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162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以及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设置于待控点焊机上,控制单元的25引脚接口通过电缆与驱动单元电连接,驱动单元与待控点焊机的各元器件的驱动线圈电连接,控制单元检测待控点焊机的铜棒的点焊次数,并在点焊次数达到预设最大点焊次数时向驱动单元发送驱动信号,驱动单元基于驱动信号控制待控点焊机上的研磨装置对铜棒进行研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手动研磨点焊机的铜棒带来的效率低下,研磨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自动识别铜棒的点焊次数以及自动控制待控点焊机上的研磨装置对铜棒进行研磨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研磨效率和研磨可靠性。和研磨可靠性。和研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点焊机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包行业,将锂电池极耳与镍片进行焊接时需要用到点焊机,其焊接原理是通过铜棒把瞬间大电流加在极耳与镍片上,使其熔接。铜棒使用到一定次数时,其顶端会因放电氧化、电离等原因而变质,发生形变,影响点焊质量,所以要定期研磨。
[0003]当前对铜棒的研磨主要采用人工研磨,其作业过程为:在计数器上设定点焊上限数值,当点焊次数达到设定上限数值时,蜂鸣器发出警报,告知作业人员设置次数已到,此时作业人员关闭蜂鸣器并清零计数器,然后手动用砂纸研磨铜棒。该方法具有下述缺点:(1)效率低。手动磨针占用生产时间;(2)不可靠。人员手动作业难免会疏漏,磨针执行的可靠性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手动研磨点焊机的铜棒带来的效率低下,研磨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包括控制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待控点焊机上,
[0006]所述控制单元的25引脚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各元器件的驱动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待控点焊机的铜棒的点焊次数,并在所述点焊次数达到预设最大点焊次数时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驱动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基于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待控点焊机上的研磨装置对所述铜棒进行研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模块、驱动模块、隔离模块、稳压模块、显示模块、接口模块以及设置模块;
[0008]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25引脚接口电连接;
[0009]所述隔离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经所述隔离模块送入所述驱动模块中;
[0010]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基于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待控点焊机发送驱动信号;
[0011]所述稳压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电源相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将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电源获取到的+24V电源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供所述驱动模块使用,以及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供所述主控模块使用;
[0012]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执行显示动作;
[0013]所述设置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设置预设最大点
焊次数的设置参数指令。
[0014]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第二稳压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
[0015]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0016]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0017]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0018]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19]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隔离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调节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
[0020]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21]进一步地,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
[0022]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3]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4]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5]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6]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7]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8]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29]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五电容、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以及第七接口;
[0031]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动触点电连接;
[0032]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三静触点、第四静触点均置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0033]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串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3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待控点焊机上,所述控制单元的25引脚接口通过电缆与所述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各元器件的驱动线圈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检测所述待控点焊机的铜棒的点焊次数,并在所述点焊次数达到预设最大点焊次数时向所述驱动单元发送驱动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基于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待控点焊机上的研磨装置对所述铜棒进行研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模块、驱动模块、隔离模块、稳压模块、显示模块、接口模块以及设置模块;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25引脚接口电连接;所述隔离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驱动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经所述隔离模块送入所述驱动模块中;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基于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待控点焊机发送驱动信号;所述稳压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电源相连接,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将从所述待控点焊机的电源获取到的+24V电源电压转换为第一电压供所述驱动模块使用,以及将所述第一电压转换为第二电压供所述主控模块使用;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执行显示动作;所述设置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向所述主控模块发送设置预设最大点焊次数的设置参数指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第二稳压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接口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隔离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调节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稳压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一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二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经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芯片和第二驱动芯片;所述接口模块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五电容、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以及第七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三静触点、第四静触点均置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串口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端、第三端通过第一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对应电连接;所述第四接口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第七输出端、第八输出端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五接口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通过所述第一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对应电连接;
所述第六接口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一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五输入端、第六输入端、第七输入端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七接口的第一端、第二端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七接口的第三端接地;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四输入端、第五输入端、第六输入端、第七输入端以及第八输入端均与所述隔离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串口置空,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出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出端以及第七输出端均通过第二总线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机自动磨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以及第二十一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均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稳压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数码管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数码管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的第四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第二数码管、第三数码管的第五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数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绪东
申请(专利权)人: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