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11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管片开口技术领域,包括施工车本体上的行走总成,且行走总成的后侧顶部安装有对底部管片拆除吊装机构,底部管片拆除吊装机构包括L型设置的悬挑梁,且悬挑梁的竖杆底端固定在行走总成的顶部,悬挑梁的横杆底部安装有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且拆卸下来的底部管片可拆卸安装在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的钢丝绳底端,还包括辅助装置和收集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辅助装置对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的钢丝绳扶持,以防止底部管片发生摇晃,造成人员受伤,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底端的底部管片拆卸后,可放置在收集装置上,便于多个底部管片同时卸下,节省时间。节省时间。节省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片开口
,具体为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片开口采取三导洞三步施工法,先开挖中导洞,施作中导洞接口环梁及立柱;再施工左导洞、封闭左侧环梁;最后施工右导洞、封闭右侧环梁,待环梁封闭且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具体步骤如下:
[0003]第一步:从盾构隧道内破除中间2环(每环剩余0.3m不破除)的管片,开挖中导洞至变形缝外0.35m(共1.5m),喷射300m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形成封堵墙,并及时施工中立柱及相应的环梁,浇筑完成的环梁与封堵墙之间用混凝土填充密实;开口施工时应逐环对管片破除,不得同时对2环及以上的管片进行破除,一环管片破除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分左右两侧破除。
[0004]第二步:从盾构隧道内破除左侧2环(边环剩余0.45m不破除)的管片,开挖左导洞至变形缝外0.35m(共1.5m),喷射300m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形成封堵墙,并及时施工相应部位环梁,浇筑完成的环梁与封堵墙之间用混凝土填充密实。
[0005]第三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包括施工车本体上的行走总成(1),且行走总成(1)的后侧顶部安装有对底部管片拆除吊装机构,所述底部管片拆除吊装机构包括L型设置的悬挑梁(2),且悬挑梁(2)的竖杆底端固定在行走总成(1)的顶部,所述悬挑梁(2)的横杆底部安装有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且拆卸下来的底部管片可拆卸安装在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的钢丝绳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悬挑梁(2)的横杆底部,且辅助装置位于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一侧,所述辅助装置对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的钢丝绳扶持,以防止底部管片发生摇晃;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行走总成(1)靠近悬挑梁(2)的一侧,且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底端的底部管片拆卸后,可放置在收集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悬挑梁(2)横杆底部的滑杆一(21),且滑杆一(21)上滑动安装有滑套(22),所述滑套(22)的前侧横向螺合有端部抵紧在滑杆一(21)表面的螺栓,且滑套(22)的侧面通过横向的连接杆固定有扶持筒(23),所述底部管片手拉倒链葫芦(3)上的钢丝绳自上而下从扶持筒(23)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一(21)和滑套(22)上滑孔的横截面呈四方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片开口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前后两个固定在行走总成(1)侧面的安装杆(11),且两个安装杆(11)的上方移动安装有移动块(12),两个移动块(12)之间固定有放置板(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浩李洋龙根望李永毅欧可柯磊李宣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