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36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包含集水井、设置与集水井水平向与井底土体之间的垫层、设置于集水井竖向与井底土体之间的侧挡层、一体设置于垫层和侧挡层与集水井之间的防水层以及设置于集水井顶部且贯通的预留人孔和排水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不仅保证了集水井顶部和侧边的防水,还保证了井混凝土层顶部的防水通过预留人孔设置于集水井顶部且通过预留人孔框的针对性设计,利于与排水沟一同制作且保证了整体集水的可组织性;通过锚连件的设置,保证了排水沟顶部的沟盖板的安装基础和基础的稳固性。的安装基础和基础的稳固性。的安装基础和基础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集水井
,特别涉及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或道路施工时,常设置有集水井。集水井可有效的保证施工面的用水有效性。现有集水井设置时,对于集水井底部通长采用普通的混凝土进行制作,没有设置防水,不利于长时间使用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施工;而且现有的排水沟和预留人孔如何与集水井组合设计,既能保证检修又利于施工,也缺乏针对性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用以解决集水井底部防水、预留人孔设置以及排水沟设计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包含集水井、设置与集水井水平向与井底土体之间的垫层、设置于集水井竖向与井底土体之间的侧挡层、一体设置于垫层和侧挡层与集水井之间的防水层以及设置于集水井顶部且贯通的预留人孔和排水沟;
[0006]所述预留人孔两侧由预留人孔框合围而成且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人孔盖板;
[0007]所述排水沟内部设置有地漏与集水井贯通设置,排水沟顶部设置有沟盖板,沟盖板四周与沟边框可拆卸连接,沟边框与地面通过锚连件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垫层水平设置分别位于集水井底部和集水井中上部两侧,侧挡层连接于上下两垫层之间;垫层和侧挡层层倒π字形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为20mm厚防水砂浆层,防水层呈倒π字形设置且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和附加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与集水井之间还设置有井混凝土层,井混凝土层呈倒几字形且与地面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层和垫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集水井在竖向上至少设置有一排扶梯,且扶梯位于预留人孔一侧;集水井四周和底面设置有井面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留人孔框临近排水沟一侧在排水沟下方通长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预留人孔的长度和宽度小于集水井的长度和宽度,且预留人孔顶部固定设置有钢制L形截面的人孔盖板支架。
[0014]进一步的,所述地漏在排水沟内间隔设置,且地漏预先连接于预留人孔框上并穿接沟面层;排水沟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沟面层且沟面层位于预留人孔框上方。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顶部四周设置沟边框、沟边框对应沟盖板设置且截面呈L形;L形角部外侧面与锚连件连接;所述锚连件斜向布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1)本技术通过防水层的设置,不仅保证了集水井顶部和侧边的防水,还保证
了井混凝土层顶部的防水;
[0018]2)本技术通过预留人孔设置于集水井顶部且通过预留人孔框的针对性设计,利于与排水沟一同制作且保证了整体集水的可组织性;
[0019]3)本技术通过锚连件的设置,保证了排水沟顶部的沟盖板的安装基础和基础的稳固性。
[0020]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是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俯视图;
[0023]图3是排水沟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井底土体、2

垫层、3

侧挡层、4

防水层、5

井混凝土层、6

集水井、7

井面层、8

扶梯、9

预留人孔框、10

预留人孔、11

人孔盖板、12

地漏、13

排水沟、14

沟盖板、15

沟面层、16

地面、17

沟边框、18

锚连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某车道施工组织排水为例,通过集水井对排水和雨水进行收集。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集水井6、设置与集水井6水平向与井底土体1之间的垫层2、设置于集水井6竖向与井底土体1之间的侧挡层3、一体设置于垫层2和侧挡层3与集水井6之间的防水层4以及设置于集水井6顶部且贯通的预留人孔10和排水沟13;
[0026]本实施例中,垫层2水平设置分别位于集水井6底部和集水井6中上部两侧,侧挡层3连接于上下两垫层2之间;垫层2和侧挡层3层倒π字形设置。
[0027]本实施例中,防水层4为20mm厚防水砂浆层,防水层4呈倒π字形设置且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和附加层。防水层4与集水井6之间还设置有井混凝土层5,井混凝土层5呈倒几字形且与地面16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层4和垫层2。
[0028]本实施例中,集水井6在竖向上至少设置有一排扶梯8,且扶梯8位于预留人孔10一侧;集水井6四周和底面设置有井面层7。预留人孔10两侧由预留人孔10框9合围而成且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人孔盖板11;人孔盖板11为成品铸铁盖板,预留人孔10为800
×
800mm孔。预留人孔10的长度和宽度小于集水井6的长度和宽度,且预留人孔10顶部固定设置有钢制L形截面的人孔盖板11支架。
[0029]本实施例中,一侧为预留人孔10框9通过1700
×
2200预制混凝土坑盖,内配双向

10@120钢筋;预留人孔10框9临近排水沟13一侧在排水沟13下方通长设置。
[0030]本实施例中,排水沟13内部设置有地漏12与集水井6贯通设置,排水沟13顶部设置有沟盖板14,沟盖板14四周与沟边框17可拆卸连接,沟边框17与地面16通过锚连件18固定连接。沟盖板14采用铸铁篦子。
[0031]本实施例中,地漏12在排水沟13内间隔设置,且地漏12预先连接于预留人孔10框9上并穿接沟面层15;排水沟13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沟面层15且沟面层15位于预留人孔10框
9上方。排水沟13顶部四周设置沟边框17、沟边框17对应沟盖板14设置且截面呈L形;L形角部外侧面与锚连件18连接;锚连件18斜向布置。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集水井(6)、设置与集水井(6)水平向与井底土体(1)之间的垫层(2)、设置于集水井(6)竖向与井底土体(1)之间的侧挡层(3)、一体设置于垫层(2)和侧挡层(3)与集水井(6)之间的防水层(4)以及设置于集水井(6)顶部且贯通的预留人孔(10)和排水沟(13);所述预留人孔(10)两侧由预留人孔(10)框(9)合围而成且顶部可拆卸连接有人孔盖板(11);所述排水沟(13)内部设置有地漏(12)与集水井(6)贯通设置,排水沟(13)顶部设置有沟盖板(14),沟盖板(14)四周与沟边框(17)可拆卸连接,沟边框(17)与地面(16)通过锚连件(18)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2)水平设置分别位于集水井(6)底部和集水井(6)中上部两侧,侧挡层(3)连接于上下两垫层(2)之间;垫层(2)和侧挡层(3)层倒π字形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为20mm厚防水砂浆层,防水层(4)呈倒π字形设置且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和附加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水井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4)与集水井(6)之间还设置有井混凝土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健官少军姚元朝崔秀生陈文光胡琼静郭洪波贾秋浩林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