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90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具有储液仓的储液壳体;内进液管,收容于储液仓内,内进液管被构造形成有雾化腔及连通雾化腔与雾化组件外部之间的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雾化芯,收容于雾化腔内;其中,内进液管的内壁与雾化芯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换气通道,第一换气通道连通进气通道与储液仓,和/或第一换气通道连通出气通道与储液仓。上述雾化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依靠基体自身的孔隙和装配间隙形成换气通道,本申请中的第一换气通道和内进液管换气孔的尺寸固定,从而可形成稳定的换气压力。的换气压力。的换气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雾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 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因此可将医疗药液等气溶胶 基质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用于医疗等不同领域中,以为用户递送可供 吸入的气溶胶。
[0003]在现有的雾化装置中,气溶胶基质通常被储存在储液仓中,在雾化装置的 工作过程中,气溶胶基质被基体吸收消耗,储液仓中会逐渐产生负压而影响对 雾化芯供应液体的速度而产生下液不畅现象,从而使得雾化芯因液体消耗速度 大于供应速度而导致干烧。
[0004]为了避免雾化芯干烧,通常利用雾化芯中基体的孔隙与雾化装置的装配间 隙形成换气通道。当储液仓中的液体减少时,外界气体将通过换气通道而进入 储液仓并填充液体被消耗而腾出的空间,以防止储液仓因出现负压而导致的下 液不畅和干烧现象。
[0005]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利用基体的孔隙与雾化装置的装配间隙形成的换气 通道的尺寸受零件尺寸公差、装配公差以及基体压缩量的影响较大,换气通道 的截面积的尺寸稳定性较低,从而导致雾化装置的换气压力的一致性较差。当 换气通道过窄导致换气压力过大时,气体无法及时进入储液仓中平衡气压,从 而导致雾化装置出现干烧现象。而当换气通道过大导致换气压力过小时,储液 仓中的气溶胶基质则容易通过换气通道漏出,尤其是在抽吸或负压可靠性测试 时会加剧该现象,进而造成雾化装置漏液,从而为雾化装置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装置的换气压力一致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雾化 组件及雾化装置,该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可以达到提高换气压力的一致性的技 术效果。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0008]具有储液仓的储液壳体;
[0009]内进液管,收容于所述储液仓内,所述内进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 雾化芯收容腔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分别与所述雾化组件 的外部空气连通;以及
[0010]雾化芯,收容于所述雾化芯收容腔内;所述雾化芯的内壁形成雾化腔,所 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0011]其中,所述内进液管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换气通道,所 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储液仓,和/或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 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储液仓。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进液管包括内进液管顶壁、内进液管底壁以 及连接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所述内进液管底壁的内进液管侧壁,所述进气通 道开设于所述内
进液管底壁,所述出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且所述 出气通道或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雾化芯收容腔的直径;
[0013]其中,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所述内进液管底壁之间,所述 雾化芯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间隔设置以界定形成所述 第一换气通道。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朝向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 管底壁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与内进液管顶壁和/ 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换气通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朝向所述 雾化芯收容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换气槽。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进液管开设内进液管换气孔,所述内进液管 换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与所述储液仓。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进液管换气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 所述内进液管换气孔的另一端沿所述内进液管的径向方向贯穿至所述内进液管 的外表面。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进液管换气孔包括第一换气段和第二换气段, 所述第一换气段自所述内进液管顶壁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朝向所述雾化芯收容 腔的一侧表面延伸至所述内进液管顶壁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背离所述雾化芯收 容腔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换气段开设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或所述内进液管底 壁背离所述雾化芯收容腔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换气段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 气段,所述第二换气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内进液管顶壁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的 外缘。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外进液管,所述外进液管收容 于所述储液仓内并套设于所述内进液管外,所述内进液管与所述外进液管之间 界定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储液仓的第二换气通道。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进液管凸设有沿所述内进液管的轴向方向延 伸并环绕所述内进液管外的限位筋,所述第二换气通道形成于所述限位筋与内 进液管侧壁的外圆面之间。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芯包括发热体和筒状的基体,所述发热体 沿周向绕设于所述基体外;
[0022]其中,所述基体为多孔结构。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为多孔陶瓷或纤维棉。
[002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组件。
[0025]上述雾化组件,一方面,当储液仓中的液体减少导致雾化腔内的气压下降 后,内进液管的出气通道中的气体通过第一换气通道、内进液管换气孔进入储 液仓中填充因气溶胶基质被消耗而腾出的空间,从而平衡了储液仓与外界大气 的气压,解决了因气溶胶基质供应补偿造成的雾化芯干烧的问题。另一方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依靠基体自身的孔隙和装配间隙形成换气通道,本申请中的 第一换气通道和内进液管换气孔的尺寸固定,从而可形成稳定的换气压力,进 而使雾化装置的换气过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4为图2所示雾化组件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为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内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0032]图7为图6所示雾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33]图8为图6所示雾化组件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9为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0为图6所示雾化组件的内进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0037]图12为图11所示雾化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0038]图13为图11所示雾化组件的E处局部放大图;
[0039]图14为图12所示雾化组件的F处局部放大图;
[0040]附图标号说明:
[0041]100、雾化组件;10、吸嘴;30、储液壳体;32、储液仓;50、内进液管; 52、内进液管顶壁;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储液仓的储液壳体;内进液管,收容于所述储液仓内,所述内进液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气通道、雾化芯收容腔和出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出气通道分别与所述雾化组件的外部空气连通;以及雾化芯,收容于所述雾化芯收容腔内;所述雾化芯的内壁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连通;其中,所述内进液管的内壁与所述雾化芯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换气通道,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储液仓,和/或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储液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液管包括内进液管顶壁、内进液管底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所述内进液管底壁的内进液管侧壁,所述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内进液管底壁,所述出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且所述出气通道或所述进气通道的直径小于所述雾化芯收容腔的直径;其中,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所述内进液管底壁之间,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间隔设置以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换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朝向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与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共同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换气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液管顶壁和/或所述内进液管底壁朝向所述雾化芯收容腔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换气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进液管开设内进液管换气孔,所述内进液管换气孔连通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桂林龚博学姜茹杨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