,则当向患者体内插入医用软管3时,在食道与气管的分支部,医用软管3的前端部3a容易向食道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插入气管。
[0023]在直线部401的长度L小于40mm的情况下,当向患者体内插入医用软管3时,在食道与气管的分支部,医用软管3的前端部3a容易向气管侧移动,因此有可能插入气管。
[0024]另一方面,在直线部401的长度L比100mm长的情况下,当向患者体内插入医用软管3时,医用软管3的前端部3a抵于患者的上咽部,且因与直线部401连续的曲线部402所具有的曲率而不能促进从中咽部向下咽部的插入,难以向食道插入。
[0025]曲线部402是与直线部401连续且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R的部分。曲线部402的轴心是圆弧。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了通过曲线部402的轴心的圆即曲率圆C的一部分。此外,曲线部402的、前端部4a侧的端部的轴心的切线与直线L1一致。也就是说,曲线部402与直线部401相互圆滑地连接。
[0026]曲线部402的曲率半径R为105mm以上且225mm以下。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导光体,其在将用于鼻饲的医用软管插入体内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备长尺寸的主体部,该主体部对入射到基端部的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并从前端部射出,所述主体部具有:直线部,其从所述前端部起具有规定长度;以及曲线部,其与所述直线部连续并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所述直线部的长度为40mm以上且100mm以下,所述曲线部的曲率半径为105mm以上且225m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线部的曲率半径为105mm以上且175mm以下。3.一种医用软管位置确认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装置、用于鼻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池信也远藤浩古山猛铃木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PAX株式会社大塚制药工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