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立体交锁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27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骨颈骨折立体交锁内固定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角度在95~130°之间的角钢板,打入股骨头颈的部分横截面为“H”型,中间有椭圆孔;固定于股骨的部分为三孔短钢板,近端为交锁孔,远端二孔为固定孔。另一部分为交锁钉,经两交锁孔打入形成立体交锁固定,有很好的抗断端旋转作用,“H”型截面有很好的抗张力作用,三孔钢板加强了转子下皮质骨的固定性能。因此,能够很好地克服骨折端的应力,使骨折端保持稳定。(*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骨科内固定器械。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有上百种,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加压内固定器械,另一类为非加压内固定器械。加压内固定器械曾有好的骨连率,但是文献报道其平均总失败率为40.7%。如Ridard滑动加压螺钉,该种内固定有很好的抗压应用作用,可是它对骨破坏较重而且抗旋转力差。在非加压内固定器械中,目前比较常用的平行多针,有很好的抗旋转作用,但抗压应力差,不能早期下床活动,文献报道其失败率为25.1%;三翼钉平均失败率为45.6%。且我们发现其赖以固定的大转子下皮质骨非常薄弱,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髋内翻,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本技术是根据股骨近端的结构和力学特点而设计的一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器械,它既有很强的抗旋转能力,又有很强的抗压应力作用,可以克服以上设备的共同不足,使骨折端呈三维立体固定,以促进骨愈合提高骨折愈合率。本技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角钢板,其角度可以为95~130°不等,打入股骨头颈的部分称头颈臂,其横截面为“H”型,中间有一个椭圆孔;固定于股骨于的部分称干臂,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股骨颈骨折立体交锁内固定器,由角钢板、螺丝钉组成,其特征在于:角钢板的头颈臂与干臂各设有一个交锁孔,配有一枚交锁螺钉,2~5枚皮质骨螺钉,交锁螺钉可经角钢板的交锁孔及椭圆孔穿过而交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强魏开斌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中心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