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300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6
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大果大戟中分离的结构式如下(I)、(II)所示的两种二萜类化合物或该化合物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包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生成NO的抑制作用,所述化合物能够用于制备抗炎药物,所述化合物中基团如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所述。合物中基团如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所述。合物中基团如权利要求书与说明书所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提取
,具体涉及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及对映

阿替生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 Hook.f.)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伴随着藏药的发展,大果大戟的药用价值逐渐得到发掘。常见用以治疗水肿和疗疮及皮肤炭疽等皮肤病。(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45

146.)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大果大戟中主要含有二萜类化学成分,包括对映

阿替生烷型、对映

贝壳杉烷型、对映

松香烷型、千金烷型、巴豆烷型和rhamnofolane型等。(Kuang Y,Fu S Y,Wang F,Ren FC,Yang D F,Yang S X,Gao Y.Two new ent

atisane diterpenoids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Euphorbia wallichii[J].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7,31(7):849

852.;Huan W,Xiaofeng Z,Xiaodong L.An ent

Kaurane Diterpene from Euphorbia wallichii[J].2006,18(1):53

54.;Wang H,Zhang X F,Cai X H,Ma Y B,Luo X D.Three new diterpenoids from Euphorbia wallichii[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4,22(2):199

202.;Yuan F Y,Tang Z Y,Huang D,Li W,Wu S Q,Huang J L,Yan XL,Fan R Z,Tang G H,Yin S.Tigliane and rhamnofolane glycosides from Euphorbia wallichii prevent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neuronal death in PC

12cells[J].Bioorganic Chemistry,2022,128:10610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戟属植物具有抗炎,抗多药耐药,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Vasas A,Hohmann J.Euphorbia diterpenes:isolation,structure,biological activity,and synthesis(2008

2012)[J].Chemical reviews,2014,114(17):8579

8612)目前对大果大戟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较少,为了将大果大戟的药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对大果大戟进行了系统的成分研究,提取了新的二萜类化合物,利用核磁、质谱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并检测提取到的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产生的抑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二萜化合物具体包括对映

贝壳杉烷型及对映

阿替生烷型二萜类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将大果大戟的药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对大果大戟的全草进行了系统的成分研究,提取到了新的对映

贝壳杉烷型及对映

阿替生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并利用核磁、质谱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检测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产生的抑制作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如结构通式(I)或结构通式(II)所示的二萜类化合物或该二萜类化合物在药学上
可接受的盐;
[0006]所述的通式如下:
[0007][0008]其中:A1环或存在Δ
1,2
双键;R1为H、羟基或羰基;R2为H、羟基或羰基;R3为H或羟基;R4为H、羟甲基或甲基;
[0009][0010]其中:A2环或存在Δ
1,2
双键;R5、R6、R7、R8各自独立的为H或羟基。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其为如下结构式1

8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一种或该二萜化合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2][0013]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所述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的有机盐或无机盐,包括:钠盐、钾盐、氨盐、盐酸盐及硫酸盐。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异构体”,包括:立体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1

8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1)以大果大戟全草为原料,加入原料1

5质量倍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

5次,提取
原料中含有的二萜类化合物;将浸泡液合并后过滤,减压回收溶剂;滤渣用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1

3次,每次1.5

3小时,获得提取液,合并后减压回收溶剂,浓缩后得到总浸膏;
[0017](2)将总浸膏分散到1

5质量倍的水中形成混悬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即乙酸乙酯层浸膏;
[0018](3)乙酸乙酯层浸膏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100:0

0:1的二氯甲烷

甲醇或三氯甲烷

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剂比为30:1的流分,记为E5;洗脱剂比为10:1的流分,记为E6;洗脱剂比为5:1的流分,记为E7;
[0019](4)将流分E5、E6和E7分别浓缩后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1

8。
[0020]所述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95%。乙醇水与原料的体积质量比以mL/g计为(1

5):1。所述步骤(4)中,浓缩纯化过程如下:
[0021]流分E5浓缩后,经过ODS柱色谱分离,以10:90

100:0的甲醇

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剂比为40:60的流分,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萜化合物为通式(I)或(II)所示化合物:其中:A1环或存在Δ
1,2
双键;R1为H、羟基或羰基;R2为H、羟基或羰基;R3为H或羟基;R4为H、羟甲基或甲基;其中:A2环或存在Δ
1,2
双键;R5、R6、R7、R8各自独立的为H或羟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为如下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任一种或该二萜化合物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或其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所述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的有机盐或无机盐,选自钠盐、钾盐、氨盐、盐酸盐及硫酸盐。4.一种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大果大戟中具有抗炎活性的二萜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大果大戟全草为原料,加入原料1

5质量倍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

5次,提取原料中含有的二萜类化合物;将浸泡液合并后过滤,减压回收溶剂;滤渣用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1

3次,获得提取液,合并后减压回收溶剂,浓缩后得到总浸膏;(2)将总浸膏分散到1

5质量倍的水中形成混悬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层浸膏;(3)乙酸乙酯层浸膏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100:0

0:1的二氯甲烷

甲醇或三氯甲烷

甲醇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洗脱剂比为30:1的流分,记为E5;洗脱剂比为10:1的流分,记为E6;洗脱剂比为5:1的流分,记为E7;(4)将流分E5、E6和E7分别浓缩后进一步纯化,得到化合物1

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乙醇水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95%;乙醇水与原料的体积质量比以mL/g计为(1

5):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浓缩纯化过程如下:流分E5浓缩后,经过ODS柱色谱分离,以10:90

100:0的甲醇

水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剂比为40:60的流分,记为E54,收集洗脱剂比为50:50的流分,记为E55;流分E54浓缩后,经硅胶柱色谱分离,以8:1

0:1的石油醚

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剂比为7:1的流分,记为E545;流分E545浓缩后,经制备型HPLC色谱,以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霞李华王亚丽孙德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