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234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包括操纵水池以及设置于操纵水池中的船舶模型和助推船船模,还包括浮桥、牵引轨道、轨道小车和轨道小车的动力装置;浮桥设置有两座,两座浮桥的一端与操纵水池的一端相接,形成船厢结构,另一端开口设置;牵引轨道设置有两条,两条牵引轨道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浮桥上,且长度方向与浮桥的长度方向相同;轨道小车设置有两个,两个轨道小车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牵引轨道上,轨道小车通过牵引绳与助推船船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模拟并展示狭长水域船舶助推进出船厢船间效应、浅水与岸壁效应、大变幅水位与盲肠航道效应,为创建面向三峡升船机非线性船舶水动力学理论体系与方法奠定基础。系与方法奠定基础。系与方法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水动力学试验
,具体为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长江干线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过闸船只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提高船只过闸效率已成为重点研究领域。受船舶助推进出船厢船间效应、浅水与岸壁效应、大变幅水位以及盲肠航道效应等非线性现象影响,现有的水动力学方法难以对双船组合船舶进出船厢经典的船舶水动力性能进行准确预报。为此,申请人依托武汉理工大学的操纵性水池,提出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用于展示狭长水域船舶助推进出船厢船间效应、浅水与岸壁效应、大变幅水位与盲肠航道效应,为创建面向三峡升船机非线性船舶水动力学理论体系与方法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用于展示狭长水域船舶助推进出船厢船间效应、浅水与岸壁效应、大变幅水位与盲肠航道效应,为创建面向三峡升船机非线性船舶水动力学理论体系与方法奠定基础。
[0004]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包括操纵水池以及设置于操纵水池中的船舶模型和助推船船模,所述助推船船模与船舶模型相连,还包括:
[0005]浮桥,所述浮桥设置有两座,两座浮桥均设置于操纵水池中,且长度方向沿着操纵水池的长度方向;两座浮桥的一端与操纵水池的一端相接,形成船厢结构,两座浮桥的另一端开口设置;
[0006]牵引轨道,所述牵引轨道设置有两条,两条牵引轨道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浮桥上,且长度方向与浮桥的长度方向相同;
[0007]轨道小车,所述轨道小车设置有两个,两个轨道小车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牵引轨道上,所述轨道小车通过牵引绳与助推船船模相连;
[0008]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轨道小车相连,可带动轨道小车沿着牵引轨道移动。
[0009]可选的,所述浮桥由多个长方体形的浮箱组合而成,所述浮箱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安装槽;所述浮箱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结构,所述浮箱上设置有配重结构和船栓,所述浮箱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长度刻度,所述长度刻度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浮箱的四角处。
[0010]可选的,所述轨道安装槽为倒置的T形槽结构,所述轨道安装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安装钢板,所述安装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螺纹孔;所述牵引轨道呈工字钢状,所述牵引轨道的下端翼板壁上对应于安装螺纹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沿着牵引轨道的长度方向,所述牵引轨道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钢板上;一条完整的牵引轨道由多段较短的牵引轨道依次连接组合而成,各段牵引轨道均至
少与两个浮箱的轨道安装槽中设置的安装钢板相接或相连;所述动力装置使用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轨道小车相连。
[0011]可选的,所述轨道小车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上的连接挂钩以及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左轮组和右轮组,所述左轮组包括上轮、中轮和下轮,所述上轮、中轮和下轮均设置于车架上,且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上轮和下轮分别卡设于牵引轨道上端翼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轮和下轮的中心轴线均沿着水平方向,所述上轮和下轮中至少有一个可沿着上下方向进行调节,所述中轮的中心轴线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中轮与牵引轨道上端翼板的侧壁相接,所述中轮左右可调;所述右轮组与左轮组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
[0012]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分别安装在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上;所述左安装板上设置有上连接轴、中轮安装通孔和下轮安装通孔,所述上连接轴位于左安装板右侧的一端与上轮相连;所述中轮安装通孔为圆孔,其中穿设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安装有连个锁紧螺母,且这两个锁紧螺母分别位于左安装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丝杆的右端设置有匚形架,所述中轮安装于匚形架中;所述下轮安装通孔为长方形通孔,其长度方向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下轮安装通孔中穿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上也安装有连个锁紧螺母,且这两个锁紧螺母分别位于左安装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丝杆的右端与下轮相连。
[0013]可选的,所述轨道安装槽为倒置的T形槽结构,所述轨道安装槽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安装钢板,所述安装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螺纹孔;所述牵引轨道包括平板部和W形板部,所述W形板部设置于平板部上,所述平板部上对应于安装螺纹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沿着牵引轨道的长度方向,所述牵引轨道的平板部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钢板上;一条完整的牵引轨道由多段较短的牵引轨道依次连接组合而成,各段牵引轨道均至少与两个浮箱的轨道安装槽中设置的安装钢板相接或相连;所述轨道小车选用遥控小车,所述轨道小车设置于W形板部上,所述动力装置为轨道小车内部设置的蓄电池以及动力系统。
