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41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2
本申请提供了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属于海底隧道工程技术领域。该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包括基础支架组件和内廓支架组件。所述基础支架组件包括地基桩架、侧立架、顶撑架和桩柱,所述内廓支架组件包括顶环架、侧环架、环向液压缸、横撑架、支撑锚杆和支撑液压缸。具体的通过支撑液压缸控制顶环架和侧环架扩展半径和翻转角度,使隧道管棚支护根据隧道软弱围岩内壁轮廓进行整体贴合,提高对隧道软弱围岩的支撑精度,通过内侧封闭临时支架对隧道管棚支护进行安全支撑,通过多重液压调节隧道管棚的外侧支撑轮廓,使其贴合于隧道软弱围岩内壁,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支撑精度强度高,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安全可靠。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安全可靠。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海底隧道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底隧道是为了解决横跨海峡、海湾之间的交通,而又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海底隧道软岩大变形是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直接影响着工程安全以及人身安全。软岩隧洞的大变形破坏特征不仅受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而且受隧洞所处的地应力环境和工程因素控制。隧道软弱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多,除一般隧洞中常见的变形破坏方式拱顶下沉、坍塌外,还有片帮和底鼓、底围隆破。一般利用钢拱架,沿开挖轮廓线,以较小的外插角,想开挖面前方打入钢管或钢插角构成的棚架来形成对开挖面前围岩的预支护。隧道管棚整体刚度大,对围岩变形的限制能力较强,且能提前承受早期围岩压力。主要适用于围岩压力来得快、来得大的场景,对围岩变形及地表下沉有较严格限制要求软弱围岩隧道工程中。
[0003]然而,软弱围岩在开挖后会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应力重新分布和局部地壳残余应力的释放,现有的隧道管棚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支架组件(100),所述基础支架组件(100)包括地基桩架(110)、侧立架(120)、顶撑架(130)和桩柱(140),所述侧立架(120)对称设置于所述地基桩架(110)上,所述顶撑架(130)搭接于所述侧立架(120)顶部之间,所述桩柱(140)均匀设置于所述地基桩架(110)底部;内廓支架组件(300),所述内廓支架组件(300)包括顶环架(310)、侧环架(320)、环向液压缸(330)、横撑架(340)、支撑锚杆(350)和支撑液压缸(360),所述顶环架(310)设置于所述顶撑架(130)上方,所述侧环架(320)对称设置于所述侧立架(120)外一侧,所述侧环架(320)上端转动于所述顶环架(310)两端,所述环向液压缸(330)活塞杆两端均匀转动于所述侧环架(320)和所述顶环架(310)之间,所述横撑架(340)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顶环架(310)内和所述侧环架(320)内,所述支撑锚杆(350)一端分别转动于所述顶环架(310)上和所述侧环架(320)上,所述支撑锚杆(350)另一端分别转动于所述顶撑架(130)上和所述侧立架(120)上,所述支撑液压缸(360)活塞杆一端分别转动于所述顶环架(310)上和所述侧环架(320)上,所述支撑液压缸(360)缸身分别转动于所述顶撑架(130)上和所述侧立架(1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桩架(110)和所述侧立架(120)之间设置有第一筋杆(111),所述侧立架(120)和所述顶撑架(130)之间设置有第二筋杆(1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毅颜桢炜朱东平胡云鹏张卓睿夏真荣王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