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树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32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杏树育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圃地选择、圃地准备、实生苗培育、嫁接苗培育、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和苗木出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杏树种子的出苗率可达到94%以上,幼苗的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嫁接苗的成活率可达到91%以上,优质苗,也称一级苗,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树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
,特别是一种杏树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杏树(学名:Armeniaca vulgaris Lam.)落叶乔木;地生,植株无毛;叶互生,阔卵形或圆卵形叶子,边缘有钝锯齿;近叶柄顶端有二腺体;淡红色花单生或2

3个同生,白色或微红色;圆、长圆或扁圆形核果,果皮多为白色、黄色至黄红色,向阳部常具红晕和斑点;暗黄色果肉,味甜多汁;核面平滑没有斑孔,核缘厚而有沟纹;种仁多苦味或甜味;花期3

4月,果期6

7月;
[0003]少数地域为野生,在新疆伊犁一带野生成纯林或与新疆野苹果林混生,海拔可达3000米;世界各地也均有栽培;杏是重要经济果树树种,是常见水果之一,营养极为丰富,内含较多的糖、蛋白质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另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等;杏木质地坚硬,是做家具的好材料;杏树枝条可作燃料;杏叶可做饲料;山杏以种子繁育为主,播种时种子需湿沙层积催芽;鲜食杏和优良仁用品种需要以实生苗作砧木嫁接繁育。
[0004]目前,我国尚无关于杏树育苗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现有的苗木培育方法也多有不规范,对具体的育苗生产指导性不强,导致实际育苗生产中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不高,对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一套完整的、适宜的技术方法可以为大幅度提高杏树育苗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带动产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杏树育苗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不高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杏树育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008]1)圃地选择
[0009]气候条件
[0010]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400mm,年无霜期≥100d,年日照时数≥1000h,≥10℃有效积温≥2000℃,海拔280m~1000m;
[0011]立地条件
[0012]选择平地或15
°
以下的缓坡地,土壤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pH值5.5~8.5,土层厚度≥50cm,排水良好;
[0013]2)圃地准备
[0014]整地施基肥
[0015]育苗前进行全面整地,清除前茬植物根茬和石块等杂物,深翻25cm~30cm,整平、耙细;缓坡地育苗沿等高线方向整地,床面或畦面水平;整地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m3/亩~6m3/亩,同时施入磷酸二铵10kg/亩~15kg/亩;
[0016]作畦
[0017]洼地做高畦,畦面高15cm~25cm,畦面宽1.2m~1.5m,畦间步道宽30cm~50cm;缓坡地做平畦,畦面宽1.0m~1.5m,畦埂高15cm~20cm,畦埂宽30cm;畦长度依地形地势确定;
[0018]作垄
[0019]平地垄作;带状作业,带宽2m~3m,带间步道50cm;
[0020]3)实生苗培育
[0021]采种
[0022]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山杏树作为采种母树;6月下旬至7月中旬,当果皮变成黄褐色,大部分自然开裂,肉核分离时采收;采收后及时脱掉果皮,去除杂物,晾晒杏核,当杏核含水率<10%时,装袋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
[0023]种子处理
[0024]沙藏:沙藏90d~120d;土壤封冻前,将种子放在0.1%高锰酸钾的清水中浸泡2d~3d后捞出沥干;将浸泡过的种子与3倍体积的湿沙混合,湿沙持水量约60%;选择土质疏松,通风、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沙藏沟,宽1.0m~1.2m,深0.8m~1.0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在沙藏沟底铺10cm~20cm厚湿沙层,将混沙杏核种子放入沟内至距地面10cm~20cm处为止,再覆盖湿沙与地面平,地面上覆土10cm~20cm;同时在沙藏沟内每隔1.0m竖置一束直径10cm左右的通风用草把或秸秆捆;
[0025]催芽:播种前7d~15d左右,从沙藏沟中取出种子,置于背风向阳处升温催芽;夜间遮盖保温,白天翻动通气,沙子干燥时要适量喷水保湿,当种子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
[0026]播种
[0027]播种时间: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时播种;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土壤封冻前播种;
[0028]播种方法:采用开沟直播方式播种,行距25cm~40cm,开沟深度6cm~10cm,覆土厚4cm~8cm,覆土后及时镇压;高畦盖地膜;春播需使用经过沙藏和催芽的种子,播种前视土壤墒情浇足底水;秋播种子需用水浸泡2d~3d后再播种,播后浇封冻水;
[0029]苗期管理
[0030]留苗量:培育实生苗留苗2.8万株/亩~3.3万株/亩;培育嫁接苗留苗2.3万株/亩~2.8万株/亩;
[0031]间苗和补苗:幼苗长出3~5片真叶或苗高≥10cm时开始间苗和定苗,留苗要均匀,除去弱、残、病苗,保留壮苗;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间密补稀带土坨移植补栽;每次间苗后及时浇水;
[0032]浇水:浇水方式根据苗圃的生产条件确定,采取沟灌、畦灌或滴灌的方式;幼苗出土前不浇水,如失墒严重可适当喷水;生长期不旱不浇水;追肥后及时浇水;留床苗在冬季气温降至0℃左右时浇封冻水;
[0033]中耕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5次;松土深度以不伤苗根为宜,幼苗期2cm~4cm,速生期6cm~12cm;
[0034]追肥:苗高>30cm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2次,前期追施尿素10kg/亩~15kg/亩,后期施磷、钾肥8kg/亩~10kg/亩;沟施,沟深3cm~5cm,施肥后覆土;苗木封顶前20d停止追肥;
[0035]摘心:苗高>30cm时摘心,摘心后随时将距地面20cm以内的分枝剪掉;
[0036]断根: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后阴天进行断根;用铁锹在行间呈45
°
角、深度25cm截断幼苗主根根梢,踏实后视土壤墒情浇水;
[0037]4)嫁接苗培育
[0038]砧木质量要求
[0039]实生苗主干无机械性损伤,嫁接部位直径≥0.6cm;
[0040]嫁接时期
[0041]枝接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气温达到20℃左右,树液开始流动、砧木开始萌发时进行;带木质芽接在8月中下旬避开雨天进行;
[0042]接穗采集与处理
[0043]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0044]采集:在健壮母树的树冠中、上部,采集发育良好、直径0.5cm~1.0cm、芽眼饱满的一年生枝条作穗条;
[0045]处理和保存:枝接接穗,在冬季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采后用石蜡封住剪口,捆成捆置于窖内用湿沙埋好;保持窖内温度

