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13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1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板包括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背板主体周缘处的侧板组件。背光模组还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模块,发光模块设置于背板主体的一侧,且位于侧板组件的内侧,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串以及至少一个光传感元件,多个灯串阵列分布,光传感元件用于侦测背光模组的场景亮度,多个灯串的发光亮度对场景亮度进行补偿以使灯串对应区域的显示亮度为预设目标亮度,使得背光模组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达到最优,提升了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的观看体验。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传统的背光源,Mini 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亮度均匀性、更高的色彩对比度、超薄尺寸以及更节能省电等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采用Mini LED背光模组作为背光源。
[0003]目前,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主要由前端信号源控制,现有的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无法随着应用场景亮度的不同而变化,导致现有的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没有达到最优,使得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的观看体验较低。
[0004]鉴于此,如何使得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达到最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一种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没有达到最优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周缘处的侧板组件。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侧板组件的内侧,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串以及至少一个光传感元件,多个所述灯串阵列分布,所述光传感元件用于侦测所述背光模组的场景亮度,多个所述灯串的发光亮度对所述场景亮度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灯串对应区域的显示亮度为预设目标亮度。
[0007]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串以及至少一个光传感元件,多个所述灯串阵列分布,所述光传感元件用于侦测所述背光模组的场景亮度,多个所述灯串的发光亮度对所述场景亮度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灯串对应区域的显示亮度为预设目标亮度,使得所述背光模组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达到最优,提升了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的观看体验。
[000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灯串包括第一发光列、多个第二发光列、第一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且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一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配合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列
发光或不发光。
[000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与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控制晶体管与第四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接入控制信号。
[001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导通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截止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截止。
[001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驱动模块,每个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单元、多个第一连接端以及多个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列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列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电流以调整所述灯串的亮度。
[001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与多个所述光传感元件电连接,所述光传感元件侦测所述场景亮度以获得光感信号,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光感信号生成相应的开关信号与调节信号,并将所述开关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以及将所述调节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开关信号控制所述控制模块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或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所述调节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第一发光列和/或所述第二发光列输出不同大小的电流。
[001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开关模块以及供能模块,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以及所述供能模块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将所述供能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供能模块用于向所述驱动模块提供电能。
[001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信号解析模块,所述信号解析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解析模块用于接收前端信号,并将所述前端信号解析成发光信号,所述发光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灯串发光。
[001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个所述光传感元件可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灯串之间或多个所述灯串之间;或者,多个所述光传感元件的位置可与多个所述灯串的位置相对应。
[0016]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0017]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串以及至少一个光传感元
件,多个所述灯串阵列分布,所述光传感元件用于侦测所述背光模组的场景亮度,多个所述灯串的发光亮度对所述场景亮度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灯串对应区域的显示亮度为预设目标亮度,使得所述背光模组在不同场景亮度下的发光亮度达到最优,提升了产品品质以及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背板主体以及连接于所述背板主体周缘处的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发光模块,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背板主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侧板组件的内侧,所述发光模块包括多个灯串以及至少一个光传感元件,多个所述灯串阵列分布,所述光传感元件用于侦测所述背光模组的场景亮度,多个所述灯串的发光亮度对所述场景亮度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灯串对应区域的显示亮度为预设目标亮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串包括第一发光列、多个第二发光列、第一控制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且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或一个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配合以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列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列发光或不发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晶体管与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控制晶体管与第四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发光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均接入控制信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四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和/或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彬康报虹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