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系统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119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系统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动力系统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动力系统的完整力矩传递的数学模型和第一简化模型;将第一简化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分段非线性方程组包括第一死区边界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系统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控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系统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一种车辆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典型的动力系统结构如下所示:内燃机、电机等动力源产生力矩,经由包含死区的齿轮变速器传递给差速器,经过一个弹簧

阻尼环节,力矩最终传递到轮胎和承载部分。动力系统由于其本身的机械特性,在齿轮啮合中存在着力矩无法连续传递的空行程,称之为死区,并且具有类似弹簧

阻尼系统的周期性衰减特性,特别是在动力系统由停止到启动,或者当动力系统存在多套动力源,需要根据情况切换时尤为明显,此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乘员身上时会大大地影响其乘坐舒适性。因此,需要对由于死区引起的振动进行补偿。
[0003]但是,在抑制振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典型的抑制振动的方法是通过对动力系统进行建模设计实现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例如,通过设计PD控制器,或者LQR控制器。PD控制器是一种无模型控制方式,其不需要对动力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系统的死区辨识及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0:建立动力系统的完整力矩传递的数学模型和第一简化模型;步骤S200:将所述第一简化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所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包括第一死区边界c
l
(p)、第二死区边界c
r
(p)和动态特性;步骤S300:对所述第一死区边界c
l
(p)、所述第二死区边界c
r
(p)、所述动态特性进行迭代求解,获得第二简化模型;步骤S400:根据所述第二简化模型设计全维状态观测器,通过所述全维状态观测器预测转速输出和输入转矩;步骤S500:根据所述第二简化模型、所述转速输出和所述输入转矩,进行反馈控制并选取最优点;其中,所述第二简化模型为迭代求解后的所述第一简化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动力系统的完整力矩传递的数学模型和第一简化模型,包括:步骤S110:构建第一系统模型为弹簧

阻尼的二阶系统模型阻尼的二阶系统模型其中,F
contact
为齿轮的齿间接触力,K
contact
为齿间接触力的等价刚度系数,C
contact
为齿间接触的等价阻尼系数,q
relative
为接触点的等价相对位移,为接触点的相对速度;步骤S120:构建第二系统模型为齿轮间的相对加速度以及力矩传递模型:T
op
=F
transfer R
op
,T
diff

in


F
transfer R
diff
,其中,R
op
为齿轮箱输入齿轮的半径,R
diff
为齿轮箱输出齿轮的半径,ω
diff
为差速器的角速度,ω
op
为齿轮箱输入轴的角速度,T
op
为齿轮箱输入轴的输入力矩,T
diff

in
为差速器的输入力矩,η为差速器齿轮半径与齿轮箱输入齿轮半径之比;步骤S130:根据所述弹簧

阻尼的二阶系统模型构建力矩在各个对象上的数学模型;步骤S140:根据所述数学模型构建第一简化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弹簧

阻尼的二阶系统模型构建力矩在各个对象上的数学模型,包括:步骤S131:构建第一数学模型为力矩在变速器的输入轴中的传递模型其中,I
op
为齿轮箱输入轴的等价转动惯量,T
mg2
为动力源的输出力矩,为齿轮箱输入轴的角加速度,D
op
为齿轮箱输入轴的等价粘性系数;步骤S132:构建第二数学模型为力矩在差速器的输入轴中的传递模型其中,I
diff
为差速器的等价转动惯量,为差速器的角加速度,T
diff

in
为差速器的输入力矩,D
diff
为差速器的等价粘性系数,T
diff

out
为差速器的输出力矩;
步骤S133:构建第三数学模型为力矩在驱动轴中的传递模型T
diff

out
=T
tire

in
=K
ds

diff

θ
tire
)+C
ds

diff

ω
tire
);其中,T
tire

in
为轮胎的输入力矩,K
ds
为驱动轴的等价刚性系数,C
ds
为驱动轴的等价阻尼系数,θ
diff
为差速器转动角度,θ
tire
为轮胎的转动角度,ω
diff
为差速器角速度,ω
tire
为轮胎角速度;步骤S134:构建第四数学模型为力矩在轮胎与承载物的连接中的传递模型T
tire

out
=T
body
=K
tire

tire

θ
body
)+C
tire

tire

ω
body
);其中,T
tire

out
为轮胎与地面间的接触力,T
body
为反馈给车身的力矩,K
tire
为轮胎的等价刚性系数,C
tire
为轮胎的阻尼系数,θ
body
为车身的转动角度,ω
body
为车身角速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简化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所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包括第一死区边界c
l
(p)、第二死区边界c
r
(p)和动态特性,包括:步骤S210:根据后项差分法,将所述第一简化模型进行离散化,得到所述分段非线性方程组:其中,T
body
(k),T
body
(k

1),T
body
(k

2)中的k,k

1,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思伟彭钟钟王建琴刘强王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