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72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包括器壳和设于器壳上的扣合部件,器壳包括独立设置的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的间隙位于足踝关节处,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设有微型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使足部器壳相对于腿部器壳移动并锁定以实现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机构可便捷地进行踝足四向(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调节,同时使用扣合部件,便于患者自主使用,方便手术矫形后早期有绷带包扎患者拆卸,适合各年龄阶段足踝外伤畸形及足踝肌张力异常畸形矫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术后可直接佩戴,轻便,免除石膏笨重,既可达到稳固的静态矫形,又可轻松地进行动态调节。进行动态调节。进行动态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足踝矫形器,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下肢足踝矫形器一般包括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碳纤维等高、低温材料制成的矫形器壳,再于矫形器壳上组装尼龙搭扣、护垫和聚乙烯泡沫的脚底板和粘性衬垫插件。
[0003]下肢足踝矫形器大体可为分静态矫形器和动态矫形器。静态矫形器踝关节角度一般设计为90度中立位固定。动态矫形器大多通过可调式铰链装置使踝关节矢状位背屈或者跖曲可调,调整方式不一,但缺乏可使前足内翻或外翻调整功能,有些动态矫形器通过尼龙带从小腿处至前足牵拉塑形或者由可调螺旋长拉杆塑形,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不方便调整和整体笨重、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0004]在临床康复中,足踝部因为解剖结构复杂及功能多样特点,正常是一个踝关节可屈、伸,前足内旋、外旋,后足内收、外翻的复杂多向运动模式。在诸多足踝部畸形矫正以及手术矫正的病例中均需要用到足踝矫形器进行矫正或者固定,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角度,那就要求矫形器需要具备足踝多向多功能可调的特点。例如脑外伤后导致的马蹄内翻足病人,手术前先给予支具矫正,为达到肌腱充分牵拉,需要踝关节根据张力,以及患者疼痛承受度,逐步增加背屈度。而前足不仅要过中立位,也要适当外翻,也就是矫枉过正,才能达到较好牵拉效果。并且手术重建后病人因为足踝大多数肌腱作延长、吻合、或短缩、移位处理,每个病人不同肌腱受力强度、肌张力情况、对疼痛耐受程度不一,以及促进伤口愈合要求。因此,佩戴的足踝矫形器就需要满足上述不同要求,无论手术病人或者日常矫正固定者,均需满足各方向循序渐进可调和矫正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踝关节屈、伸以及前足内、外翻可调、拆卸方便的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包括器壳和设于器壳上的扣合部件,所述器壳包括独立设置的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所述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的间隙位于足踝关节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设有微型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使所述足部器壳相对于腿部器壳移动并锁定以实现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状态。
[0007]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可便捷地进行踝足的四向(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调节,同时使用扣合部件,便于患者自主使用,方便手术矫形后早期有绷带包扎患者拆卸,适合各年龄阶段足踝外伤畸形及足踝肌张力异常畸形矫正。本技术在术后可直接佩戴,轻便,免除石膏笨重,既可以达到稳固的静态矫形,又可轻松地进行动态调节。
[0008]本技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内侧调节结构和外侧调节结构,所述内侧调节结构包括滑片和固定在所述腿部器壳内侧上的螺杆,所述滑片上开有长形滑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长形滑孔并可沿长形滑孔滑动且由套设在螺杆上的螺母固紧锁定,所述滑片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足部器壳的内侧上;所述外侧调节结构是微型的调节锁定装置,所述调节锁定装置包括有内螺纹孔的旋钮、带螺头的螺杆、带连接片的内、外卡齿盘,所述内卡齿盘通过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足部器壳的外侧,所述外卡齿盘通过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腿部器壳的外侧,所述内、外卡齿盘的盘面相对并通过在相对两盘面上沿径向设置的卡槽使二者相卡合,所述螺杆的螺头位于所述足部器壳的内部,所述螺杆的杆部穿过所述足部器壳的壳壁、内、外卡齿盘的中心孔后旋拧于所述旋钮的内螺纹孔中,所述外卡齿盘沿螺杆向外移动使内、外卡齿盘的卡槽相脱离,转动外卡齿盘以调节踝关节背屈和跖曲角度,同时所述内侧调节结构配合调节,所述外卡齿盘沿螺杆向内移动使内、外卡齿盘的卡槽重新相卡合,并通过旋拧旋钮使之压紧所述外卡齿盘和内卡齿盘进行锁定从而完成调节。
