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119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BUCK电路连接于发射端,发射端和接收端感应靠近布置,发射端包括发射器芯片、电容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接收端包括接收器芯片、接收耦合电感线圈、电容和储能电容器,BUCK电路包括整流桥、电容、电容、二极管、二极管、电感和晶闸管;整流桥将从皮肤表面接收交流电,经BUCK电路变为直流电储存到内部电容里,当积累到预设阈值将能量传输至接收端,给植入式电子器件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电容耦合,将用电设备充电中产生的工频能量耦合到人体皮肤表面,再通过人体信道进行能量传输,来给储能器件充电,可为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供电系统供能,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减少电池反复使用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收集与传输
的一种人体供电系统和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IoT)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的发展,它们可以改变人类的医疗保健和医学。这种医疗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个人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减轻国家医疗系统和医院的负担。然而,为植入装置和系统提供长期稳定性能的动力是极具挑战性的。有线电源当然不实用,因为它限制了佩戴者的日常活动。微型电池仍然是植入设备的能源选择。已经提出了创新技术和纳米发电机来为这些设备供电,并已探索通过利用相应的设备产生能量,通过电磁学、摩擦学、热电效应以及光伏效应来获取/产生电能。所有这些技术都基于专门设计的设备,用于产生/收集/传输某些形式的能量,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一些设备非常复杂且昂贵,还有一些设备必须放置在特定位置,如身体或衣服上,以获得严格的条件下的能量,更不用说所涉及的低效率,因此它们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0003]世界各国所用交流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BUCK电路、发射端和接收端,BUCK电路连接于发射端,发射端和接收端感应靠近布置;发射端主要由发射器芯片M1、电容C3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组成,电容C3和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并联后,再连接到发射器芯片M1的两端;BUCK电路并联在发射端的发射器芯片M1的两端;接收端主要由接收器芯片M2、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电容C4和储能电容器C5组成,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和电容C4并联后,再连接到接收器芯片M2的两端,储能电容器C5也连接在接收器芯片M2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端植入人体内,所述的发射端佩戴在人体上并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耦合电感线圈L2和接收耦合电感线圈L3靠近布置形成电磁感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容耦合和人体信道传输的植入式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UCK电路包括了整流桥D1、电容C1、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凯夏廉斌刘富海常世元周浩吴云董康江靖扬骆季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