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55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换热器支座,其移动稳定,包括支撑座底架主体,支撑座底架主体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换热器支撑座,每个换热器支撑座均包括第一固定板,每个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每个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有数个螺栓限位块,每个螺栓限位块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杆,每个固定杆均设置有螺栓孔,每个螺栓限位块的远离另一螺栓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每个固定螺栓与螺栓槽相配合,每个固定螺栓与螺栓孔进行螺纹配合,支撑座底架主体的底端前部与底端后部均设置有移动滚轴,每个移动滚轴的靠近另一移动滚轴的一端均设置有液压杆。杆。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附件
,具体为一种换热器支座。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0003]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500 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暖、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换热器在使用中过程中有时需要转移。
[0004]现有的换热器支座在进行转移时无法有效的保证换热器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在移动完成后换热器的水平方向可能会出现偏移,在移动完成后还需要对换热器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费时费力,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换热器支座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稳定的换热器支座。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支座,包括支撑座底架主体,支撑座底架主体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换热器支撑座,每个换热器支撑座均包括第一固定板,每个第一固定板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每个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有数个螺栓限位块,每个螺栓限位块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杆,每个固定杆均设置有螺栓孔,每个螺栓限位块的远离另一螺栓限位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每个固定螺栓与螺栓槽相配合,每个固定螺栓与螺栓孔进行螺纹配合,支撑座底架主体的底端前部与底端后部均设置有移动滚轴,每个移动滚轴的靠近另一移动滚轴的一端均设置有液压杆。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固定杆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固定块。
[0010]更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固定螺栓均设置有摩擦垫片。
[0011]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技术的改进有,支撑座底架主体、换热器支撑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螺栓限位块、固定杆、固定螺栓、移动滚轴与液压杆的棱边均呈圆角状设置。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改进有,每个固定螺栓与螺栓槽之间的配合方式为间隙
配合,其间隙量为0.1毫米。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支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换热器支座,通过设置支撑座底架主体、换热器支撑座、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螺栓限位块、固定杆、固定螺栓、移动滚轴与液压杆,使该换热器支座在进行转移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换热器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在移动完成后换热器的水平方向不会出现偏移,因此节省了对换热器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的时间,该换热器支座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1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撑座底架主体;2、换热器支撑座;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螺栓限位块;6、固定杆;7、固定螺栓;8、移动滚轴;9、液压杆;10、橡胶防滑固定块;11、摩擦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的一种换热器支座,包括支撑座底架主体1,支撑座底架主体1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换热器支撑座2,每个换热器支撑座2均包括第一固定板3,每个第一固定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每个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均设置有数个螺栓限位块5,每个螺栓限位块5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杆6,每个固定杆6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固定块 10,使该换热器支座的固定杆6对换热器的固定更加牢固,每个固定杆6均设置有螺栓孔,每个螺栓限位块5的远离另一螺栓限位块5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槽,每个滑动槽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7,每个固定螺栓7均设置有摩擦垫片11,使该换热器支座的固定螺栓7再对固定杆6固定时可以提升其固定效果,使固定杆6与固定螺栓7形成更高的夹持力,每个固定螺栓7与螺栓槽相配合,每个固定螺栓7与螺栓槽之间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其间隙量为 0.1毫米,每个固定螺栓7与螺栓槽之间的配合为活性配合,每个固定螺栓7 与螺栓孔进行螺纹配合,支撑座底架主体1的底端前部与底端后部均设置有移动滚轴8,每个移动滚轴8的靠近另一移动滚轴8的一端均设置有液压杆9,支撑座底架主体1、换热器支撑座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螺栓限位块5、固定杆6、固定螺栓7、移动滚轴8与液压杆9的棱边均呈圆角状设置,使该换热器支座在使用时不会划伤使用者,换热器支座在进行转移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换热器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在移动完成后换热器的水平方向不会出现偏移。
[0022]综上所述,该换热器支座,在使用时,先将该换热器支座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在需要移动时,使用固定杆6将换热器夹紧,通过固定螺栓7与螺栓槽之间的配合、固定螺栓7与螺栓孔的螺纹配合对固定杆6进行固定,将液压杆9收缩,使数个移动滚轴8独自支撑换热器
支座,即可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滚轴8会放置底座的偏移倾斜,而螺栓限位块5、固定杆6、固定螺栓7会防止换热器出现偏移,将换热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液压杆9延伸,使液压杆9与移动滚轴8同时接触地面,从而保证其水平稳定,该换热器支座在进行转移时可以有效的保证换热器在移动过程的稳定性,在移动完成后换热器的水平方向不会出现偏移,因此节省了对换热器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的时间,该换热器支座的实用性更强。
[0023]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2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底架主体(1),所述支撑座底架主体(1)的顶端前部与顶端后部均设置有换热器支撑座(2),每个所述换热器支撑座(2)均包括第一固定板(3),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每个所述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均设置有数个螺栓限位块(5),每个所述螺栓限位块(5)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杆(6),每个所述固定杆(6)均设置有螺栓孔,每个所述螺栓限位块(5)的远离另一螺栓限位块(5)的一端均设置有滑动槽,每个所述滑动槽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7),每个所述固定螺栓(7)与螺栓槽相配合,每个所述固定螺栓(7)与螺栓孔进行螺纹配合,所述支撑座底架主体(1)的底端前部与底端后部均设置有移动滚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霭玲李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华鑫源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