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48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内模和外模之间的定位筋组件、加固筋组件和快易收口网,所述定位筋组件包括外侧竖向定位筋、中部竖向定位筋和内侧竖向定位筋,所述加固筋组件包括侧向水平加固筋和内侧水平加固筋,来连接相邻的内侧竖向定位筋、外侧竖向定位筋与中部竖向定位筋和相邻的中部竖向定位筋与内侧竖向定位筋,形成了后浇带浇筑结构,且在后浇带结构内通过加固快易收口网来使其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浇带内填充石子来保证在对后浇带两侧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能够抵抗两侧压力,还无需将模板拆除节省了大量人力的同时保证了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墙体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墙体表面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砼剪力墙后浇带设计为二级防水(超前止水后浇带)时,其混凝土施工质量往往取决于加固方式的选择,传统的施工方式经常由于加固强度不足,甚至由于施工组织不当,导致后浇带两侧上部结构浇灌混凝土的落差较大使得后浇带产生过大的拉应力,造成大量漏浆从而导致后浇带渗水;此外在实际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还会采用分开浇筑的方法,当一侧浇筑完成后再拆除加固体来进行另一侧浇筑,这样必然会导致加固体的重复安装拆除,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很难保证墙体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传统的施工方式经常由于加固强度不足,甚至由于施工组织不当,导致后浇带两侧上部结构浇灌混凝土的落差较大使得后浇带产生过大的拉应力,造成大量漏浆从而导致后浇带渗水,以及重复对加固体进行拆装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很难保证墙体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内模和外模,以及平行铺设在内模和外模之间的外侧水平筋和内侧水平筋,在所述外侧水平筋与内侧水平筋之间间隔安装有止水钢板,还包括定位筋组件、加固筋组件和快易收口网,所述定位筋组件包括外侧竖向定位筋、中部竖向定位筋和内侧竖向定位筋,所述外侧竖向定位筋间隔安装在外模与外侧水平筋之间,并分别与外侧水平筋焊接固定,所述内侧竖向定位筋间隔安装在内侧水平筋靠近内模的一侧,并分别与内侧水平筋焊接固定;所述中部竖向定位筋分别对称焊接在止水钢板中部两侧;所述加固筋组件包括侧向水平加固筋和内侧水平加固筋,所述内侧水平加固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内侧竖向定位筋焊接连接,相邻的外侧竖向定位筋与中部竖向定位筋之间、相邻的中部竖向定位筋与内侧竖向定位筋之间通过所述侧向水平加固筋焊接连接,所述定位筋组件和加固筋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截面呈矩形状的后浇带浇筑结构;所述内侧水平加固筋与内侧水平筋之间设置有快易收口网,所述后浇带内部靠近侧向水平加固筋的位置安装有快易收口网,用于在后浇带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方便在后浇带内填充石子。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侧竖向定位筋位于所述后浇带范围外侧角部,并沿后浇带高度方向全高布置。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侧竖向定位筋构成所述后浇带角部,并沿后浇带高度方向全高布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水平加固筋和内侧水平加固筋分别沿
后浇带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且相邻的侧向水平加固筋之间以及相邻的内侧水平加固筋之间的间距小于30cm。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浇带内填充石子为米石,且符合后浇带混凝土配比中要求的石子粒径要求。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浇带底部外侧的外模上设有活动孔洞,用于清理填充于后浇带内的石子。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部竖向定位筋设置在所述止水钢板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两侧,并沿后浇带高度方向全高布置,且分别与止水钢板焊接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后浇带内形成封闭的浇筑空间,并在内部填充石子来保证在对后浇带两侧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能够抵抗两侧压力,形成可抵抗剪力墙先浇部分施工荷载的密实体,还能防止先浇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而产生有害裂缝,造成大量漏浆从而导致后浇带渗水,增强了整体结构强度,且本专利技术无需进行加固结构的重复安装等繁琐的工序,在墙体内部安装好上述结构之后,直到整体浇筑完成均无需将模板拆除,从而保证了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同时还节省了大量人力,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未安装快易收口网时的整体施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快易收口网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101

