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34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可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移动的活塞组件,第二工位位于第一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活塞组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和后腔室;缸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前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后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二电磁阀,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磁阀控制前腔室排气的速度与第二电磁阀控制后腔室排气的速度之比,等于活塞组件处于第二工位时前腔室与后腔室的体积之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控制方便,能够避免空档时活塞出现滑档现象,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元件
,特别涉及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2074210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其结构包括缸体及与缸体固定连接的后盖,缸体内活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前端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伸出于缸体的外部,活塞的前端面与缸体之间形成有前腔室,活塞的后端延伸有小径安装部,小径安装部与活塞呈同轴设置,小径安装部的外部活动套设有活塞套,活塞套的外壁凸设有限位凸环,缸体的内壁设置有与限位凸环的前端面相抵配合的限位台阶,小径安装部的后端面、活塞套的后端面、缸体及后盖之间形成有后腔室;缸体分别设有进气通道、第一气控通道及第二气控通道,第一气控通道与前腔室连通,第二气控通道与后腔室连通,缸体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进气通道与第一气控通道导通或切断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进气通道与第二气控通道导通或切断的第二电磁阀。工作时,通过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分别进行独立控制,便能够使活塞在缸体内的三个位置往复移动,从而实现活塞杆的三种行程输出。
[0003]上述三位置带阀气缸适用于车辆的档位控制,具体地说,当活塞位于缸体的中间位置时,车辆处于空档状态,当活塞位于缸体的一端时,车辆处于一档状态,当活塞位于缸体的另一端时,车辆处于二档状态。上述三位置带阀气缸的设计要求是一档行程和二档行程须一致且活塞两端面积必须有差值,而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排气速度又是相同的,所以该三位置带阀气缸存在的缺陷在于:当活塞至空档位置时,前腔室比后腔室的体积小,此时若使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同时断电同时排气,导致前腔室的压降速度比后腔室的压降速度要快,即前腔室和后腔室会出现气压差,使得活塞容易出现不被期望的移动,无法停留在空档位置,进而导致车辆出现滑档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其结构简单合理、控制方便,能够避免空档时活塞出现滑档现象,有利于提高使用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可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移动的活塞组件,所述第二工位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三工位之间,所述活塞组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缸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前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后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前腔室排气的速度与第二电磁阀控制所述后腔室排气的速度之比,等于所述活塞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前腔室与所述后腔室的体积之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分别设有进气通道、与所述前腔室连通的第一气控通道、与所
述后腔室连通的第二气控通道,所述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控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进行切换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二气控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进行切换导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速度之比,等于所述活塞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前腔室与所述后腔室的体积之比。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最窄处的孔径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最窄处的孔径之比,等于所述活塞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前腔室与所述后腔室的体积之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主活塞、活塞杆及活塞套,所述活塞杆与所述主活塞固定连接,所述主活塞的后端延伸有小径安装部,所述小径安装部与所述主活塞呈同轴设置,所述活塞套活动套设于所述小径安装部与所述缸体之间,所述活塞套的外壁凸设有限位凸环,所述缸体的中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环的前端面相抵配合的限位台阶。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活塞外壁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所述主活塞外壁与所述活塞套内壁之间、所述活塞套外壁与所述缸体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活塞外壁嵌设有与所述缸体内壁滑移配合的耐磨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前端延伸有罩壳,所述罩壳内设有换挡头,所述活塞杆的前端伸入于所述罩壳内并与所述换挡头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包括缸体本体、与所述缸体本体固定连接的端盖,所述缸体本体与所述端盖配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三位置带阀气缸,通过限定、优化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前腔室、后腔室排气的速度,即:第一电磁阀控制前腔室排气的速度与第二电磁阀控制后腔室排气的速度之比,等于活塞组件处于第二工位时前腔室与后腔室的体积之比,当活塞组件处于第二工位(空档状态)时,此时若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同时断电同时排气,能够使得前腔室的压降速度与后腔室的压降速度保持同步,即前腔室和后腔室不会出现气压差,从而使得活塞组件不易出现不被期望的移动,确保活塞组件停留在空档位置,进而避免车辆出现滑档现象,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活塞组件位于第二工位)。
[0016]图1中:
[0017]1、缸体本体;11、限位台阶;12、进气通道;13、第一气控通道;
[0018]2、端盖;
[0019]3、前腔室;
[0020]4、后腔室;
[0021]5、主活塞;51、小径安装部;
[0022]6、活塞杆;
[0023]7、活塞套;71、限位凸环;
[0024]8、第一电磁阀;81、第一排气通道;
[0025]9、第二电磁阀;91、第二排气通道;
[0026]101、隔磁管;102、静铁芯;103、动铁芯;104、动铁芯弹簧;105、电磁线圈;
[0027]15、密封圈;
[0028]16、耐磨环;
[0029]17、罩壳;
[0030]18、换挡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2]如图1所示的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包括缸体,缸体进一步包括缸体本体1、与缸体本体1后端固定连接的端盖2,缸体本体1与端盖2配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有可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移动的活塞组件,第二工位位于第一工位与第三工位之间,活塞组件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3和后腔室4。
[0033]其中,活塞组件包括主活塞5、活塞杆6及活塞套7,活塞杆6与主活塞5固定连接,主活塞5的后端延伸有小径安装部51,小径安装部51与主活塞5呈同轴设置,活塞套7活动套设于小径安装部51与缸体本体1之间,活塞套7的外壁凸设有限位凸环71,缸体本体1的中部内壁设置有与限位凸环71的前端面相抵配合的限位台阶11。
[0034]当活塞组件位于第一工位,主活塞5位于缸体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位置带阀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可在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及第三工位之间移动的活塞组件,所述第二工位位于所述第一工位与所述第三工位之间,所述活塞组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缸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前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后腔室进气和排气的第二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前腔室排气的速度与第二电磁阀控制所述后腔室排气的速度之比,等于所述活塞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前腔室与所述后腔室的体积之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置带阀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分别设有进气通道、与所述前腔室连通的第一气控通道、与所述后腔室连通的第二气控通道,所述第一电磁阀设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第二电磁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气控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进行切换导通;所述第二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二气控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进行切换导通;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排气速度之比,等于所述活塞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工位时所述前腔室与所述后腔室的体积之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位置带阀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最窄处的孔径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挺单晓荣严瑞康张涛单军波周海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