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及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47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及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齿、多个第二散热齿和多个第三散热齿,多个第一散热齿的通风风道Ⅰ与多个第二散热齿的通风风道Ⅱ垂直,多个第三散热齿形成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通风风道Ⅰ连通,第二风道与通风风道Ⅱ连通。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内同时装有一列3U模块和一列6U模块,3U模块和6U模块均采用上述散热齿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单向散热齿基础上增加垂直方向的散热齿,两互相垂直的风道在模块中间区域交汇,增大了模块进风区域,同时对进风风扇和出风风扇安装位置进行改动,模块表面空气流动方向更加灵活,不仅增加了模块数量,而且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且提高了散热效果。而且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及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箱及模块散热
,具体是一种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及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子机箱的风冷式模块表面散热齿通常为单向布置,3U模块如图1(a)所示,6U模块如图1(b)所示,其散热通风方向仅支持单方向通风,即散热风向为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这就造成其模块的强迫冷却风必须从板卡的一侧进入,流过板卡表面散热齿,则其插卡位置的侧面必须是机箱的进风面或出风面,或者机箱进风流入模块前或模块出风后需经过一次或多次转向,对于机箱结构设计有一定限制,装机空间限制较多的设备内部模块可能无法进行直接风冷冷却。
[0003]同时,当机箱内进行通风冷却时,若系统内空气流动需经过转向,则经过每次转向都会逐渐增加系统风阻,降低了模块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利于模块散热。且单向通风模块其进风口仅能布置在模块的某一侧面,进风区域面积有限,模块的风冷散热能力受到了限制。
[0004]此外,对于一定结构尺寸的标准机箱,例如19英寸标准机箱,机箱的宽度尺寸一定,则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模块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齿(1)、多个第二散热齿(2)和多个第三散热齿(3),第一散热齿和第二散热齿的轴向均与模块侧面平行,第三散热齿的轴向与模块侧面垂直;多个第一散热齿形成的通风风道Ⅰ(4)与多个第二散热齿形成的通风风道Ⅱ(5)相互垂直,多个第三散热齿形成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且第一风道与所述通风风道Ⅰ连通,第二风道与所述通风风道Ⅱ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多向通风散热的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齿设置在模块侧面的短边或长边,对应地,第二散热齿设置在模块侧面的长边或短边,第三散热齿设置模块侧面的中部。3.一种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包括顶板、底板、前面板(10)、后面板(11)、左侧板(12)和右侧板(13),其特征在于机箱内安装有一列3U模块(17)和一列6U模块(18),3U模块和6U模块均为多个,且3U模块和6U模块在机箱内均横向安装;所述的3U模块和6U模块的每个模块侧面均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齿(1)、多个第二散热齿(2)和多个第三散热齿(3);在每个模块侧面,第一散热齿和第二散热齿的轴向均与模块侧面平行,第三散热齿的轴向与模块侧面垂直,多个第一散热齿形成的通风风道Ⅰ(4)与多个第二散热齿形成的通风风道Ⅱ(5)相互垂直,多个第三散热齿形成相互垂直的第一风道(7)和第二风道(8),且第一风道与所述通风风道Ⅰ连通,第二风道与所述通风风道Ⅱ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齿设置在3U模块和6U模块侧面的短边或长边,对应地,第二散热齿设置在3U模块和6U模块侧面的长边或短边,第三散热齿设置3U模块和6U模块侧面的中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通风的19英寸机箱,其特征在于3U模块和6U模块分别设置在机箱左侧和右侧,3U模块和6U模块之间设有机箱内部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许海洋郝丙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