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38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较为简单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外界环境光线突然发生变化和光敏器件不良或老化导致的滤光片误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中,主要根据预设的数据获取规则获取判断外界环境光线强度的目标值;根据预设的数据处理规则对所述目标值处理输出目标均值;根据预设的数据判定规则对所述目标均值判定输出判定结果,综合判定结果控制滤光片完成对应工作模式切换。一方面解决瞬间光线亮暗变化导致的滤光片误判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所述滤光片误判问题的工作流程上更加简单。流程上更加简单。流程上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摄像机滤光片的工作模式分为白天模式,即红外截止模式和夜视模式,即全透光模式。滤光片在完成全透光模式和红外截止模式切换任务过程中,光敏元件可检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通过读取光敏值即可实现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来控制滤光片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0003]实际使用时,出现以下常见情况包括:切换全透光模式后,红外灯点亮后使环境光线亮度增加,导致光敏值先降低后再升高,此时光敏光敏值在阈值上下波动,导致滤光片出现反复切换的现象;拉上遮光窗帘或者阴雨天气时,光照强度下降导致光敏值低,滤光片可能会误切换至全透光模式;由于部分光敏器件不良或老化,工作一段时间后光敏值不准确引起程序误判导致滤光片模式设置错误,而且不同批次的光敏器件的电阻特性也存在不一致性,导致不同批次的滤光片切换存在不同步的现象。
[0004]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10225257A,公开一种日夜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若判断连续N次采样都满足所述第一夜间到日间切换条件或连续M次采样都满足所述第二夜间到日间切换条件,则将当前日夜模式切换为所述日间模式,其中,N、M为大于1的正整数;若判断连续L次采样都满足所述日间到夜间切换条件,则将当前日夜模式切换为所述夜间模式,其中,L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第一和第二夜间到日间切换条件以及日间到夜间切换条件均基于光敏值、并进一步结合摄像感光参数和红外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加以判决。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连续多次获取光敏值和摄像感光参数输入程序结合红外场景进行处理和判定,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0005]综上所述,由于外界环境光线突然发生变化和光敏器件不良或老化导致光敏元件光敏值的准确度受到影响时,如何较为简单地降低滤光片模式切换的误判概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于较为简单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外界环境光线突然发生变化和光敏器件不良或老化导致光敏值的准确度受到影响时,滤光片模式切换误判概率高的问题。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S1:根据预设的数据获取规则获取判断外界环境光线强度的目标值;
[0009]S2:根据预设的数据处理规则对所述目标值处理输出目标均值;
[0010]S3:根据预设的数据判定规则对所述目标均值判定输出判定结果,综合判定结果
控制滤光片完成对应工作模式切换。
[0011]优选地,所述S1包括:
[0012]S11:预先设置系统编码的帧率,根据所述帧率每间隔一段时间获取一次光敏元件的光敏值;
[0013]S12: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系统编码的帧率和用户感兴趣区域Area(x0,y0,x1,y1),每间隔一段时间提取用户设定的感兴趣区域Area(x0,y0,x1,y1)的图像数据并转换成HSV格式,再提取此图像中各个像素点所对应的HSV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V值。
[0014]优选地,所述S2包括:
[0015]S21:将所述光敏值输入数据处理第一步骤输出光敏均值;
[0016]S22:将所述明亮度V值输入数据处理第二步骤输出图像亮度均值Va。
[0017]优选地,所述S21包括:
[0018]S211:设置多个缓存buffer存储每次得到的光敏值;
[0019]S212:将每次新得到的所述光敏值插入所述缓存buffer尾部;
[0020]S213:通过递推平均滤波法求得光敏均值;
[0021]S214:输出所述光敏均值。
[0022]优选地,所述S22包括:
[0023]S221:根据所述明亮度V值结合加权计算得出此区域内的加权算术平均值Va;
[0024]S222:输出所述加权算术平均值Va,即图像亮度均值Va。
[0025]优选地,所述S3包括:
