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属于特殊土。湿陷性黄土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0003]由于湿陷性黄土的土层变形,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应遵照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处理,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构)筑物产生危害。
[0004]施工桩基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建筑物的根据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别,对于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即桩端需穿越湿陷性黄土,置于非湿陷性黄土以下的稳定土层。
[0005]桩基除了承受竖向力,还需承受水平力。对于水平力控制的甲级建筑物,竖向力较小,一般单桩就可承受竖向力,但由于水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框架柱下部固定设有承台,其特征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承台下部的第一桩和第二桩,所述第一桩与所述框架柱上下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桩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桩与所述第一桩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第一桩的下部穿过湿陷性黄土,且所述第一桩的底部固定在稳定土层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桩的底部均插设于湿陷性黄土中,且各所述第二桩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一桩的长度的1/5至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桩的长度均为所述第一桩的长度的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所述第一桩所承受的竖向力为N
k
,偏心竖向力为N
ik
,其中,F
k
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
k
为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N
k
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的平均竖向力。其中,在第一桩与所述框架柱上下相对布置时,竖向力通过所述第一桩,n=1,则,N
k
=F
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雄,郑伯兴,张略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