外模,102

内模,103

外侧水平筋,104

内侧水平筋,105

止水钢板,11

外侧竖向定位筋,12

中部竖向定位筋,13

内侧竖向定位筋,14

侧向水平加固筋,15

内侧水平加固筋,16

快易收口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请参阅图1和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
[0015]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外模101和内模102,在内模和外模之间绑扎有底板钢筋,其中包括沿墙体高度方向均匀平行铺设的外侧水平筋103和内侧水平筋104,在外侧水平筋103和内侧水平筋104之间间隔设有沿墙体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止水钢板105,还包括定位筋组件、加固筋组件和快易收口网16,定位筋组件包括外侧竖向定位筋11、中部竖向定位筋12和内侧竖向定位筋13,其中外侧竖向定位筋11间隔设置在外模101与外侧水平筋103之间,本实施例中外侧竖向定位筋共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止水钢板105上的中部位置相对应,并分别与外侧水平筋103焊接固定,内侧竖向定位筋13 间隔安装在内侧水平筋104靠近内模10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内侧竖向定位筋13共设有两根,分别与两止水钢板105上的中部位置相对应,即两个外侧竖定位筋分别与两个内侧竖向定位筋与两止水钢板中部相互对应并分别位于同一轴线上;加固筋组件包括侧向水平加固筋14和内侧水平加固筋15,通过内侧水平加固筋15将相邻的两个内侧竖向定位
筋13进行连接,并焊接固定,通过侧向水平加固筋14将相邻的外侧竖向定位筋11与中部竖向定位筋12、相邻的中部竖向定位筋12与内侧竖向定位筋13之间进行连接并焊接固定,且侧向水平加固筋14和内侧水平加固筋15均沿墙体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其间隔尺寸不得超过30cm;通过上述的连接设置,形成了由外侧水平筋103、两根外侧竖向定位筋11、侧向水平加固筋14、内侧水平加固筋15和内侧竖向定位筋13共同围成的截面呈矩形状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结构,其中,两根外侧竖向定位筋11位于后浇带范围外侧的角部,两根内侧竖向定位筋13为组成后浇带浇筑结构的角部,并且定位筋组件均沿后浇带高度方向全高设置,加固筋组件的长度均按照实际施工要求的长度设置;在内侧水平加固筋15与内侧水平筋104之间设置有快易收口网16,该快易收口网沿后浇带高度方向设置,在安装过程中,若遇到墙体水平钢筋时可穿孔安装,在后浇带内部靠近侧向水平加固筋14的位置也安装有快易收口网,并沿后浇带高度方向设置,在安装过程中,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石、免拆模砼剪力墙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结构,包括内模和外模,以及平行铺设在内模和外模之间的外侧水平筋和内侧水平筋,在所述外侧水平筋与内侧水平筋之间间隔安装有止水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筋组件、加固筋组件和快易收口网,所述定位筋组件包括外侧竖向定位筋、中部竖向定位筋和内侧竖向定位筋,所述外侧竖向定位筋间隔安装在外模与外侧水平筋之间,并分别与外侧水平筋焊接固定,所述内侧竖向定位筋间隔安装在内侧水平筋靠近内模的一侧,并分别与内侧水平筋焊接固定;所述中部竖向定位筋分别对称焊接在止水钢板中部两侧;所述加固筋组件包括侧向水平加固筋和内侧水平加固筋,所述内侧水平加固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内侧竖向定位筋焊接连接,相邻的外侧竖向定位筋与中部竖向定位筋之间、相邻的中部竖向定位筋与内侧竖向定位筋之间通过所述侧向水平加固筋焊接连接,所述定位筋组件和加固筋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了截面呈矩形状的后浇带浇筑结构;所述内侧水平加固筋与内侧水平筋之间设置有快易收口网,所述后浇带内部靠近侧向水平加固筋的位置安装有快易收口网,用于在后浇带内部形成封闭空间,方便在后浇带内填充石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石、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少阳徐小杰江友彬院静冯琦汪珂张振强张松鹤祝文忠李文勇介怡昂汪俊翔贾少辉刘浩王海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一建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