[0026]S31:设置光线亮度第一阈值N1和第二阈值N2,使得N2>N1>0,N2与N1的差值,即为亮度幅值,其中,所述N1和N2的大小和差值可以不同场景中测试取其平均值。同时,设置图像亮度第一阈值V1和第二阈值V2,使得V2>V1>0,其中,此阈值可以在居家卧室场景中实际测试来确定,V1和V2差值,即为设备正常工作时红外灯开启前后,物体表面光线反射后引起的环境亮度变化幅值的均值;
[0027]S32:根据获取的当前光敏元件上的光敏值结合阈值N1和N2判定当前滤光片工作模式,连续三次满足条件则输出判定结果1;
[0028]S33:根据所述当前滤光片工作模式判定所述光敏均值与阈值N1、N2的大小关系,连续三次满足条件则输出判定结果2;
[0029]S34:根据所述光敏均值与阈值N1、N2的大小关系判定所述图像亮度均值Va与阈值V1、V2的大小关系,连续三次满足条件则输出判定结果3;
[0030]S35:综合判定结果1,2和3控制滤光片完成对应的工作模式切换。
[0031]优选地,所述S35包括:
[0032]S351:若所述判定结果1为红外截止模式,所述判定结果2为光敏均值低于第一阈值N1,所述判定结果3为图像亮度均值Va低于预设的亮度第一阈值V1,则需要控制滤光片切换至全透光模式工作;
[0033]S352:若所述判定结果1为全透光模式,所述判定结果2为光敏均值高于第一阈值N1但低于第二阈值N2,所述判定结果3为图像亮度均值Va低于预设的亮度第二阈值V2,则需要控制滤光片保持全透光模式工作;
[0034]S353:若所述判定结果1为全透光模式,所述判定结果2为光敏均值高于第二阈值
N2,所述判定结果3为图像亮度均值Va高于预设的亮度第二阈值V2,则需要控制滤光片切换至红外截止模式工作。
[003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装置,包括:
[0036]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数据获取规则获取判断外界环境光线强度的目标值;
[0037]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数据处理规则对所述目标值处理输出目标均值;
[0038]数据判定模块:用于利用模式判定规则对所述光敏均值和图像亮度均值Va进行判定得出判定结果,再根据所述判定结果完成相应滤光片的工作模式切换。
[003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机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电子设备,包括:
[0040]摄像头(含滤光片)、光敏元件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摄像头设置为图像采集;所述滤光片设置为控制红外光进入摄像头的量;所述光敏元件设置为检测外界环境光线亮度;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预设的数据获取规则获取判断外界环境光线强度的目标值;S2:根据预设的数据处理规则对所述目标值处理输出目标均值;S3:根据预设的数据判定规则对所述目标均值判定输出判定结果,综合判定结果控制滤光片完成对应工作模式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S11:预先设置系统编码的帧率,根据所述帧率每间隔一段时间获取一次光敏元件的光敏值;S12:根据所述预先设置的系统编码的帧率和用户感兴趣区域Area(x0,y0,x1,y1),每间隔一段时间提取用户设定的感兴趣区域Area(x0,y0,x1,y1)的图像数据并转换成HSV格式,再提取此图像中各个像素点所对应的HSV颜色空间上的明亮度V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光片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S21:将所述光敏值输入数据处理第一步骤输出光敏均值;S22:将所述明亮度V值输入数据处理第二步骤输出图像亮度均值V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包括:S211:设置多个缓存buffer存储每次得到的光敏值;S212:将每次新得到的所述光敏值插入所述缓存buffer尾部;S213:通过递推平均滤波法求得光敏均值;S214:输出所述光敏均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包括:S221:根据所述明亮度V值结合加权计算得出此区域内的加权算术平均值Va;S222:输出所述加权算术平均值Va,即图像亮度均值Va。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滤光片动态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S31:设置光敏元件感光的第一阈值N1和第二阈值N2,使得N2>N1>0,N2与N1的差值,即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光的亮度幅值,此差值可以不同场景中测试取其加权平均值。同时,设置图像亮度第一阈值V1和第二阈值V2,使得V2>V1>0,其中,此阈值可以在居家卧室场景中实际测试来确定,V1和V2差值,即为设备正常工作时红外灯开启前后,物体表面光线反射后引起的环境亮度变化幅值的均值;S32:根据获取的当前光敏元件上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张青军张智熊章杜沛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星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