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49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顶升框架、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两根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地轨,每根地轨均由左向右延伸,支撑框架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两根地轨上,驱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并用于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顶升框架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并用于支撑预制桩,顶升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顶升框架连接在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上,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框架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对预制桩的转运效率,且能够避免对预制桩造成损坏,此外还能够消除采用传统方式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桩转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预制桩运输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桩在完成拆模工序后,需要从生产车间拆模平台转运到外堆场成品仓库,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行车将成品预制桩吊装到卷扬机小车上码垛,然后由卷扬机小车运输到外场仓库卸货,然而在上述转运预制桩的过程中,由于受生产车间工艺布局的限制,拆模平台与出桩平台之间有立体夹层,如何集中将大吨位预制桩从拆模平台安全有序地穿过夹层空间转运到出桩平台小车上,减少行车吊装,减少立体交叉作业是一个较大的难点,目前的做法是:在拆模平台和出桩平台之间做一个斜坡,让预制桩从拆模平台沿斜坡滚动到出桩平台实现转场,这种方式容易发生预制桩之间相碰撞而造成预制桩断裂的质量问题,同时斜坡钢梁也对桩身表面造成了严重磨损,影响了产品外观质量,且由于预制桩体积大、重量重,在斜坡滚动时摩擦力大,需要人工撬动预制桩以使预制桩滚动,同时,预制桩自身重力式滚动不容易控制,滚动速度过快时还需人工塞垫木止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采用上述方式转运预制桩,存在预制桩转运效率低,生产节拍不受控,容易造成预制桩积压,严重影响生产流水线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其能够提高对预制桩的转运效率,且能够避免对预制桩造成损坏,此外还能够消除采用传统方式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4]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顶升框架、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两根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地轨,每根地轨均由左向右延伸,支撑框架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两根地轨上,驱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并用于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顶升框架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并用于支撑预制桩,顶升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顶升框架连接在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上,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框架上下移动。
[0005]本技术成功解决了生产车间出桩时,运输距离过长,且需要穿过夹层空间、狭小空间以进行转运成品预制桩的难题,同时本技术能够提高对预制桩的转运效率,且能够避免对预制桩造成损坏,此外还能够消除采用传统方式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6]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支撑框架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轨道轮,每个轨道轮均可滚动地连接在对应侧的地轨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支撑框架需要左右移动时,轨道轮能够在地轨上滚动,即支撑框架能够可靠地左右移动连接在地轨上。
[0007]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每个轨道轮中均穿设有与轨道轮固定的转轴,每根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组件与支撑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每个轴承座组件均与
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轨道轮均能够可靠地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在一起。
[0008]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和两根传动轴,减速机固定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两根传动轴的一端均与减速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其中一根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一侧移动,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另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另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另一侧移动,也即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地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
[0009]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转轴的另一端上同轴固定有齿轮,每根地轨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且与地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每个齿轮均与对应侧的齿条啮合;通过齿轮和齿条的设置,当与齿轮相对应的轨道轮滚动时,齿轮能够沿对应侧的齿条滚动,也即能够提高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时的可靠性,且能够提高与两个齿轮相对应的两个轨道轮滚动时的同步性,以及能够提高对支撑框架的驱动力。
[0010]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顶升机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油缸,每个油缸均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每个油缸的活塞杆均与顶升框架的底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油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油缸能够顶推顶升框架向上移动,此时,顶升框架能够顶推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向上移动,当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油缸能够驱动顶升框架下移复位,该顶升机构能够可靠地驱动顶升框架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移动。
[0011]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每个油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球头,顶升框架上固定有与每个支撑球头一一竖向对应的球头座,每个支撑球头的上端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的下端部分嵌合,每个支撑球头的外部均套设有压板,每块压板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的下端固定,每个压板均用于将对应位置上的支撑球头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支撑大吨位的预制桩时,也即当顶升框架的载重较大时,能够克服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能够确保对大吨位的预制桩的可靠转运。
[0012]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顶升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时,能够避免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
[0013]本技术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限位结构包括两根限位挡条,两根限位挡条分别固定在顶升框架上端的左右两侧,每根限位挡条均由前向后延伸,限位挡条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挡条能够可靠地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此外,该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去掉地轨、轨道轮、齿轮、齿条和驱动机构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轨道轮、齿轮和驱动机构与支撑框架装配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去掉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限位结构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1)、顶升框架(2)、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两根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地轨(3),每根所述地轨(3)均由左向右延伸,所述支撑框架(1)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两根所述地轨(3)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1)上并用于驱动支撑框架(1)相对地轨(3)左右移动,所述顶升框架(2)位于支撑框架(1)的上方并用于支撑预制桩(4),所述顶升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1)上,所述顶升框架(2)连接在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上,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框架(2)上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轨道轮(5),每个所述轨道轮(5)均可滚动地连接在对应侧的地轨(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轨道轮(5)中均穿设有与轨道轮(5)固定的转轴(51),每根转轴(5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组件(52)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轴承座组件(52)均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61)和两根传动轴(62),所述减速机(61)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根所述传动轴(62)的一端均与减速机(6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所述传动轴(62)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其中一根转轴(51)的一端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传动轴(62)传动连接的转轴(51)的另一端上同轴固定有齿轮(71),每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敏超严天龙明维张芳芳陈军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