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中群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束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19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束光装置,包括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反光镜和假想中轴线;所述凸透镜、凹透镜竖向放置,且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与假想辅助线垂直;所述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落在中轴线上,且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利用简单的组合装置让短且强的光线形成方式不再复杂且难以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形成这种光线,并且可以一直约束在装置内部。并且可以一直约束在装置内部。并且可以一直约束在装置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束光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设备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束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短且强的光线形成很复杂,因为受限于透镜的折射能力和反光镜的反射能力,不能形成极限强的光线。如何生产一种可以通过持续反光实现约束光子、从而形成一束强而短的光的装置,是目前束光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束光装置,包括箱体,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反光镜和假想中轴线;
[0004]所述凸透镜、凹透镜竖向放置,且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与假想辅助线垂直;所述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落在中轴线上,且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
[0005]所述反光镜包括1号反光镜、2号反光镜、3号反光镜、4号反光镜;所述1号反光镜与2号反光镜垂直连接,且1号反光镜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的夹角为45
°
;所述3号反光镜与4号反光镜垂直连接,且3号反光镜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的夹角为45
°

[0006]优选的,所述凸透镜的焦距为5cm;所述凹透镜的焦距为2.5cm,且所述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中心距离为2.5cm。
[0007]优选的,所述反光镜固定贴敷在箱体的侧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光源为点光源,所述点光源与箱体侧壁之间设置有纤细支撑架,且所述点光源通过纤细支撑架支撑;所述纤细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在箱体的侧壁。
[0009]优选的,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上方设置有1号支撑托架;且所述1号支撑托架的一侧固定在箱体后侧。
[0010]优选的,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下方设置有2号支撑托架,且所述2号支撑托架的一侧固定在箱体后侧。
[00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利用简单的组合装置让短且强的光线形成方式不再复杂且难以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形成这种光线,并且可以一直约束在装置内部。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例中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实施例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可知,本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束光装置,包括箱体6,还包括设置在箱体6内部的光源1、凸透镜2、凹透镜3、反光镜5和假想中轴线4;
[0020]所述凸透镜2、凹透镜3竖向放置,且所述凸透镜2、凹透镜3与假想辅助线4垂直;所述凸透镜2的焦点、凹透镜3的焦点落在中轴线4上,且凹透镜3的焦点与凸透镜2的焦点重合;
[0021]所述反光镜包括1号反光镜51、2号反光镜52、3号反光镜53、4号反光镜54;所述1号反光镜51与2号反光镜52垂直连接,且1号反光镜51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4的夹角为45
°
;所述3号反光镜53与4号反光镜54垂直连接,且3号反光镜53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4的夹角为45
°

[0022]进一步地说,所述凸透镜2的焦距为5cm;所述凹透镜3的焦距为2.5cm,且所述凸透镜2与凹透镜3的中心距离为2.5cm。
[0023]进一步地说,所述1号反光镜51、2号反光镜52、3号反光镜53、4号反光镜54均固定贴敷在箱体6的侧壁上,如图示1设置即可。
[0024]进一步地说,所述光源1为点光源,此处选择点光源,是尽可能的减少光线折返时被光源本体所遮挡的概率,实际操作中光路有偏移,不会被遮挡,在此设计点光源是为了更大程度的保证其稳定性;也避免其他操作人员使用更大规格的光源来做实验,进而避免其出现误差。所述点光源与箱体6侧壁之间设置有纤细支撑架61,且所述点光源通过纤细支撑架61支撑;所述纤细支撑架61的另一端固定在箱体的侧壁。
[0025]进一步地说,所述凸透镜2、凹透镜3上方设置有1号支撑托架62;且所述1号支撑托架62的一侧固定在箱体6后侧;或所述凸透镜2、凹透镜3下方设置有2号支撑托架63,且所述2号支撑托架63的一侧固定在箱体后侧;或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上、下方分别设置有1号支撑托架62、2号支撑托架63,且所述1号支撑托架、2号支撑托架的一侧固定在箱体后侧。
[0026]上述实施例中,各部件的工作情况,首先由光源发出一条平直的光线,所述光线与假想辅助线4平行,接着由凸透镜2折射,形成一条往凸透镜2焦点发射的光线。光线在到达凸透镜2焦点之前被凹透镜3折射,因为凹透镜3的焦点与凸透镜2的焦点重合,所以光线又变为一条与假想辅助线4平行的光线。最后经过反光镜的反射,这束光线再次被透镜折射,不断重复以上情况,并且使光线不断接近中轴线。经过上述步骤的不断折射反射,光线不断的汇聚到中轴线的位置,但不会被反射或折射到装置的外部,最终在装置内部形成一条极短且极强的光线。
[0027]上述实施例及工作原理中本申请文件中的组合装置让短且强的光线形成方式不
再复杂且难以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形成这种光线,并且可以一直约束在装置内部。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束光装置,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光源、凸透镜、凹透镜和固定贴敷在箱体的侧壁上的反光镜,所述凸透镜中心点、凹透镜中心点连线设置有假想中轴线;所述凸透镜、凹透镜竖向放置,且所述凸透镜、凹透镜与假想辅助线垂直;所述凸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焦点落在中轴线上,且凹透镜的焦点与凸透镜的焦点重合;所述反光镜包括1号反光镜、2号反光镜、3号反光镜、4号反光镜;所述1号反光镜与2号反光镜垂直连接,且1号反光镜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的夹角为45
°
;所述3号反光镜与4号反光镜垂直连接,且3号反光镜的底部与假想中轴线的夹角为45
°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中群
申请(专利权)人:姚中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