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27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包括:根据勘察报告确定场地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区域,根据上部结构要求确定减沉桩的数量;根据结构柱基础位置,确定强夯置换点的布置以及减沉桩的布置;根据强夯置换点的布置,进行强夯置换墩体的施工和检测;根据减沉桩的布置,进行减沉桩的施工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结构柱基础施工。通过本工法可以充分利用强夯、强夯置换和减沉桩三种工艺的优势,可快速、高效地在深厚填土地基上形成具有较高地基承载力的强夯置换墩体,在强夯置换墩体处打入减沉桩达到进一步减小沉降的目的;直观、可靠并且施工便捷,能大大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具有节能减排、较高的社会效益,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桩墩复合地基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墩复合地基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桩墩复合地基工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西部大开发都是通过开山回填造地工程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局面。随着削峰填谷造地工程日益增多,回填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强夯法因其经济、快捷、高效的优势在我国沿海地区推广迅猛。
[0003]强夯法施工中,由于场地填土厚度、地质条件复杂日益增大,强夯处理深度受制于施工能力,同时由于经济技术的发展,设计对基础承载力和沉降要求不断提高;单纯强夯处理填土,处理深度不能到底或不满足设计要求;如何在深厚填土地基处理上不仅可以利用强夯经济、高效的优势,又能有效控制沉降问题,是目前地基处理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桩墩复合地基工法,以场地强夯和强夯置换墩作为提高承载力的方法,以减沉桩作为控制基础沉降的手段,达到既可以提高填土本身承载力,又可以控制基础沉降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桩墩复合地基工法,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00、根据勘察报告确定场地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区域,根据上部结构要求确定减沉桩(2)数量;S200、根据结构柱基础(4)位置,确定强夯置换点的布置以及减沉桩(2)的布置;S300、根据强夯置换点的布置,进行强夯置换墩体(1)的施工和检测;S400、根据减沉桩(2)的布置,进行减沉桩(2)的施工和检测;S500、检测合格后进行结构柱基础(4)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中,根据勘察报告中的填土厚度,确定场地强夯地基处理的施工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中,根据上部结构要求,对场地强夯处理后的填土根据处理深度、承载力和压缩模量进行计算,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强夯置换墩体(1)和减沉桩(2)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中,根据结构柱基础(4)位置,确定强夯置换点的布置,包括:依据结构柱基础(4)位置,确定强夯置换点的位置;依据结构柱基础(4)的尺寸,选择在结构柱基础(4)的中心处布置强夯置换点,或者,选择以结构柱基础(4)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多个强夯置换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中,确定减沉桩(2)的布置,包括:依据结构柱基础(4)的形状以及强夯置换点的布置,按照对称形式布置至少两个减沉桩(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墩复合地基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中,根据强夯置换点的布置,进行强夯置换墩体(1)的施工包括:根据强夯置换点的布置,确定强夯置换墩体(1)的施工位置;采用平锤或柱锤进行强夯置换墩体(1)的施工,强夯置换墩体(1)的长度和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其中,在强夯置换墩体(1)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填料包括:碎石、开山石、混凝土块以及煤矸石;强夯置换墩体(1)包括:靠近持力层(3)施工形成的墩下加固体(120),以及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居富张武水伟厚康灵果税德宏王跃张洪张杰明安荣赵锋董炳寅杨金松杨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大地巨人广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华信众恒工程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