[0009]本技术所述足部器壳在矢向平面上的调节角度可实现最大背屈45
°
或跖屈45
°

[0010]本技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厚度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楔形垫片,所述楔形垫片为长形块体,在所述楔形垫片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滑动调节槽,所述楔形垫片设于所述腿部器壳的内侧与滑片之间或者所述腿部器壳的外侧与所述外卡齿盘所带的连接片之间,固定在所述腿部器壳上的螺杆穿过滑动调节槽,所述楔形垫片通过螺杆在滑动调节槽中滑动并由套设在螺杆上的螺母紧固锁定,实现前足内翻或外翻角度调节。根据不同患者前足内外翻要求,本技术在内侧或者外侧放置铝合金楔形垫片,通过楔形垫片上下滑动可以调节内外翻的角度。
[0011]本技术前足外翻最大角度是20
°
,前足内翻最大角度是30
°

[0012]本技术所述螺杆的螺头是扁平头,可以保障器壳内壁平整度,提高穿戴舒适性。
[0013]本技术所述楔形垫片的最大厚度为8mm。
[0014]本技术所述器壳采用聚丙烯高温热塑材料制成,并根据个体化足踝及小腿形状塑形。
[0015]本技术所述扣合部件通过魔术贴粘合将腿部和足部固定在所述器壳中。整个支具通过简单的魔术贴即可方便穿戴拆卸,极大地提高了美观和舒适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0017]⑴
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可便捷地进行踝足的四向(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调节,同时使用扣合部件,便于患者自主使用,方便手术矫形后早期有绷带包扎患者拆卸,适合各年龄阶段足踝外伤畸形及足踝肌张力异常畸形矫正。本技术在术后可直接佩戴,轻便,免除石膏笨重,既可以达到稳固的静态矫形,又可轻松地进行动态调节。
[0018]⑵
技术可以实现足踝中立位和踝关节屈伸可调,通过外侧的调节锁定装置的旋钮,患者可以便捷地调整踝关节屈伸角度,巧妙配合内侧调节结构(螺杆沿长形滑孔滑动和锁定)可以提高灵活性,增加虚位适应。
[0019]⑶
本技术在器壳内侧或者外侧放置楔形垫片,通过楔形垫片上下滑动可以调节内外翻的角度。
[0020]⑷
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处于足踝中立位);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后视图(处于足踝中立位);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右视图(处于足踝中立位);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右视图(处于足踝背屈状态);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视图(处于前足外翻状态);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后视图(处于前足外翻状态);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楔形垫片主视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楔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包括器壳和设于器壳上的扣合部件,所述器壳包括独立设置的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所述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的间隙位于足踝关节处,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器壳和足部器壳之间设有微型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使所述足部器壳相对于腿部器壳移动并锁定以实现踝关节屈、伸或前足内、外翻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固定矫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内侧调节结构和外侧调节结构,所述内侧调节结构包括滑片和固定在所述腿部器壳内侧上的螺杆,所述滑片上开有长形滑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长形滑孔并可沿长形滑孔滑动且由套设在螺杆上的螺母固紧锁定,所述滑片的下端铰接在所述足部器壳的内侧上;所述外侧调节结构是微型的调节锁定装置,所述调节锁定装置包括有内螺纹孔的旋钮、带螺头的螺杆、带连接片的内、外卡齿盘,所述内卡齿盘通过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足部器壳的外侧,所述外卡齿盘通过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腿部器壳的外侧,所述内、外卡齿盘的盘面相对并通过在相对两盘面上沿径向设置的卡槽使二者相卡合,所述螺杆的螺头位于所述足部器壳的内部,所述螺杆的杆部穿过所述足部器壳的壳壁、内、外卡齿盘的中心孔后旋拧于所述旋钮的内螺纹孔中,所述外卡齿盘沿螺杆向外移动使内、外卡齿盘的卡槽相脱离,转动外卡齿盘以调节踝关节背屈和跖曲角度,同时所述内侧调节结构配合调节,所述外卡齿盘沿螺杆向内移动使内、外卡齿盘的卡槽重新相卡合,并通过旋拧旋钮使之压紧所述外卡齿盘和内卡齿盘进行锁定从而完成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可调多向组合式足踝关节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宪章颜俢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