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21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包括集淤箱、水箱、第一泵送元件、第二泵送元件、吸污管、喷水管、喷头以及位移部件。该喷头用于向污水处理底部喷水。喷水管用于将水箱中的水送入至喷头内,吸污管用于将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淤泥连同污水一同吸入至集淤箱内。该位移部件与吸污管连接,用于带动吸污管移动,对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淤泥进行吸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做过多的前期准备,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且不受的污水处理池的形状以及样式的影响,适应性强。通过在吸污口的上方设置喷头,将固化的淤泥打散,增加淤泥的流动性,使淤泥更容易的被吸污管吸取,同时还能够将吸附在池底上淤泥与池底分离,提高清淤效果。提高清淤效果。提高清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清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污水处理需要修建一个污水处理池,而污水处理池在建造完成后以及后续的使用中都需要进行清淤工作。申请号为202120141949.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MBR污水处理池用沉淀池清淤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沉淀池的底部开设凹槽,并在凹槽的内底面固定安装潜水泥沙泵,利用述螺纹杆和升降组件带动刮板在沉淀池底部刮动,将淤泥刮到凹槽中。之后启动潜水泥沙泵,利用吸污管和排污管对凹槽中淤泥进行吸取并排出。
[0003]然而,该现有技术使用局限性较大,其需要在沉淀池的底部开设凹槽才可以使用起来,而常见的沉淀池的底部大多为平面,并没有设置这个凹槽,需要对沉淀池进行改造才可以使用。并且,该现有技术使用前需要做好固定架的架设、潜水泥沙泵的就位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使用起来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强使用简单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包括:
[0006]集淤箱,用于收集和存储淤泥以及其他污物;
[0007]水箱,用于存储水;
[0008]吸污管,一端用于吸取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污物,另一端与集淤箱连通;
[0009]喷水管和喷头,喷头设置在吸污管吸污口的上方,用于向污水处理底部喷水,喷水管的一端与喷头连接,另一端与水箱连通;
[0010]第一泵送元件,为吸污管提供动力,使吸污管将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污物吸入至集淤箱内;
[0011]第二泵送元件,为喷水管提供动力,使喷水管将水箱中的水送入至喷头内;
[0012]位移部件,与吸污管连接并带动吸污管进行移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为旋转喷头。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移动小车,所述集淤箱、水箱、第一泵送元件、第二泵送元件、吸污管、喷水管、喷头以及位移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位移部件为摇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集淤箱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集淤箱内分隔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隔板的上方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腔体与吸污管的出口连通,第二腔体的顶部与水箱连通。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相应第一腔体的一面,位于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出多个过滤室,第二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靠近第一隔板处的第二隔板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不在同一侧;所述第二隔板为多块时,相邻两块第二隔板上的第二通孔不在同一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呈倾斜状,第一腔体的最低处设有长条形的圆弧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所述集淤箱相应螺旋输送机的端部设置有排污口,并设置有能够打开和关闭排污口的端盖。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2]本技术,通过位移部件移动吸污管自上而下进入污水处理池对池底进行清淤的方式,无需做过多的前期准备,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且不受的污水处理池的形状以及样式的影响,适应性强。通过在吸污口的上方设置喷头,将固化的淤泥打散,增加淤泥的流动性,使淤泥更容易的被吸污管吸取,同时还能够将吸附在池底上淤泥与池底分离,提高清淤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喷头的结构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集淤箱的结构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中集淤箱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中集淤箱的半剖视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集淤箱,11

第一隔板,111

第一通孔,12

第一腔体,121

凹槽,13

第二腔体,131

过滤室,14

过滤网,15

第二隔板,151

第二通孔,16

螺旋输送机,17

电机,18

排污口,19

端盖,2

水箱,21

进水口,22

进水盖,3

吸污管,4

喷水管,5

喷头,51

支架,52

喷水口,6

位移部件,7

移动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若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另外,若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
特征。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参见图1至图5。
[0035]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包括集淤箱1、水箱2、第一泵送元件(图中未显示)、第二泵送元件(图中未显示)、吸污管3、喷水管4、喷头5以及位移部件6。该喷头5与喷水管4连通,该喷头5设置在吸污管3吸污口的上方,用于向污水处理底部喷水。喷水管4在第二泵送元件的带动下用于将水箱2中的水送入至喷头5内,吸污管3在第一泵送元件的带动下用于将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淤泥连同污水一同吸入至集淤箱1内。该位移部件6与吸污管3连接,用于带动吸污管3移动,对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淤泥进行吸取。
[0036]具体实施中,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淤箱(1),用于收集和存储淤泥以及其他污物;水箱(2),用于存储水;吸污管(3),一端用于吸取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污物,另一端与集淤箱(1)连通;喷水管(4)和喷头(5),喷头(5)设置在吸污管(3)吸污口的上方,用于向污水处理底部喷水,喷水管(4)的一端与喷头(5)连接,另一端与水箱(2)连通;第一泵送元件,为吸污管(3)提供动力,使吸污管(3)将污水处理池底部的污物吸入至集淤箱(1)内;第二泵送元件,为喷水管(4)提供动力,使喷水管(4)将水箱(2)中的水送入至喷头(5)内;位移部件(6),与吸污管(3)连接并带动吸污管(3)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5)为旋转喷头(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小车(7),所述集淤箱(1)、水箱(2)、第一泵送元件、第二泵送元件、吸污管(3)、喷水管(4)、喷头(5)以及位移部件(6)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部件(6)为摇臂。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池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淤箱(1)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1)将集淤箱(1)内分隔出第一腔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单华锋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