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81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固体农药原药和阳离子分散剂以1:0.1~1:1的比例加入水中,通过砂磨或超声的方式将农药原药分散至微米级,制备水溶液分散体系;S2、加入占原药质量1%~10%的硅烷偶联剂,升温至30~60℃,用碱调整pH在8~9之间,在密闭容器中搅拌24h;S3、在开启搅拌的前提下,向步骤S2得到的分散体系中加入占原药质量5%~10%的含水溶性官能团的反应单体,混合均匀后加入占总体系0.1%~1%的引发剂,调温至40℃~60℃,反应4h~6h;得到农药悬浮剂,在保证悬浮剂产品储藏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大大增强防治效果。还能大大增强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农药制备


技术介绍

[0002]农药悬浮剂是指将水不溶的农药固体有效成分加工成微细颗粒(一般平均粒径<5微米),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和分散剂)及其它助剂分散悬浮在水中,从而形成稳定的液体产品。由于该产品具有不使用任何溶剂、无粉尘产生、经皮毒性低、悬浮率高、生物活性高、使用剂量小、对人畜毒性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0003]悬浮剂产品用水稀释后,喷雾到植物叶面,其稀释液的表面张力对药液在植物叶面的润湿、展布影响很大,若药液不能在植物表面有效润湿、展布和黏附,会导致悬浮剂产品药效不好,药液流失进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增加药液在植物或害虫体表的黏附力和展着力,能够增加药效。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药效,常用的做法是添加桶混助剂,如表面活性剂,而不是在悬浮剂配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在配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原药分子间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吸引,作用力较弱,在储存过程中极易出现分层和结底的现象,难以加工成稳定的悬浮剂产品。
[0005]如有机硅类助剂是常见的增效助剂,相比于常规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而且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赋予悬浮剂产品超强的润湿和铺展能力。但是,此类助剂对水介质敏感,直接用于水性悬浮剂的配方中会导致产品储藏稳定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在保证悬浮剂产品储藏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能大大增强其防治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以硅烷偶联剂K570为前驱体(硅烷偶联剂K570对水介质敏感,包含疏水性官能团,直接加入水性悬浮剂的配方中,会因为团聚而沉降,导致产品储藏稳定性下降),将水溶性官能团接枝到原药表面,在保证悬浮剂产品储藏稳定性的前提下,大大增强了其防治效果。
[0009]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将固体农药原药和阳离子分散剂以1:0.1~1:1的比例加入水中,水用量占原药用量的5~20倍,混合均匀后,通过砂磨或超声的方式将农药原药分散至微米级,制备水溶液分散体系;阳离子分散剂对固体原药进行预分散,使原药表面带有大量正电荷。
[0011]S2、向步骤S1得到的水溶液分散体系中加入占原药质量1%~10%的硅烷偶联剂,升温至30~60℃,用碱调整pH在8~9之间,在密闭容器中搅拌24h;
[0012]S3、在开启搅拌的前提下,向步骤S2得到的分散体系中加入占原药质量5%~10%的含水溶性官能团的反应单体,混合均匀后加入占总体系0.1%~1%的引发剂,调温至40
℃~60℃,反应4h~6h;
[0013]S4、反应结束后即可得到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采用砂磨机、高速分散机、超声波处理或高压微射流将农药原药分散至微米级。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中固体农药原药为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螺螨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茚虫威、噻虫胺、吡虫啉、除虫脲、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乙螨唑其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阳离子分散剂为季铵盐型阳离子聚合物。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硅烷偶联剂为KH570。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中含水溶性官能团的反应单体包括碳碳双键、巯基、环氧基、氨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单体为对苯乙烯磺酸钠、顺丁烯马来酸、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衣康酸、2

巯基乙烷磺酸钠、3

巯基
‑1‑
丙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3中引发剂为无机过氧化物。
[002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水溶性官能团接枝到原药表面,大大增加了农药悬浮剂的稳定性,提高了储藏稳定性;同时加入的硅烷偶联剂KH570,能够明显增强药液在植物或害虫体表的黏附力和展着力,提高药效,防效在90%以上;并且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省去了传统悬浮剂配方中具有防冻、助悬和增稠等功能的助剂,大大降低助剂的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10%噻虫胺悬浮剂的制备
[0027]S1、将20kg噻虫胺原药和2kg季铵盐型阳离子分散剂加入100k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通过砂磨将噻虫胺原药分散至微米级,制备水溶液分散体系;
[0028]S2、向步骤S1中加入2kg硅烷偶联剂KH570,将此分散体系升温至60℃,用碱调整pH在8

9之间,在密闭容器中搅拌24h;
[0029]S3、在开启搅拌的前提下,加入1kg对苯乙烯磺酸钠,混合均匀后加入1kg过硫酸铵,调温至40℃,反应4h;
[0030]S4、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将体系总质量补充至200kg,即可得到稳定且增效的10%噻虫胺悬浮剂。
[0031]对照例1
[0032]传统的10%噻虫胺悬浮剂:将20kg噻虫胺原药和10kg阴离子型聚合物助剂、10kg尿素,0.6kg AF1500,0.4kg黄原胶和1kg硅酸镁铝充分搅拌后转入砂磨机上研磨,分散至悬
浮颗粒粒径D90小于5μm分散完成,用去离子水将体系总质量补充至200kg,即可得到10%噻虫胺悬浮剂。
[0033]对照例2
[0034]S1、将20kg噻虫胺原药和2kg季铵盐型阳离子分散剂加入100kg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后,通过砂磨将噻虫胺原药分散至微米级,制备水溶液分散体系;
[0035]S2、向步骤S1中滴加2kg正硅酸四乙酯,滴加速度为2滴/秒,将此分散体系升温至60℃,用碱调整pH在8

9之间,在密闭容器中搅拌24h;
[0036]S3、向步骤S2中加入10kg尿素,0.6kg AF1500,0.4kg黄原胶和1kg硅酸镁铝充分搅拌后转入砂磨机上研磨,分散至悬浮颗粒粒径D90小于5μm分散完成;
[0037]S4、反应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将体系总质量补充至200kg,即可得到10%噻虫胺悬浮剂。
[0038]对照例3
[0039]S1、将20kg噻虫胺原药和2kg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固体农药原药和阳离子分散剂以1:0.1~1:1的比例加入水中,水用量占原药用量的5~20倍,混合均匀后,通过砂磨或超声的方式将农药原药分散至微米级,制备水溶液分散体系;S2、向步骤S1得到的水溶液分散体系中加入占原药质量1%~10%的硅烷偶联剂,升温至30~60℃,用碱调整pH在8~9之间,在密闭容器中搅拌24h;S3、在开启搅拌的前提下,向步骤S2得到的分散体系中加入占原药质量5%~10%的含水溶性官能团的反应单体,混合均匀后加入占总体系0.1%~1%的引发剂,调温至40℃~60℃,反应4h~6h;S4、反应结束后即可得到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采用砂磨机、高速分散机、超声波处理或高压微射流将农药原药分散至微米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且增效的农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固体农药原药为吡蚜酮、高效氯氟氰菊酯、螺螨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多杀菌素、茚虫威、噻虫胺、吡虫啉、除虫脲、甲氧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松王莉彩李楠贾双成孙谦贾成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