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正确的排泥,对澄清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澄清池运行中应注意及时排泥,使池内泥渣保持平衡,但排泥历时又不能过长,泥渣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出出水水质。澄清池一般通过排泥泵将污泥排至污泥池,通过污泥输送泵送至污泥浓缩池,再通过污泥提升泵送至污泥缓冲罐,最后通过进泥泵将污泥送至离心脱水机脱水,该工艺流程长,投资和运行成本高,而且污泥越来越浓,泵和管道易堵塞,运行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及方法能够缩短澄清池排泥的脱水流程,具有成本低及运行可靠性高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包括澄清系统、制药箱、混合箱及螺旋压榨脱水机;澄清系统的出口与混合箱的入口相连通,制药箱的出口与混合箱的加药口相连通,混合箱的出口与螺旋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澄清系统、制药箱(5)、混合箱(6)及螺旋压榨脱水机(7);澄清系统的出口与混合箱(6)的入口相连通,制药箱(5)的出口与混合箱(6)的加药口相连通,混合箱(6)的出口与螺旋压榨脱水机(7)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系统包括#1澄清池(1)、#2澄清池(2)、#3澄清池(3)及#4澄清池(4),其中,#1澄清池(1)的出口依次经#1澄清池排泥门(1
‑
1)、#1澄清池排泥泵(1
‑
2)、#1澄清池排泥泵止回阀(1
‑
3)及#1澄清池排泥电动门(1
‑
4)与混合箱(6)的入口相连通,#2澄清池(2)的出口依次经#2澄清池排泥门(2
‑
1)、#2澄清池排泥泵(2
‑
2)及#2澄清池排泥泵止回阀(2
‑
3)与混合箱(6)的入口相连通,#3澄清池(3)的出口经#3澄清池排泥门(3
‑
1)、#3澄清池排泥泵(3
‑
2)及#3澄清池排泥泵止回阀(3
‑
3)与#3澄清池排泥电动门(3
‑
4)的入口相连通,#4澄清池(4)的出口依次经#4澄清池排泥门(4
‑
1)、#4澄清池排泥泵(4
‑
2)、#4澄清池排泥泵止回阀(4
‑
3)及#4澄清池排泥电动门(4
‑
4)与#3澄清池排泥电动门(3
‑
4)的入口相连通,#3澄清池排泥电动门(3
‑
4)的出口与混合箱(6)的入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箱(6)的入口设置有进泥流量计(6
‑
4)及进泥门(6
‑
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制药箱(5)的出口经药箱隔离门(5
‑
1)、加药泵(5
‑
2)、加药泵止回阀(5
‑
3)及加药出口门(5
‑
4)与混合箱(6)的加药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澄清池短流程污泥脱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箱(6)内分为缓冲区(6
‑
1)及搅拌混合区(6
‑
2),其中,缓冲区(6
‑
1)与搅拌混合区(6
‑
2)的顶部相连通,混合箱(6)的入口设置于缓冲区(6
‑
1)的底部,加药口设置于搅拌混合区(6
‑
2)的底部,所述加药口处设置有进药门(6
‑
6),混合箱(6)的出口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春花,许赫男,胡大龙,宋银飞,李国盛,王家洪,白晓龙,余耀宏,韩锐,罗飞翔,张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热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