2℃~2℃,湿度30%~60%;芽接接穗随用随采,采后将叶片剪掉,留1.0cm长的叶柄,放在湿草袋中备用;嫁接前1d~2d将接穗下端剪成马蹄形,用清水或0.5%的白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树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圃地选择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4.0℃,年降水量≥400mm,年无霜期≥100d,年日照时数≥1000h,≥10℃有效积温≥2000℃,海拔280m~1000m;立地条件选择平地或15
°
以下的缓坡地,土壤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pH值5.5~8.5,土层厚度≥50cm,排水良好;2)圃地准备整地施基肥育苗前进行全面整地,清除前茬植物根茬和石块等杂物,深翻25cm~30cm,整平、耙细;缓坡地育苗沿等高线方向整地,床面或畦面水平;整地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4m3/亩~6m3/亩,同时施入磷酸二铵10kg/亩~15kg/亩;作畦洼地做高畦,畦面高15cm~25cm,畦面宽1.2m~1.5m,畦间步道宽30cm~50cm;缓坡地做平畦,畦面宽1.0m~1.5m,畦埂高15cm~20cm,畦埂宽30cm;畦长度依地形地势确定;作垄平地垄作;带状作业,带宽2m~3m,带间步道50cm;3)实生苗培育采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山杏树作为采种母树;6月下旬至7月中旬,当果皮变成黄褐色,大部分自然开裂,肉核分离时采收;采收后及时脱掉果皮,去除杂物,晾晒杏核,当杏核含水率<10%时,装袋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种子处理沙藏:沙藏90d~120d;土壤封冻前,将种子放在0.1%高锰酸钾的清水中浸泡2d~3d后捞出沥干;将浸泡过的种子与3倍体积的湿沙混合,湿沙持水量约60%;选择土质疏松,通风、背阴、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沙藏沟,宽1.0m~1.2m,深0.8m~1.0m,长度视种子多少而定;在沙藏沟底铺10cm~20cm厚湿沙层,将混沙杏核种子放入沟内至距地面10cm~20cm处为止,再覆盖湿沙与地面平,地面上覆土10cm~20cm;同时在沙藏沟内每隔1.0m竖置一束直径10cm左右的通风用草把或秸秆捆;催芽:播种前7d~15d左右,从沙藏沟中取出种子,置于背风向阳处升温催芽;夜间遮盖保温,白天翻动通气,沙子干燥时要适量喷水保湿,当种子有30%裂嘴时即可播种;播种播种时间: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到10℃左右时播种;秋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土壤封冻前播种;播种方法:采用开沟直播方式播种,行距25cm~40cm,开沟深度6cm~10cm,覆土厚4cm~8cm,覆土后及时镇压;高畦盖地膜;春播需使用经过沙藏和催芽的种子,播种前视土壤墒情浇足底水;秋播种子需用水浸泡2d~3d后再播种,播后浇封冻水;苗期管理
留苗量:培育实生苗留苗2.8万株/亩~3.3万株/亩;培育嫁接苗留苗2.3万株/亩~2.8万株/亩;间苗和补苗:幼苗长出3~5片真叶或苗高≥10cm时开始间苗和定苗,留苗要均匀,除去弱、残、病苗,保留壮苗;发现缺苗断垄时,及时间密补稀带土坨移植补栽;每次间苗后及时浇水;浇水:浇水方式根据苗圃的生产条件确定,采取沟灌、畦灌或滴灌的方式;幼苗出土前不浇水,如失墒严重可适当喷水;生长期不旱不浇水;追肥后及时浇水;留床苗在冬季气温降至0℃左右时浇封冻水;中耕除草:每年松土除草3~5次;松土深度以不伤苗根为宜,幼苗期2cm~4cm,速生期6cm~12cm;追肥:苗高>30cm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2次,前期追施尿素10kg/亩~15kg/亩,后期追施磷、钾肥8kg/亩~10kg/亩;沟施,沟深3cm~5cm,施肥后覆土;苗木封顶前20d停止追肥;摘心: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华冯楷斌郭久林乌云塔娜韩凝赵共鹏鲍民胡王丽英王健强杜宏儒王淋韩建国张宏伟于水民冯雪雷贾士伟闫尚军孙海镝于树宏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