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204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其能够展现青蛙在蝌蚪时期的形态。包括壳体,与壳体形成直线滑动连接的躯杆,躯杆的尾端具有尾部;壳体上设置有供尾部穿过的通道,与躯杆铰接的前腿杆,前腿杆设置有第一通槽,被固定的第一固定杆穿设于第一通槽,并且第一固定杆相对于第一通槽沿着第一通槽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躯杆固定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后腿杆上的第二通槽,并且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沿着第二通槽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后腿杆还通过第三固定杆与壳体形成可转动连接,当所述躯杆位于第一位置时,前腿杆和后腿杆均伸出壳体,且尾部缩入壳体;当所述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腿杆和后腿杆均缩入壳体,且尾部伸出壳体。且尾部伸出壳体。且尾部伸出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


[0001]本技术属于玩具的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仿生变形蝌蚪玩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包含内部机构的青蛙玩具产品可以大致分为2种:第1种是保留青蛙的腿足移动方式,利用扭簧、发条等作为动力源,利用齿轮、连杆等组成的机构实现青蛙玩具的弹跳效果。第2种是将青蛙的腿部更改为轮子,通过驱动轮子实现青蛙整体式移动。
[0003]通过对于市面上的青蛙玩具的内部机构进行分析可知,青蛙玩具的内部机构仅允许玩具存在单一的形态,无论是轮式移动或者腿足弹跳都无法实现玩具形态的切换。青蛙作为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从蝌蚪形态发育成为青蛙形态的变态发育是其最为大众熟知的特点。玩具作为引导幼儿、少儿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需要客观的反映事实。轮式移动方式的青蛙玩具改变了真实环境中青蛙的移动特点,不能客观的反映青蛙的移动方式。腿足移动方式的青蛙玩具不能展示青蛙处于蝌蚪时期的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其一方面能够展现青蛙在蝌蚪时期的形态。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弹跳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与壳体形成直线滑动连接的躯杆,躯杆的尾端具有尾部;壳体上设置有供尾部穿过的通道,与躯杆铰接的前腿杆,前腿杆设置有第一通槽,被固定的第一固定杆穿设于第一通槽,并且第一固定杆相对于第一通槽沿着第一通槽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躯杆固定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穿过后腿杆上的第二通槽,并且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沿着第二通槽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后腿杆还通过第三固定杆与壳体形成可转动连接,躯杆在其滑动的方向上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且躯杆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相互切换,当所述躯杆位于第一位置时,前腿杆和后腿杆均伸出壳体,且尾部缩入壳体;当所述躯杆位于第二位置时,前腿杆和后腿杆均缩入壳体,且尾部伸出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蛙与蝌蚪形态切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躯杆的端部套设有滑槽,躯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与所述壳体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陈楠雷振超王喜博李腾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