[0014]可选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浮箱四角处设置的四个配重槽以及配重槽中设置的配重块,所述配重槽的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浮箱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向配重槽的连接孔,此连接孔中水平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位于浮箱外侧的管体上安装有阀门。
[0015]可选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安装导轨、T形块、匚形安装板以及导向轮,所述安装导轨竖直设置于浮箱的侧壁上,所述安装导轨远离浮箱的侧面上设置有与T形块相适配的T形卡槽,所述T形卡槽竖直设置,所述T形块设置于T形卡槽中;所述匚形安装板与T形块相连,所述导向轮水平安装于匚形安装板中,所述导向轮的轮体上套设有橡胶减震套。
[0016]可选的,所述浮箱的底壁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中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铰接座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通孔,两座浮桥相互对应的浮箱可通过连接杆和螺栓螺母相连。
[0017]可选的,所述助推船船模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用于拍摄助推船船模助推的船舶模型过程。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模拟并展示狭长水域船舶助推进出船厢船间效应、浅水与岸壁效应、大变幅水位与盲肠航道效应,为创建面向三峡升船机非线性船舶水动力学理论体系与方法奠定基础。2、在助推船船模上设置安装架,在
安装架上设置有多个摄像机,各摄像机可拍摄助推船船模助推船舶模型的全过程,配合操纵水池的水况模拟能力,可全景式展示大变幅水位狭长航道船舶进出、助推船助推船舶进出船厢过程。3、两个牵引轨道上的两个轨道小车分别通过一根牵引绳与助推船船模相连,可对助推船船模的前进方向起辅助作用,确保其运动过程的直线性,并且可在助推船船模需要制动时提供额外的制动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牵引轨道和轨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包括操纵水池(1)以及设置于操纵水池(1)中的船舶模型(5)和助推船船模(6),所述助推船船模(6)与船舶模型(5)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桥(2),所述浮桥(2)设置有两座,两座浮桥(2)均设置于操纵水池(1)中,且长度方向沿着操纵水池(1)的长度方向;两座浮桥(2)的一端与操纵水池(1)的一端相接,形成船厢结构,两座浮桥(2)的另一端开口设置;牵引轨道(3),所述牵引轨道(3)设置有两条,两条牵引轨道(3)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浮桥(2)上,且长度方向与浮桥(2)的长度方向相同;轨道小车(4),所述轨道小车(4)设置有两个,两个轨道小车(4)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牵引轨道(3)上,所述轨道小车(4)通过牵引绳(13)与助推船船模(6)相连;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轨道小车(4)相连,可带动轨道小车(4)沿着牵引轨道(3)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桥(2)由多个长方体形的浮箱(7)组合而成,所述浮箱(7)的上端设置有轨道安装槽(701);所述浮箱(7)的一侧设置有防撞结构,所述浮箱(7)上设置有配重结构和船栓,所述浮箱(7)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长度刻度(702),所述长度刻度(702)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浮箱(7)的四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安装槽(701)为倒置的T形槽结构,所述轨道安装槽(701)的槽底壁上设置有安装钢板(8),所述安装钢板(8)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螺纹孔(801);所述牵引轨道(3)呈工字钢状,所述牵引轨道(3)的下端翼板壁上对应于安装螺纹孔(80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沿着牵引轨道(3)的长度方向,所述牵引轨道(3)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钢板(8)上;一条完整的牵引轨道(3)由多段较短的牵引轨道(3)依次连接组合而成,各段牵引轨道(3)均至少与两个浮箱(7)的轨道安装槽(701)中设置的安装钢板(8)相接或相连;所述动力装置使用卷扬机(9),所述卷扬机(9)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10),所述钢丝绳(10)与轨道小车(4)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小车(4)包括车架(401)和设置于车架(401)上的连接挂钩(402)以及行走轮组,所述行走轮组包括左轮组和右轮组,所述左轮组包括上轮(403)、中轮(404)和下轮(405),所述上轮(403)、中轮(404)和下轮(405)均设置于车架(401)上,且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上轮(403)和下轮(405)分别卡设于牵引轨道(3)上端翼板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轮(403)和下轮(405)的中心轴线均沿着水平方向,所述上轮(403)和下轮(405)中至少有一个可沿着上下方向进行调节,所述中轮(404)的中心轴线沿着竖直方向,所述中轮(404)与牵引轨道(3)上端翼板的侧壁相接,所述中轮(404)左右可调;所述右轮组与左轮组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长航槽双船组合电动助推被助推船进出船厢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401)包括左安装板(406)和右安装板(407),所述左安装板(406)和右安装板(407)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分别安装在左安装板(406)和右安装板(407)上;所述左安装板(406)上设置有上连接轴(21)、中轮安装通孔和下轮安装通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俊麟刘艾明丁然李然金秋汤伟毕张相龙李廷秋程细得龚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