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75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挂和发声主体,所述发声主体上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所述耳挂上设置有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板,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主控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陀螺仪芯片,所述陀螺仪芯片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上,且其输出信号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主控IC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陀螺仪芯片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上,一方面虽然耳挂上设置有电池,但是整体空间还是比较宽松,足够容纳陀螺仪芯片,另一方面,发声主体上集成有喇叭,容易产生振动,耳挂必然足够远离发声主体,对陀螺仪芯片的干扰可降到最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
[0003]常规功能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且由于芯片性能越来越好,尺寸也越来越小,工艺也越发成熟,需要更多的功能模块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例如增加陀螺仪芯片,实现耳机的姿势检测,从而实现基于姿势变化所带来的特殊功能操作。
[0004]但是,现有的陀螺仪芯片一般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又靠近喇叭设置,喇叭的振动容易对耳机的姿势识别产生严重的干扰,以及,发声主体为了美观或便于穿戴,其体积不能过大,为了提高耳机的集音性能,还需要增加音道结构,壳体内的体积已经非常拥挤,难以留有足够满足要求的空间让陀螺仪芯片进行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解决喇叭的振动容易对耳机的姿势识别产生严重干扰和体积难以小型化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挂和发声主体,所述发声主体上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所述耳挂上设置有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板,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耳机还包括陀螺仪芯片,所述陀螺仪芯片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上,且其输出信号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主控IC连接。
[0007]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耳挂包括耳挂尾部分和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分别与耳挂尾部分和发声主体连接,所述弹性部分内置有记忆弹丝、电源导线和信号导线,所述电源导线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板的供电端与主控电路板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导线分别与陀螺仪芯片的输出信号端和主控电路板的陀螺仪信号输入端连接。
[0008]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电源导线和信号导线集成设置在一保护外衣内。
[0009]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发声主体相对于弹性部分水平转动设置,所述发声主体包括喇叭和具有声波传输通道的喇叭座,所述喇叭的第二出音口朝向喇叭座的第一进音口连接,所述喇叭座的第一出音口设置在发声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出音口的朝向在发声主体转动过程中形成第一平面;所述陀螺仪芯片的Z轴与第一平面平行设置。
[0010]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耳挂尾部分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池固设在第一腔体中,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固设在第二腔体,且所述陀螺仪芯片固设在电源管理电路板上,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与第一平面垂直设置。
[0011]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耳机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
电路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所述第二滤波电路设置在主控电路板上靠近主控IC处。
[0012]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至陀螺仪芯片的输出信号端上的第一电阻,以及并联至第一电阻上的第一电容或/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串联至主控IC的引脚上的第二电阻,以及并联至第二电阻上的第三电容或/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3]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信号导线外侧还设置有为屏蔽信号层。
[0014]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屏蔽信号层包括编织铜网、铜箔或铝箔中的一种,所述屏蔽信号层还与主控电路板的地线连接。
[0015]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与耳挂之间设置有垫块。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陀螺仪芯片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上,一方面虽然耳挂上设置有电池,但是整体空间还是比较宽松,足够容纳陀螺仪芯片,另一方面,发声主体上集成有喇叭,容易产生振动,耳挂必然足够远离发声主体,对陀螺仪芯片的干扰可降到最低,特别是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上,其信号传输和稳固程度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耳机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耳机的电路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设有包裹塑胶套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耳机的喇叭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的较佳实施例。
[0024]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挂100和发声主体200,所述发声主体200上设置有主控电路板320,所述耳挂100上设置有电池330和电源管理电路板310,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310分别与电池330和主控电路板320连接,所述耳机还包括陀螺仪芯片420,所述陀螺仪芯片420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310上,且其输出信号端与主控电路板320的主控IC410连接。
[0025]具体地,并参考图2,陀螺仪芯片420获取耳机当前姿势,从而进行相关功能操作,提高耳机的功能性,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通过陀螺仪芯片420获取人体的姿势变化,从而进行声音播放的变化,实现声音与用户姿势的配合,又例如通过陀螺仪芯片420获取耳机的姿势变化,如放下耳机和拿起耳机,从而实现快速开机和无线通讯连接。但是陀螺仪芯片420在装配中有几个问题,第一是陀螺仪芯片420尽可能避免与振动源连接,振动源容易对耳机的姿势识别产生严重的干扰,第二是陀螺仪芯片420所装配的区域,如在电路板位置周围的区域,如其上方区域,需要形成一个避让空间,避免其他元器件对其造成不必要干扰。然而,发声主体200为了美观或便于穿戴,其体积不能过大,特别是内置有电路板、喇叭520和天线等结构,甚至还有触摸模块,为了提高耳机的集音性能,还需要增加音道结构,对
喇叭520进行安装的同时还需要对喇叭520发出的声音集中发出,壳体内的体积已经非常拥挤,难以留有足够满足要求的空间让陀螺仪芯片420进行装配,故陀螺仪芯片420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310上,即设置在耳挂100上,一方面虽然耳挂100上设置有电池330,但是整体空间还是比较宽松,足够容纳陀螺仪芯片420,另一方面,发声主体200上集成有喇叭520,容易产生振动,耳挂100必然足够远离发声主体200,对陀螺仪芯片420的干扰可降到最低,特别是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310上,其信号传输和稳固程度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0026]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耳挂100的较佳实施例。
[0027]所述耳挂100包括耳挂尾部分110和弹性部分120,所述弹性部分120分别与耳挂尾部分110和发声主体200连接,所述弹性部分120内置有记忆弹丝121、电源导线122和信号导线123,所述电源导线122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板310的供电端与主控电路板320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有陀螺仪模组的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挂和发声主体,所述发声主体上设置有主控电路板,所述耳挂上设置有电池和电源管理电路板,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板分别与电池和主控电路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陀螺仪芯片,所述陀螺仪芯片集成设置在电源管理电路板上,且其输出信号端与主控电路板的主控IC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包括耳挂尾部分和弹性部分,所述弹性部分分别与耳挂尾部分和发声主体连接,所述弹性部分内置有记忆弹丝、电源导线和信号导线,所述电源导线分别与电源管理电路板的供电端与主控电路板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导线分别与陀螺仪芯片的输出信号端和主控电路板的陀螺仪信号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导线和信号导线集成设置在一保护外衣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主体相对于弹性部分水平转动设置,所述发声主体包括喇叭和具有声波传输通道的喇叭座,所述喇叭的第二出音口朝向喇叭座的第一进音口连接,所述喇叭座的第一出音口设置在发声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一出音口的朝向在发声主体转动过程中形成第一平面;所述陀螺仪芯片的Z轴与第一平面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文吴海全曹磊刘鹏彰李亚鹏谢光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