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34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包括设备箱体,所述设备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新风出气管和排风进气管,设备箱体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排风出气管和新风进气管,设备箱体内新风出气管和新风进气管连通形成新风通道,排风进气管和排风出气管连通形成排气通道,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交叉处设有四边换热器,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通过四边换热器流通换热,所述设备箱体的新风通道设置有过滤机构。新空气和污浊空气都经过四边换热器,在四边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减小进入建筑内部的新空气与建筑内部的原空气之间的温差,防止建筑外部的新空气进入建筑内部时增大空调的工作负荷,从而提高了其节能减排效果。从而提高了其节能减排效果。从而提高了其节能减排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气通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换气通风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以及公共场所,换气通风设备能够通过机械送风将建筑内部浑浊的空气排出,同时将建筑外部新鲜的空气引入,换气通风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除去建筑内部的污浊空气以保障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
[0003]中国专利号为CN 217423513 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包括窗体,窗体内设置有过滤仓,窗体外侧壁表面开设有进气孔和通风口,且进气孔有多组,进气孔与过滤仓相连通,过滤仓内设置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由镂空板、风机、活性炭层、仓门、门轴、拦截网和防护网组成,进气孔内设置有防护网,过滤仓内安装有镂空板,镂空板靠近进气孔的一面安装有风机,且风机有多组,镂空板远离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层,窗体外侧壁表面设置有仓门,仓门与窗体之间设置有门轴。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国专利号为CN 217423513 U的技术专利能够通过过滤机构来方便对进入建筑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有效的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减小有害物质对建筑内部人员所造成的影响。
[0004]但上述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在夏季或冬季进行换气通风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外部的空气与建筑内部的空气会存在较大的温差,所以建筑外部的新空气进入建筑内部时将会增大空调的工作负荷,从而导致其节能减排效果较差;且上述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中的过滤机构的过滤效果不理想,也不便于后期维护时对其进行拆装;因此需要一种节能效果好、过滤效果好且便于后期维护的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节能减排效果较差而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包括设备箱体,所述设备箱体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新风出气管和排风进气管,设备箱体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排风出气管和新风进气管,设备箱体内新风出气管和新风进气管连通形成新风通道,排风进气管和排风出气管连通形成排气通道,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交叉处设有四边换热器,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通过四边换热器流通换热,所述设备箱体的新风通道设置有过滤机构。
[0007]所述设备箱体的内部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通上分别安装有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的风口与所述新风出气管的端口固定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的风口与所述排风出气管的端口固定连通。
[0008]所述设备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隔板,阻
隔板与设备箱体内壁密封连接,固定座的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四边换热器,所述设备箱体的侧面设有磁吸密封门。
[0009]所述过滤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新风进气管的初效滤网层、靠近所述四边换热器的高效滤网层以及位于初效滤网层与高效滤网层之间的活性炭层。
[0010]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用于分别安装所述初效滤网层、高校滤网层和活性炭层的安装组件,每组所述安装组件均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设备箱体内壁的上U形密封座和下U形密封座。
[0011]所述上U形密封座和下U形密封座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抵紧弹簧,多个所述抵紧弹簧远离所述上U形密封座或所述下U形密封座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抵紧板,所述抵紧板远离所述抵紧弹簧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初效滤网层、高校滤网层或活性炭层的安装槽,所述抵紧板一侧或两侧固定连接有倾斜的辅助安装板。
[0012]所述四边换热器为分层贯通结构,四边换热器的四个倾斜边分别为换热器A边、换热器B边、换热器C边和换热器D边,换热器A边与换热器C边连通,换热器B边与换热器D边连通。
[0013]所述设备箱体内的新风通道和/或排气通道内分别设有杀菌装置。
[0014]所述新风通道内的杀菌装置为安装在过滤机构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紫外灯,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杀菌装置为安装在靠排风进气管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紫外灯。
[0015]所述设备箱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第一紫外灯和第二紫外灯开关的无线控制器。
[0016]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启动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启动使得建筑外部的新空气通过换热器C边进入四边换热器的内部,排风风机启动使得建筑内部的污浊空气通过换热器D边进入四边换热器的内部,从而使得新空气获得污浊空气中的冷量或热量并进入建筑内部,污浊空气排出到建筑的外部,即本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在换气通风的同时,还可以减小进入建筑内部的新空气与建筑内部的原空气之间的温差,防止建筑外部的新空气进入建筑内部时增大空调的工作负荷,从而提高了其节能减排效果。
[0017]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初效滤网层过滤新空气中颗粒较大的杂质,如大颗粒粉尘、柳絮、杨絮、飞绒或虫子等,通过高效滤网层(即HEPA滤网)过滤新空气中颗粒较小的杂质,如PM2.5和PM10等,通过活性炭层吸附过滤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工业尾气和汽车尾气造成的硫化物等,使得本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具有更好的过滤效果。
[0018]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按压两个辅助安装板并用力向外拉动初效滤网层即可拆卸下其中的一个过滤层,通过将初效滤网层与两个辅助安装板的中部对齐并向内部推动初效滤网层,直至初效滤网层与阻隔板抵接即可安装好其中的一个过滤层,即本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在提高对新空气过滤效的同时,还可以简化过滤机构的拆装以便于后期维护工作的进行。
[0019]4、设备箱体内的新风通道和/或排气通道内分别设有杀菌装置,对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行杀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的第一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的第二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的第三内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四边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四边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设备箱体;2、磁吸密封门;3、新风出气管;4、排风进气管;5、排风出气管;6、新风进气管;7、新风风机;8、排风风机;9、固定座;10、阻隔板;11、四边换热器;111、换热器A边;112、换热器B边;113、换热器C边;114、换热器D边;12、过滤机构;121、初效滤网层;122、高效滤网层;123、活性炭层;124、安装组件;1241、上U形密封座;1242、下U形密封座;1243、抵紧弹簧;1244、抵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包括设备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新风出气管(3)和排风进气管(4),设备箱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排风出气管(5)和新风进气管(6),设备箱体(1)内新风出气管(3)和新风进气管(6)连通形成新风通道,排风进气管(4)和排风出气管(5)连通形成排气通道,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的交叉处设有四边换热器(11),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通过四边换热器(11)流通换热,所述设备箱体(1)的新风通道设置有过滤机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体(1)的内部新风通道和排气通道通上分别安装有新风风机(7)和排风风机(8),所述新风风机(7)的风口与所述新风出气管(3)的端口固定连通,所述排风风机(8)的风口与所述排风出气管(5)的端口固定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固定座(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0),阻隔板(10)与设备箱体(1)内壁密封连接,固定座(9)的内部可拆卸的安装有所述四边换热器(11),所述设备箱体(1)的侧面设有磁吸密封门(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12)包括靠近所述新风进气管(6)的初效滤网层(121)、靠近所述四边换热器(11)的高效滤网层(122)以及位于初效滤网层(121)与高效滤网层(122)之间的活性炭层(1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减排用换气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12)还包括用于分别安装所述初效滤网层(121)、高校滤网层(122)和活性炭层(123)的安装组件(124),每组所述安装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千仪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